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第一学月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高2025届高三上期第一学月考试.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3分)
摄影爱好者小明在五一劳动节当日从丰城乘坐大巴车,历时2小时20分钟到达江口水库进行风光摄影旅游。小明在前往江口水库途中发现,绝大多数时间阳光都从大巴车的右侧车窗照进车内。下图示意“从丰城到江口水库的公路线路以及江口水库位置图”,完成1~2题。
1.旅游当日,小明从丰城出发时的北京时间可能是( )
A.6:30 B.12:20 C.14:30 D.17:10
2.为拍摄“水中日落”的照片,小明应选择的最佳拍摄点位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下图示意华北某区域裸地和秸秆覆盖情况下土壤的冻结过程状况。完成3~4题。
3.与裸地相比,秸秆覆盖地土壤冻结厚度较薄的主要原因是秸秆( )
A.削弱太阳辐射 B.减少大气逆辐射
C.增强地面辐射 D.抑制热量交换
4.与裸地相比,秸秆覆盖地土壤融化时间较迟主要是因为土壤( )
A.冻结时间较迟 B.获得光照较少
C.水分蒸发较弱 D.水分含量较大
2019年9月17~18日,西藏林芝地区出现了两次强降雨。研究表明,深入谷地的季风为该地降雨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山谷风影响了降雨的时空变化,使降雨呈现明显的时段特征。如图示意两次强降雨时距地面10米处的风向与风速。据此完成5~6题。
5.第一次和第二次强降雨可能出现的时段分别为( )
A.17日00:00—01:00 18日12:00—13:00
B.17日07:00—08:00 18日12:00—13:00
C.17日22:00—23:00 18日01:00—02:00
D.17日13:00—14:00 18日00:00—01:00
6.两次强降雨时谷地风速差异显著,主要原因是( )
A.地形阻挡 B.东南风影响
C.气温变化 D.摩擦力作用
气象学上把我国华西地区在9-11月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连续阴雨天气,称为华西秋雨。华西地区秋季夜雨的发生频率约占2/3。图为华西秋雨天气形势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7.如图所示,华西秋雨形成时期,闽粤地区最可能( )
A.气压骤变,台风频发 B.气流下沉,气温偏高
C.锋面滞留,阴雨连绵 D.持续降温,发生凌汛
8.下列不属于华西秋雨对区域农业活动造成的影响是( )
A.缓解伏旱天气,提供灌溉水源 B.积温热量不足,作物生长期延长
C.昼夜温差减小,有机质积累少 D.天气阴雨连绵,农作物晾晒不便
亚洲的天气、气候与气压场的分布及变化直接相关。下图为沿100°E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年变化图。完成9~10题。
9.甲、乙气压系统分别为( )
A.赤道低压、极地高压 B.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
C.亚洲低压、西伯利亚高压 D.副极地低压、亚洲高压
10.图中气压年变化最大的地区( )
A.春季气压变化,能减少沙尘灾害天气
B.夏季气压控制,易出现东南季风降水
C.秋季气压变化,可降低气旋出现频率
D.冬季气压控制,常形成低空逆温现象
下图1为沿某岛屿20°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和甲、乙两地气候统计图,图2为图1岛屿的地形略图。据此完成11~12题。
图1 图2
11.该岛甲、乙两地( )
A.甲地1月牧草枯黄 B.乙地有明显干湿两季
C.7~12月降水量逐月增加 D.气温年较差较小
12.影响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大气环流 B.地形洋流
C.地形大气环流 D.洋流海陆位置
策勒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临近易改道的策勒河。在广布的新月形沙丘、灌丛沙丘之间的平地,局部发育了尺度较小的沙波纹地貌(如图4)。受重力加速影响,沙波纹背风侧风速较快,侵蚀能力强。据此完成13—15题。
图4
13.受沙丘约束,发育沙波纹的局部地区( )
A.地势较高 B.风速较小
C.地表干燥 D.植被稀少
14.沙波纹平均粒径最大之处位于( )
A.迎风坡坡脚 B.迎风坡坡中
C.沙波纹顶部 D.背风坡坡脚
15.和策勒地区相比,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沙波纹地貌罕见,主要是因为( )
A.沙丘掩埋 B.沙源不足
C.风蚀较弱 D.地表崎岖
二、综合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与以丘陵地形为主的新西兰北岛不同,新西兰南岛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可占该岛面积的70%,许多山峰超过3000米。南岛山地顶部多积雪、冰川,现代冰川面积约1000平方千米。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发育,如米尔福德峡湾(见左下图)。在峡湾峭壁上,大小瀑布叮咚或者轰鸣,汇成动听的天然交响乐。
(1)与北岛相比,新西兰南岛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6分)
