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辽宁省北票市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北票市高级中学10月考
政治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毛泽东在《贺新郎·读史》中用115字提纲挈领,俯察审视,勾画出了人类社会从蛮荒的原始社会到青铜文明,再到封建时代近5000年的历史进程。运用所学知识,下列解读正确的有( )
①“小儿时节”,喻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
②“人猿相揖别”,标志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
③“铜铁炉中翻火焰”,体现社会生产力在不断发展
④“不过几千寒热”,说明社会形态自发地由低级向高级更替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 《史记 夏本纪)记载:大禹生前曾指定接班人为伯益。但禹死后,部落首领们认为:“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治”。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启上位后,击败反对势力“有扈氏”,废“禅让制"为“世袭制”,变“公天下”为“家天下”。但史学家认为这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下列能佐证这一历史进步的是( )
①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②文字的发明与应用
③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 ④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 《国风.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残酷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
A. 封建社会的政权统治 B. 封建道德和迷信思想
C. 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 D. 繁重苛捐杂税和赋役
4.《论再生产》中提到,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内在统一。在生产方式中,如果生产力不发挥功能,生产关系也不能发挥作用;然而,生产力也要在生产关系的制约下才能发挥作用。对此,下列看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逐渐解体
②生产关系是决定社会生产方式的根本动力
③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④在人类社会中,阶级斗争是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基本矛盾运动的直接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 认真研读过《资本论》的萧伯纳,声言自己是“一个无产者”。有一次,瘦削的萧伯纳碰到一位大腹便便的资本家,资本家讥讽道:“看见你,人们会以为英国闹饥荒!”萧伯纳回击道:“看见你,人们就会明白闹饥荒的原因。”萧伯纳的话形象地揭示了( )
①工人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养肥资本家
②资本家残酷压迫工人实现了财富增长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工人得到的剩余价值不能使自己吃好点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6.马克思曾经指出: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有人认为,在经历了以新、旧石器为标志的渔猎社会,以青铜器和铁器为标志的农业社会和以能量转换工具为标志的工业社会之后,人类社会正迈向以智能工具为标志的信息社会。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②生产工具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
③生产力决定着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④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社会形态的更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1815年,欧文在《论工业制度的影响》提出工业革命是英国社会罪恶的根源,积极呼吁议会制定法案以改善劳动者的生产环境;1817年他又于《致工业和劳动贫民救济协会委员会报告》中提出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解决工人失业问题。这表明欧文( )
①主张阶级调和,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路径
②没有正确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冲突的总根源
③开始将斗争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④开始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设计未来社会的蓝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2024年2月28日,苹果公司被曝直接放弃了研发了十年、已经投资超过百亿美元的造车计划。今年以来,一些欧美汽车制造商调整了电动车战略,欧盟也宣布无限期推迟2035年全面淘汰燃油汽车计划。业内人士指出,欧美在“选环保还是选饭碗之间选择了后者”,因为新能源汽车没能给车企带来丰厚的收益。欧美国家和车企对待新能源汽车态度的转变( )
①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存在和激化
②是资产阶级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的本性所决定的
③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④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过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9.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共产党宣言》发表
②一些先进分子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美好社会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历史性飞跃
④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④→③
10. 从俄国十月革命到二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再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严重曲折。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这表明( )
①回看走过的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②比较别人的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全面借鉴他国之路
③远眺前行的路,科学社会主义探索需要不断超越现有发展阶段
④审视自己的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应与本国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受到中国人民热烈欢迎,并最终扎根中国大地、开花结果,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同我国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和广大人民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念融通的。”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的理解,下列前后表述相契合的是
① 马克思主义指引下中国人民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马克思主义是全民的理论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③ 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这个时期历史任务的确定是由( )
A.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B.中国人民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
C.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选择的
D.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13.毛泽东1948年4月1日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有这样一段:
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不是任何别的革命,它只能是和必须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说,这个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充当领导者。
由此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 )
A.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B.必须由无产阶级担任领导者
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D.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
14. 列宁认为,“自从《资本论》问世以来,唯物史观已经不是假设,而是科学证明了的原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下面对唯物史观认识正确的是( )
A.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B. 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C. 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D.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5. 2024年是五四运动105周年(1919),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是第一次全国人大召开70周年(1954),是中美建交45周年(1979),下列对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认识准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②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③第一次全国人大最重要的贡献是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外矛盾的变化
④中美建交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1953年是我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这一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
③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表明,党的八大( )
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②表明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
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8. 《共产党宣言》距2023年已发表175周年,至今仍焕发着极大的理论价值。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化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阐发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A.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 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C. 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D. 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19. 1952年下半年至1956年.新中国仅仅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 )
