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2025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生物第一次月考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描述的现象,体现了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C.生物能排除体内废物 D.生物能呼吸2.有句古诗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A.遗传和变异 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活需要营养 D.生长和繁殖3.下面古诗中描写生物生长发育的是( )A.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C.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D.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4.为了探究有关食品腐败的问题,某同学取三个相同的锥形瓶,各加入50毫升牛奶高温煮沸后按如表要求进行处理。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前将锥形瓶中的牛奶高温煮沸,目的是杀灭原有的细菌B.甲瓶与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食品腐败速度的影响C.甲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牛奶中有无细菌D.乙瓶与丙瓶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实验的变量是瓶口是否敞开甲瓶 乙瓶 丙瓶瓶口 敞开 敞开 用消毒棉球塞住温度 25℃ 5℃ 25℃5.“斑马发现危险后迅速奔跑”,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之间能相互影响6.推理是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方式和思维方法之一,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哺乳动物体内都有膈肌,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是有膈肌的,运用了归纳法。B.科学地进行推理时,可以凭空想象。C.观察发现很多细胞有细胞膜,由此得出细胞都有细胞膜,运用了演绎法。D.可以运用逻辑推理来探究一个现象或问题。7.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可以增加降雨量,可以改善温室效应,可以美化环境等,这说明(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能进行光合作用8.探究光照对水稻生存的影响实验,实验中的实验变量是( )A.光照 B.湿度 C.温度 D.空气9.某学校不重视对学生用眼卫生的科学指导,导致在校学生近视率大幅上升,为有效保护学生的眼睛,首先要准确了解学生近视的原因,你认为应选用( )A.观察法 B.测量法 C.调查法 D.实验法10.在显微镜下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看到的物象是( )A. B. C. D.11.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A.自来水、生理盐水、碘液 B.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C.生理盐水、自来水、碘液 D.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1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不需要用到的器具是( )A. B. C. D.13.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使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右下方 B.右上方 C.左上方 D.左下方14.夏津县是全国优质棉花基地县,素有“银夏津”之称。组成棉花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组织 B.器官 C.系统 D.细胞15.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C.所有变量都不同 D.所有变量都相同16.“人的皮肤每天都会出汗,汗液有咸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以下哪一特征(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D.具有生长和繁殖现象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显微镜就是生物实验中常用的观察仪器。显微镜在对光时应先转动( )A.粗准焦螺旋 B.转换器 C.遮光器 D.反光镜18.如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 D.③→①→④→②19.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为了更清楚地看到细胞核,恰当的做法是( )A.用碘液染色 B.换用平面镜C.换用小光圈 D.移动玻片标本20.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需要做一次实验就可以了B.探究一般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C.实验结果一定要与作出的假设一支D.实验结论和假设不一致时,应该修改实验数据21.正确一盖盖玻片是成功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如图所示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 B.C. D.22.下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刮取的口腔上皮细胞在生理盐水中是均匀涂抹的B.图中口腔上皮细胞不清楚,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造成的C.视野中可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壁等结构D.视野中光线过强应调节反光镜和遮光器23.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时,下列操作不可取的是( )A.对光时,须将反光镜镜面朝向光源方向再适当调节B.盖盖玻片时,需先将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液体再缓缓放下C.欲将位于左下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装片D.观察时,若在一个视野内未发现细胞则需要重新制作装片24.如图所示:①②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物镜,③④为两种放大倍数不同的目镜,⑤⑥为观察到清晰物像时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下列哪种组合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25.在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中,奥地利动物学家费单施质疑“蜜蜂是色盲”这一观点,他认为“蜜蜂能分辨花卉的不同颜色”,这一步骤属于科学探究基本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作出假设 C.制定计划 D.表达交流26.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虽结构简单,但能表现出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下列关于变形虫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型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B.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C.细胞质具有进行物质交换的功能 D.细胞核对细胞生命活动起控制作用27.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下列关于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B.线粒体存在于细胞液中C.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D.决定菊花花瓣颜色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28.在下列细胞中,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存在的是( )A.酵母菌 B.草履虫C.叶片中的叶肉细胞 D.口腔上皮细胞29.“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中黄鹂与柳树共有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B.细胞壁、液泡、叶绿体C.细胞壁、线粒体、液泡 D.液泡、线粒体、叶绿体30.巴斯德用曲颈瓶保存的肉汤4年都没有腐败,其原因在于( )A.曲颈瓶是封口的,微生物根本无法进入B.没有空气,微生物无法生存C.曲颈瓶中的空气不能与外界中的空气相通D.曲颈瓶口又细又长,空气中的微生物很难通过瓶口进入肉汤中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31.生物圈中的动物和植物,大小相差悬殊,外部形态千姿百态,内部结构繁简不一,生活环境也纷繁复杂,但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的每个结构都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各个结构的功能相互联系、彼此协调。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甲和乙是同学们利用显微镜观察过的细胞,其中是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是图_______________,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相比没有的细胞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切番茄流出的红汁水是_______________,主要来自结构[ ]_______________中。(3)将菠菜浸泡在凉水中,清水不变色:用开水浸泡后,水会变成绿色。这是因为开水损伤了菠菜细胞的[ ]_______________。(4)图丙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______(5)中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细胞中都有一个能被碘液染成深色的近似球形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__ ,它是整个细胞的控制中心,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______________。32.显微镜能帮助我们观察到用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分别为镜头。显微镜以及先后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不同的细胞图象,请据图回答:(横线里填文字。[ ]内填数字编号)在图中,图甲是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图乙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对光时,应选择__________(填“高倍”或“低倍”或“随机”)物镜。(2)图甲中小张同学制作临时装片的正确步骤是__________(填字母)。(3)小张同学在b步骤中滴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观察动物細胞b步骤应该滴加____________________。(4)在显微镜目镜10×,物镜4×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换成10×的物镜。看到物像会变大。观察到的细胞数量会__________(增多或减少),视野变__________(暗或亮)(5)如果在使用乙图显微镜观察时,发现视野中除细胞外还有很多异物,转换物镜和移动装片但异物都不动,那么异物很可能位于__________上。(6)光线太强时,使用遮光器上的__________和反光镜的__________。(7)某同学在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中的细胞有重叠现象,不易观察。此时,他可采取的方法是(A.换用高倍目镜或物镜重新观察 B.移动装片,寻找合适的观察区域C.选用较小的光圈和平面镜 D.换凹面镜并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