(2)简述米尔福德峡湾的形成过程。(5分)
(3)从地质作用角度分析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图a示意欧洲部分区域一种典型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形势。冬季受该气压形势控制时,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图b)风速较大,最大风速位于莱芒湖区,时速可超过100千米。这种风会使瑞士中部高原地区出现逆温层,当有其他条件配合时,莱芒湖畔局地还容易出现冰冻现象。
(1)图a中控制英国中南部的天气系统类型为______,简述其影响下的天气特征。(8分)
(2).结合图a和图b,分析莱芒湖区大风的形成原因。(8分)
(3)简析莱芒湖畔局地出现冰冻现象的自然条件。(6分)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科尔沁左翼后旗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由于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土地退化严重。近年来,科尔沁左翼后旗大力推广浅埋滴灌技术,实现农业增产。浅埋滴灌技术是将滴灌带(管)埋入地表下5—7厘米土层,然后将滴灌带(管)与地上支管连接,将水肥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促进农作物生长,实现水肥一体化精准管理。下图为科尔沁左翼后旗位置和多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科尔沁左翼后旗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4分)
(2)分析科尔沁左翼后旗土地退化的原因。(8分)
(3)简述科尔沁左翼后旗采用浅埋滴灌技术对其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6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CCDBD CBACD DCBDA
二、综合题
16、
(1)新西兰南岛比北岛多冰川地貌分布的原因应从纬度、地势、降水等方面分析。图中显示,与北岛相比,南岛纬度较高,气温相对较低(2分),图中显示,新西兰高大山峰主要集中在南岛,南岛海拔高的山地地形比重大,多雪峰(2分);材料信息表明,南岛比北岛纬度较高,西风控制时间较长,海拔高处降雪更大(2分),因此南岛的冰川面积更大。由于南岛的冰川面积更大,冰川侵蚀和沉积作用更明显,导致南岛的冰川地貌更多。
(2)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集中分在西南部沿海地区板块交界处,原因分析如下,西南部纬度较高,气温低,地质历史上第四纪冰川侵蚀作用明显(1分),西南部地处盛行西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1分),冰川发育,许多山谷受冰川的刨蚀作用,形成冰川谷(1分);位于板块消亡边界附近,板块碰撞挤压,地形破碎,易受海浪侵蚀和流水侵蚀(1分),随着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海水侵入谷地,(1分)形成峡湾地貌。因此,新西兰南岛峡湾地貌集中分布在西南部沿海板块交界处。
(3)甲沿海地区土壤肥沃的原因应从地球的内力、外力作用角度分析。从内力作用来看,新西兰地处板块交界处,图中显示,甲地西部多火山,火山活动活跃,产生大量火山灰,在西风的吹拂下在此沉积,给土壤中带为充足的矿物养分,使得土壤肥沃(2分)从外力作用来看,甲地沿海地区地势低平,图中显示,有河流流经,河流带来的丰富的泥沙在此沉积,使得当地土层深厚,土壤中营养元素丰富,土壤肥沃(2分)。
17.(1)高压/反气旋(2分)天气特征:盛行下沉气流,风力微弱;天气晴朗,湿度较小;气温较低,日温差较大。(6分)
(2)莱芒湖区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大;气压北高南低,偏北风越过北部山地后下沉过程中,受重力影响加速;地处阿尔卑斯山和汝拉山脉之间高原谷地,风向与谷地(呈东北一西南)走向平行,具有狭管效应;高原及湖面摩擦力小,风速大。(8分)
(3)受湖泊影响,近地面水汽足湿度大;北风强盛/冷空气南袭,气温下降到0℃以下;逆温条件下对流较弱,热量交换弱,地表持续低温。(6分)
18.(1)特点:降水的空间差异性较大;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4分)
(2)该地人口大量增加,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植被覆盖少(裸露面积大);处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年降水量400mm左右),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冬春季节多大风,土壤干燥,风力侵蚀加剧;气候较干旱,蒸发较强,农业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8分)
(3)浅埋滴灌技术将水肥直接输送到农作物根部,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增产增收;精准灌溉提高水、肥资源利用率,节约水肥资源,扩大农业规模;有助于土壤保墒,减轻荒漠化和土壤板结,改善农田生态环境。(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