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梅青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梅青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梅青中学2025届高三第一次段考
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姓名: 班级: 考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到新疆研学旅行的小明某日用手机拍下了赛里木湖日出的美景(下图示意),并同时微信分享给了远在巴西利亚(47°56'W,15°47'S)参加学术会议的爸爸。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小明拍摄时所处的最佳景点位置是在 ( )
A.金花紫卉 B.点将台 C.三台古驿 D.亲水滩
2.小明的爸爸第一时间赏看赛里木湖日出美片时,巴西利亚当地正值 ( )
A.晨曦初露 B.午日似火 C.夕阳西下 D.夜色浓重
新疆暴雪主要发生在北疆,每年冬季都会出现,天山北坡是出现大暴雪的频发区之一。下图示意天山北坡暴雪过程主要水汽源地。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与天山北坡出现大暴雪关系最密切的主要大气环流形式是(  )
A.冷锋系统  B.蒙古高压 C.中纬西风  D.冬季风
4.对天山北坡暴雪贡献最大的水汽源地是(  )
A.源地Ⅰ  B.源地Ⅱ C.源地Ⅲ  D.源地Ⅳ
5.暖春的新疆最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  )
A.春旱  B.洪水   C.暴雨  D.寒潮
我国广西西南部某喀斯特地区(22.5°N附近),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峰丛洼地内为雨林,其顶层多被望天树(热带雨林的代表性树种)占据。2023年3月,调查人员在该地一个峰处洼地内发现了高达72.4米的望天树(下图),打破了我国喀斯特地区“最高树”的纪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我国同纬度多数地区相比,该地区峰丛洼地内发育雨林主要得益于
A.冬季气温较高 B.夏季气温较高 C.冬季降水较多 D.夏季降水较多
7.该地区峰丛顶部多为旱生型矮林,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 B.土层薄 C.降水少 D.土壤黏重
8.图中所示“最高树”出现的必备条件是该峰丛洼地
①生物多样性高 ②地形相对封闭 ③太阳辐射强 ④相对高差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位于粤港澳大 湾区的某产业园,面向轻型化、智能化制造业, 构筑垂直化生产空间新形态。下图是产业园 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的应用场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9.垂直化生产空间组织有利于园区 ( )
①集约利用工业用地 ②降低厂房的建造成本
③提高产业集群效率 ④辐射带动大湾区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促使智能制造企业垂直化生产的主导条件是( )
A.楼房闲置 B.劳动力短缺 C.环保安全 D.科技进步
下图中,卫星城和新城的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万~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  )
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  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
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  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
12.为了吸引产业和人口迁入,便于生产生活,MK新城在规划时采取的城市布局模式是下图中的(  )
13.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 (  )
A.城市职能转变  B.工业集聚增强 C.城际联系加强  D.逆城市化加快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4.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 B.流水搬运 C.冰川搬运 D.风力搬运
15.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 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
16.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原因。(8分)
(2)分析叶尼塞河泥沙含量较多,而鄂毕河泥沙含量较少的原因。(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约在55万年前,乌鲁木齐河自南山出山口向下游发育了一个面积约180 km2的冲积扇F1;后随着南山抬升,冲积扇F1扇缘部位发育了萨尔乔克背斜,并形成了第二期冲积扇F2。研究表明,山地抬升对河流输送的碎屑物产生较大影响;实地考察发现,冲积扇F1沉积物呈现下细上粗的格局,且储集有丰富的地下水;在萨尔乔克背斜处,乌鲁木齐河河岸两侧有超过300米厚的地层剖面出露。图1示意乌鲁木齐河山前地形特征,图2示意自南山向东北A—A'地质剖面。
(1)指出在南山隆升的影响下,乌鲁木齐河向下游输送碎屑物总量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原因。(6分)
(2)乌鲁木齐河萨尔乔克段河岸出露厚度较大的地层剖面,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6分)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6分)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6分)
2025届高三第一次段考
一、选择题(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D C A B A B D B D
11 12 13 14 15 16
C D C D A 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分)气温低,蒸发量小;(2分)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2分)(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2分)
(2)叶尼塞河支流多流经中西伯利亚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蚀强,增加了河流含沙量。(3分)鄂毕河主要流经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积,含沙量小。(3分)
(3)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2分)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2分)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2分)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2分)
18、(1)总量变多。原因:南山隆升,地势增高,物理风化增强,碎屑物产率增加;地势高差增大,河流搬运、侵蚀动力增强,河流输送的沉积物总量增多。
(2)早期乌鲁木齐河在南山山前形成厚度较大的冲积扇沉积;后萨尔乔克河段地层受挤压形成背斜隆起,岩层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裂隙发育;随着南山抬升,乌鲁木齐河强烈切割原有的沉积岩层,两侧河岸出露,形成天然地层剖面。
19、(1)梯田位于海拔较高的群山密林间,气温较低,日照时间较短;糯稻耐阴、耐寒;不同梯田朝向和海拔不同,光热组合多样。(6分)
(2)高埂增大梯田的蓄水量,利于抵抗干旱,且可养殖更多鱼鸭;足够的鱼鸭粪可满足糯稻生长的养分需要,降低生产成本;糯稻稻株高达2米,可适应深水梯田环境。(6分)
(3)11月光照较弱,气温较低,晾晒需要时间较长;Z村地势起伏大,平地少;禾架晾晒可通风透气,缩短晾晒时间且节省土地。(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