A.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B. 实现了从封建专制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C. 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 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20. 在全国,是工人,农民(包括新富农),独立工商业者,被反动势力所压迫和损害的中小资本家,学生教员、教授、一般知识分子,自由职业者,开明绅士,一般公务人员,被压迫的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联合一道,在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的领导之下,打江山坐江山,而不是少数人打江山坐江山。”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讲话
①正确提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领导力量
②说明建立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法宝
③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④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国家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 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2年,全国工业(不含手工业)总产值和社会商品批发总额变化简表。这一变化表明
时间 部门 占比(%) 部门 占比(%)
1949年 国营工业 34.2 私营工业 63.3
1952年 52.8 39
1950年 国营商业批发总额 23.2 私营商业批发总额 76.1
1952年 60.5 36.3
①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②中华民族实现了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我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④国家不同程度地开始了私营工商业的改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 党的八大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成就和经验,科学准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国内形势的重大变化和国家面临的新的历史任务,确立了党为完成新的历史任务应采取的各项重大方针和政策。党的八大
①确立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③决定将资产阶级与人民群众的革命进行到底
④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有益探索并取得重大成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3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中国仅用了2年零8个月。“两弹一星”事业取得巨大成功
①间接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
②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
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优越性
④是中国人民站立起来的具体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为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带领人民进行了艰难曲折的初步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了许多成果,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大量财富。以下对这些财富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制度确立——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②物质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③理论准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一次结合”
④宝贵经验——总结了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史新时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全新局面;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中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表明( )
①我国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
②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③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④中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6. 2024年4月15日,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开幕,本届广交会以“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高水平开放”为主题。广交世界,与时代相通,中国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是因为( )
①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
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③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④改革开放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战略转移
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7、老照片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发展的见证,它们承载着过去夺目的光辉,也昭示着未来的美好希望。如果照片会说话,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我”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②:“我”的声音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③:“我”的挂牌标志着改革开放征程的开始
D.④:“我”的指印标志着人类基本矛盾的转变
202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最重要的思想财富,就是以他为主创立的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邓小平理论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①都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
②都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思想
③都立足时代前沿,都是与时俱进的理论
④都回答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从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式现代化之路又行进到关键节点。2024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再次释放“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这一信号。这表明( )
①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
②改革开放是我们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③我国坚持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 改革开放后,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搞的还是社会主义吗?苏联解体后,人们发出这样的疑问:中国的社会主义还能搞多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人们又这样思考:社会主义体制具有怎样的优越性?在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下,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这在当今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关注,告诉世界社会主义没有失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 )
①是建国以来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开创、努力的结果
②证明科学社会主义在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
③为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提供了统一的历史进程模板
④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西方路径依赖贡献了中国智慧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25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在空想的原野上星火传承了300多年。到19世纪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时代的到来,特别是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空想社会主义的自身缺陷更加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继承空想社会主义先驱们的宝贵思想材料,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在深入批判资本主义旧世界的基础上,有了两大发现,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这是人类思想史和人类解放史上的一次壮丽日出。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产生的。(8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运用“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知识,说明引起如图所示变化的重要事件及其历史意义分别是什么 (7分)
33、盛世华诞·荣耀中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75年神州大地,换了人间。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风雨洗礼、走过峥嵘岁月,在接续奋斗中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绘就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75年风雨兼程,伟大中国为世界增添无限绚丽光彩。德国《法兰克福评论报》网站日前发表中国问题专家弗兰克·泽林的评论文章称,中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强大、最有创新精神的国家之一,从“一带一路”倡议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践行,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世界经济繁荣和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
结合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10分)
北票高中10月考政治答案
1-5ACCBC 6-10DACDC 11-15DDBDB 16-20BBADA 21-25DBCDA
26-30CABAC
31[答案]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2分)
②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2分)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2分)
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2分)
32答案:
重要事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分)
意义: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义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2分),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2)
33答案: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4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
③新中国的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