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课件(共30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考考你
1.我国的四大国粹: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我国古典四大名著:
4.我国的四书五经:
四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
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
京剧、书法、中医、武术
你答对了吗?思考它们共称为什么?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框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1)形成: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得来的。(劳动创造的) (劳动中创造的——根本原因)
农耕文明
工匠精神
语言汉字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发展:
①国内各民族: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各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各民族文化的总和
1、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2)发展
②中国与世界: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不断增强其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中国与世界——求同存异的包容性)
≠ 全盘吸收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及丝绸织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熬糖法、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自身的发展。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结合教材思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材料一:唐太宗通过确立抚民以静、以农为本的思想方针,施行了一系列重农爱民措施,使民众得以休息存养,国家经济得以繁荣,社会秩序得到了稳定。
阅读与思考一
材料二: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
材料三:王昌龄的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知识分子渴望为国家建立功业进取精神。“诗仙”李白的诗,展示了唐代士子自由豪迈的时代精神风采。
讲仁爱、重民本
孝老爱亲、自强不息
人们向上向善
包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
(1)核心思想理念
包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2)中华传统美德
包括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等。
(3)中华人文精神
仁、和、同、民、义、信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P92-2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道德)
注意: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相关链接)
2、传统文化不等于过去的文化。过去的文化,部分被历史淹没,在长期的历史中形成并保留至今的文化才是传统文化。
3、中华文化包括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
强、业、济困、孝、勇
BY YUSHEN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论语》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文天祥《正气歌》
礼之用,和为贵。——《论语》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讲仁爱
重民本
守诚信
崇正义
尚和合
求大同
核心思想理念
BY YUSHEN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义田记》
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
自强不息
敬业乐群
扶危济困
见义勇为
孝老爱亲
中华传统美德
BY YUSHEN
中华人文精神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论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
社会和谐
向上向善
练一练
1.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要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 )
A.核心思想理念
B.永恒不变的中华人文精神
C.中华传统美德
D.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
A
练一练
2.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下列属于中华传统美德内容的是( )
①仁爱大同,诚信正义
②扶危济困,孝老爱亲
③社会和谐,向善向上
④自强不息,敬业乐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P95相关链接)
文学
艺术
哲学
科学技术
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
从时间看有什么特点?从内容看有什么特点?
BY YUSHEN
在近6000年的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6个文明形态,但是,只有中华文化是延续至今而且从未中断的文化。就世界范围而论,中国古代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中华文化表现出最顽强的生命延续力。
古埃及文明约公元前5450年—公元639年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
古印度文明约为公元前2300年--前1750年
思考:想一想中华优秀文化能够延续至今从未中断说明了什么?
烟消云散
雅利安化
先后希腊化、罗马化,
伊斯兰化 面目全非
源远流长:纵向、动态、历史悠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就文学而言,先秦的《诗经》《楚辞》 《尚书》 ,两汉的乐府诗,东晋的田园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就艺术而言,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青铜艺术、秦代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画、唐宋元时期的宫廷画和文人画、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等,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艺术成就。就哲学而言,先秦的儒家、道内容丰富,博大精深阴阳家、兵家等诸子之学,两汉的经学,魏晋的玄学,隋唐的佛学,宋元明的理学,明清的实学,等等,代表了不同时期中国先哲思考宇宙、问辩人生的思想硕果
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技术等方面
博大精深
博大精深:横向、静态、内涵丰富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补写)
(纵向时间层面)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隶书
楷书
草书
行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中华文化内容 极其丰富(补写)
(横向内容层面)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P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源远流长(从时间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绝)、
②博大精深(从涵盖内容角度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中华文化
③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和突出的和平性。
补充:④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⑤具有包容性。(形成与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P96
①对世界:中华文化很长一段时间一直走在时代前列,对周边国家和世界文明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②对我国: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
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 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孝道”?
阅读与思考三:
观点一
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我们将失去精神家园。
观点二
传统文化是包袱。它是一种惰性的力量、保守的因素。它钳制着我们的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控制着我们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制约着我们的价值取向。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
请用事例说明你的观点。
辩一辩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而言是财富还是包袱,不可一概而论
“孝”是我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所倡导的尊老、爱老、敬老、养老的思想,是积极的,对现实生活来说,它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应继承和发展;
而“孝”又要求人们屈从于独断的权威和传统的家庭礼教,对现实生活来说,这是思想包袱,应该摒弃。
财 富 V S 包 袱
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
糟粕文化,阻碍社会和个人的发展
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体现时代精神,是创新的重要追求。
注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
议学问题: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1.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1)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糟粕的原因(局限性)
主要产生于封建社会,是对当时政治经济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
文化
经济、政治
决定
反映
中国封建社会
小农经济
地主阶级为统治阶级
中华传统文化
不可避免地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性的东西,如封建特权思想、等级意识等
1.怎样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继承)
②“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发展)
③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批判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能 够
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进取,我们才能办好今天的事情,推动国家发展。
(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能 够
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
能够为解决
能够为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对今天解决问题的意义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
有助于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知识归纳:为什么坚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民族
今天
国际
国家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课堂小结
形成与发展
主要内容
特 点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
当代价值包括哪些
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核心思想理念
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人文精神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意 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对国家发展的意义
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对解决当代问题的意义
对处理国际关系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