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阳中学2024-2025学年秋季学期第1次月考高一级政治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44小题,共88分)1.广东英德岩山寨遗址是岭南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时期中心聚落遗址。考古发现该遗址的高等级墓葬随葬品丰富且普遍随葬玉器,而低等级墓葬仅见零星陶器或石器。由此可推断,当时该地区( )①处于原始社会早期 ②社会在加速分化和逐渐复杂化③实行君主专制且等级森严 ④具有显著的贫富差距和等级差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指出,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下列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是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②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封建社会的耕作技术有了进步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会被封建制所替代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确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经考古研究,三星堆祭祀坑大致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形成;琳琅满目的祭祀遗存是古蜀文明的荣光,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该遗址所处时代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①青铜器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②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③统治阶级建立了军队、监狱,对社会成员进行统治④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只给被统治阶级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关于原始社会的解体和国家产生的演进过程下列传导正确的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B.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C.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D.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5.经济危机是一部对资本主义制度残酷罪行的判决书。危机显示出资本主义制度没有能力管理它所造成的生产力,物质丰富成了巨大的灾害,成了破产和贫困的根源。而人类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却成了一种救命手段,用以激活因危机而周期性地瘫痪的经济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劳动产品的销毁和贬值是解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途径②生产力的发展是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破产和贫困的根源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矛盾的总爆发④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康帕内拉在《太阳城》一书中主张:消灭剥削和私有制度,全部财产归全民所有;每个公民的工作、劳动、艺术、文化、教育等都是共享的,都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得到合适的分配。上述主张( )①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②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③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高一某同学在探究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收集到以下材料信息时,有一些困惑,请你帮助他找出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①唯心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一一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②马克思主义的形成——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十月革命的胜利——是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实践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1923年,年仅31岁的林祥谦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中被捕后英勇就义,是第一位中国共产党烈士。一百多年来,无数像林祥谦这样的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 )①符合生产关系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③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崇高事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但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脉络,认识其历史必然性和科学真理性,应该拉长时间尺度,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中去把握。从这一历程来看(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并已跨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④冷战结束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潮状态得到了根本改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中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这个进程。下列关于近代中国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最主要的矛盾是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③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④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在革命胜利以后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对付国外的帝国主义,使中国稳步地由农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 ②发展生产力是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④革命胜利后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两者所属的革命范畴和结果相同 ②两者的革命任务和革命前途相同③两者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领导权不同 ④两者所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相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结束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屈辱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意味着(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有了主心骨D.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14.2024“觉醒年代”研学行依托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群,围绕重点文物和史料设置研学项目。师生们就课题(如图)开展研究,参与研讨会、实地研学考察,撰写研究报告。研学行的意义在于( )研究课题 ①北大红楼与伟大建党精神 ②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 ③新时代红色文化内涵挖掘及传播 ④北大红楼历史 ⑤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片区 ⑥蒙藏旧址与铸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①依托党的早期活动,探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变革②了解有志青年投身革命事业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③感受中华民族觉醒的脉动,领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④充分发挥“第一手材料”与“第二手材料”的作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人类社会的发展表明,历史的大车轮总会按它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遵循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的是( )①结束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②带领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③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④实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飞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通过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正逐渐实现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转变。这种转变( )A.表明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B.凸显了中国是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决定性力量C.说明改革开放能使我国迅速发展,超过发达国家D.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续增长的动力17.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构想了中国铁路、公路、运河等交通运输的宏伟蓝图,在当时被认为空想。现如今中国的交通运输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3月,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经过约20分钟的飞行,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这次成功飞行昭示着“空中出租车”要来了。能够促进中国取得巨大进步的原因包括(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新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面对崭新课题,没有可以遵循的答案③改革开放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④中国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这一探索历程可见( )①实现现代化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②实现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最高理想③中国式现代化的提出有其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④中国式现代化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个艰苦探索过程( )①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②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③避免了苏联的错误,带领中国走向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④表明无需吸取其他国家经验来服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这首词写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所见的景色及由此发出的感慨。透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悟到( )A.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中国人民从此就有了主心骨B.经过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D.崭新课题没有现成答案,我国的社会主义在艰辛探索中前进21.关于改革开放,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能够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③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④实现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均超额完成,我国的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前进了一大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一时期,我国发生的事情有①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中经历了严重曲折②“三大改造”完成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经历了从第一次飞跃到第二次飞跃④中共八大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截至2023年6月,广东自贸试验区已累计形成696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省复制推广216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301个制度创新案例。广东自贸试验区大力发展汽车、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8年来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1117.2亿元。