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共产主义三民主义学习目标辨识各种文化现象,领悟优秀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理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之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课标要求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教学难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三种文化的关系。9.1 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议题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子议题1.比较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并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2.中华文化是如何由衰微走向重振的,如何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议题1:比较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并思考三民主义为什么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孙中山讨论国共合作可能性,大部分国名党内人士持反对态度。蒋中正表示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下一阶段。毛主席在抗日战争中曾论述:“在现在,我们是坚决的三民主义实行者,在将来,我们是无条件的实行共产主义者。”“共产主义和三民主义是可以相容的。”三民主义:孙中山说:“三民主义就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这三个主义和美国大总统林肯所说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层意思,完全是相通的。”具有历史进步性,但也存在着致命的局限性。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取得彻底的胜利。1. 中华文化复兴的探索一、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探索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自由主义:胡适说:“我们如果还想把这个国家整顿起来,如果还希望这个民族在世界上占一个地位,只有一条生路,就是我们自己要认错。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只看到西方文化的优势、长处,主张全心全意学习西方,而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忽视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糟粕。保守主义:康有为说,“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云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因为保旧俗,存礼救而保国魂”。无政府主义:刘师复认为,无致府主义者“主张人民完全自由,不受一切统治,废绝首领及威权所附丽之机关学说也”。把自由绝对化,是不可能实现的。(2)文化思潮自由主义、保守主义、无政府主义、三民主义(3)结果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4)失败原因?缺少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立足我国国情。(都没有正确地对待外来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外来主义与中国国情的关系,要么过于保守,要么过于激进)。议题2:中华文化是如何由衰微走向重振的,如何理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文化运动中,中国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孔教和封建纲常,对封建文化发起猛烈的冲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深刻的反思。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2. 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1)中国共产党诞生(领导核心)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2)指明文化发展方向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3)重要转折点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4)肩负起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3. 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2)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革命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区别 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例如: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 例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等。 例如:邓小平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联系 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三种文化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发展实践中的伟大创造,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重要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2)革命文化的内涵承载着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不懈追求,是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3)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议题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什么必须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国家电影局10月8日发布数据,10月1日至7日,我国2024年国庆档电影票房为21.04亿元,观影人次为5209万,国产影片票房为20.17亿元,占比为95.87%。其中,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以8.05亿元的票房成绩领跑。“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为民族复兴立根铸魂。“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这是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国胸襟,也是顺应时代、勇立潮头的历史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1. 文化生命力的判断标准(1)发展方向:就是要看它是不是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2)实践根源:就是要看它有没有生存发展的实践土壤,(3)人民需求:人民有没有对它的需求。2024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天水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十一”假期,宁国河沥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特别举办了系列活动,邀请游客在古风集市、非遗手工、汉服巡游、民俗表演等各色活动中,体味“旧时光”里的“新潮流”。2. 决定性因素(1)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2)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3)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4)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决定的;(5)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国情决定文化3. 意义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相匹配。文化适应国情课堂总结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近代中国文化复兴的探索、思潮及结果马克思主义传入对中华文化发展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判断文化生命力的标准为什么走“中特”文化发展道路(决定因素+意义)课堂练习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为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第二个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根据这一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发展②“第二个结合”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物质和精神根基③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2.为了民族复兴,再铸中华文化的辉煌,无数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寻找救国良方,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进行了各式各样的尝试。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各样的文化思潮进入中国,都不能解决中国文化走向何处的问题,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那么,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转折点是( )A.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B.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B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的核心要义是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 ②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 ③是由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决定的 ④是熔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4.近十年来,“国潮”在广大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当中产生了巨大的穿透力,不少国潮茶饮品牌选择从传统文化、国风主题中找寻能与品牌契合的元素,从品牌Logo、门店装修、产品包装和名称等方面,透露出浓浓的古风古典,再辅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予以呈现。通过一系列营销动作,消费者逐渐强化了对于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可,也对国潮茶饮品牌有了更多的共鸣。这说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为国潮品牌发展提供源泉和动力②文化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力在于促进经济的发展③优秀传统文化为国潮品牌发展提供了价值支撑④“国潮”展现了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的巧妙结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5.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①是复古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要求②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③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决定的④是实现中华文化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从此,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带领人民走向文化自强,创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华文化重振中起了什么作用?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为中华文化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方向。②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③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