材料表明改革开放( )①解放和发展了广东的生产力 ②提高了广东人民的生活水平③增强了广东的发展活力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广东的社会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某校举行“回望走过的路——改革开放纪念活动”,下列活动主题与活动目的对应正确的是( )①学习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理论成果:回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历程②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坚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③重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此次会议开启对适合中国国情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④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的巨大变化:明确改革开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1979年3月,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谈道:“我们尽管犯过一些错误,但我们还是在三十年间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①没有吸收借鉴好苏联经验是经历曲折的主要原因②印证了生产关系变革必须要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④启示我们经济建设要牢牢地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某地启动“影像见证45年”——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征集分享活动,鼓励广大网友用影像来分享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下列影像镜头可入选的是( )①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私合营招牌的场景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签字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巨幅口号标语高悬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的画面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7.党的二十大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把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发展写入党章,以更好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这一修改( )①全面具体地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伟大成就②为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制度保障和法律依据③更加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④适应形势和任务的发展变化,有利于更好发挥党章的规范和指导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8.依托中老铁路“黄金线路”效应,云南省形成了以昆明为集结中心,东连西部陆海新通道、西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南出辐射东盟国家、北上连通成渝双城经济圈的开放格局,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奋勇向前。这表明①改革开放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②改革开放是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③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④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新时代的征程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9.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基本框架;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了周密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积极谋划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由此可见( )①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②改革开放与时俱进,不断向纵深推进③改革开放完成了对当代中国新情况、新问题的探索④改革开放是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自挂牌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片区累计推出的805项制度创新成果中,已有78项在全国复制推广,成为“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引领制度创新的“策源地”。由此可见,大力推进制度创新( )A.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B.有利于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C.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D.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31.新时代,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靠的正是制度优势。由此可知( )①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②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③党的领导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④中国特殊社会主义制度是能够持续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制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针对美方反复鼓噪、渲染台湾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部长在中美国防部长对话会上作出了“不惜一战,不惜代价,一定会打到底”的强硬表态。这个坚决粉碎“台独”图谋表态的底气来自( )①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日益强大的国家综合国力 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3.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国家形象的展示,也是发展进步的缩影。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的比赛中,中国体育健儿发扬中华体育精神和奥林匹克精神,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在游泳、乒乓球、田径等多个项目中均展现出强劲实力,总奖牌数位居前列。这印证了(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强大生机活力 ②体育精神是实现伟大事业的行动指南③发展体育事业是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 ④中华体育文化自信自强得以持续提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4.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程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共同促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推动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不断成长和壮大,因而也是文明再造的过程。中国共产党人文明再造的方法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承中、接马、化西、开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承中”:就是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②“接马”:办事情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出发③“化西”:有选择地学习、消化、吸收西方文明中有益于中国的方面④“开新”: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开辟新路、开启新篇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5.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是由其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条件、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决定的。国情不同,现代化途径也会不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材料表明( )①实现现代化是各国发展普遍面临的历史任务②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③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④世界上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6.马克思说:“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另一极,即在把自己的产品作为资本来生产的阶级方面,是贫困、劳动折磨、受奴役、无知、粗野和道德堕落的积累。”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极分化( )①源于资本家对一切生产资料的占有 ②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压迫工人的秘密③阻碍了实现真正的平等和共同富裕 ④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根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7.2024年2月1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①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无法克服的痼疾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③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④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8.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趋势的示意图,数字处对应内容正确的是( )A. 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 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C. 实践到理论,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 空想到科学、多国到一国、理论到实践39.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①饱经战争与苦难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②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③无产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④对“如何实现共产主义”等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0.改革发展开新局,理论创新谱新篇。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②是党和国家必须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③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④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做出了原创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高成果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41.“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施手段是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发展。实现“中国梦”要求我们( )①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②全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③继续保持经济高速增长 ④到202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C.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D.建立社会主义制度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 B.突出政治建设C.坚持以人为本 D.集中统一领导44.习近平总书记用典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接与交融,是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风范的当代体现。下列用典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对应不一致的是( )A.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全面依法治国B.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C.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二、主观题(1大题,共12分)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不懈奋斗,并取得了伟大功绩。◆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斗,于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1956年底,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决定性胜利,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12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4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我国开创、发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国经济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中国百年来的伟大功绩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意义。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D B D B D D B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D C C D A A A D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D B D C B D B A B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D C B D D B D B A C题号 41 42 43 44答案 A B A C45.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