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综合评价(二)“小鼓响咚咚”人音版(五线谱)2024一年级上册小学音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设计综合评价(二)“小鼓响咚咚”人音版(五线谱)2024一年级上册小学音乐

资源简介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共2篇)
人音版(五线谱)(2024)
一年级上册 综合评价(二)
课时1
一、教材分析
《小鼓响咚咚》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歌曲。歌曲旋律简洁明快,节奏活泼,以小鼓为主题,通过生动的歌词描述了小鼓的声音和作用。教材通过这首歌曲,旨在让学生认识小鼓这种乐器,感受其独特的音色和节奏,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同时,歌曲中也蕴含了关爱他人的情感教育内容。
二、学情介绍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阶段,对音乐充满好奇和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喜欢唱歌、跳舞和表演。在音乐感知方面,学生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节奏和旋律的感知较为直观。对于小鼓这种常见的乐器,学生可能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接触,但对其具体的演奏方法和音乐表现还不太了解。
三、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注重音乐体验,让学生在聆听、演唱、演奏等活动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融合情感教育,通过歌曲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关爱他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
鼓励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通过聆听和演唱《小鼓响咚咚》,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和音色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小鼓响咚咚》,并能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小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创意实践:能够运用小鼓进行简单的节奏创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用自然的声音演唱《小鼓响咚咚》。
掌握歌曲中的节奏和旋律。
认识小鼓,了解其音色和演奏方法。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发挥想象力,进行简单的节奏创作和表演。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括歌曲音频、视频、图片等。
小鼓若干个。
打击乐器若干,如木鱼、响板、铃鼓等。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
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小鼓实物、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小鼓的外形和音色。
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和演奏小鼓,让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演奏技巧。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尝试演唱和演奏小鼓,在实践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音乐游戏,如 “小鼓接龙” 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音乐知识和技能。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节奏创作和表演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八、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小鼓演奏的音乐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它的声音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引出小鼓。
认识小鼓
教师展示小鼓实物,让学生观察小鼓的外形和结构。
教师介绍小鼓的名称、材质、音色和演奏方法。
教师用小鼓演奏一些简单的节奏,让学生感受小鼓的音色和节奏特点。
聆听歌曲
播放《小鼓响咚咚》的歌曲音频,让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教师提问:歌曲中唱了什么?小鼓的声音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学唱歌曲
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演唱方法。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重点教唱歌曲中的节奏和音准。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教师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注意节奏和音准的准确性。
歌曲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表演,如用动作表现小鼓的声音和节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每个小组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
各小组进行表演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节奏创作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小鼓和其他打击乐器进行简单的节奏创作。
教师提供一些节奏型和主题,如 “动物狂欢节” 等,让学生进行创作。
学生分组进行节奏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各小组进行节奏创作展示,互相欣赏和评价。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重点强调小鼓的音色和节奏特点,以及歌曲的演唱方法和表演技巧。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表扬积极参与、表现出色的学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为家人演唱《小鼓响咚咚》,并和家人一起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创作和表演。
九、板书设计
《小鼓响咚咚》
小鼓图片
歌曲旋律图谱
节奏型:
XX X | XX X | XX XX | X - |
歌词:
我的小鼓响咚咚,我说话儿它都懂。我说小鼓响三声,我的小鼓咚咚咚。
十、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了小鼓,学会了演唱《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并进行了简单的节奏创作和表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表现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学生在演唱歌曲时音准不够准确,节奏创作和表演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等。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表现力。同时,要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十一、选择题
《小鼓响咚咚》是一首( )歌曲。
A. 欢快活泼 B. 优美抒情 C. 悲伤低沉 D. 激昂有力
歌曲中的小鼓声音是( )。
A. 咚咚咚 B. 叮叮叮 C. 当当当 D. 沙沙沙
演唱《小鼓响咚咚》时,应该用( )的声音。
A. 大声 B. 小声 C. 自然 D. 夸张
小鼓是一种( )乐器。
A. 弦乐器 B. 管乐器 C. 打击乐器 D. 键盘乐器
歌曲中 “我的小鼓响三声”,这里的 “三声” 可以用( )节奏来表现。
A. XX X | XX X | XX XX | X - |
B. X X | X X | X X | X - |
C. X - | X - | X - | X - |
D. XX XX | XX XX | XX XX | XX - |
学习《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 )。
A. 音乐感知能力 B. 演唱能力 C. 表演能力 D. 以上都是
在歌曲表演中,可以用( )动作来表现小鼓的声音。
A. 拍手 B. 跺脚 C. 点头 D. 扭腰
进行节奏创作时,可以使用( )乐器。
A. 小鼓 B. 木鱼 C. 响板 D. 以上都是
《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表达了( )情感。
A. 快乐 B. 悲伤 C. 愤怒 D. 平静
学习音乐可以让学生( )。
放松心情 B. 培养兴趣爱好 C. 提高综合素质 D. 以上都是。
“小鼓响咚咚”(教学设计共2篇)
人音版(五线谱)(2024)
一年级上册 综合评价(二)
课时2
一、教材分析
《小鼓响咚咚》是人音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唱歌课内容。这首歌曲旋律活泼明快,节奏简洁有力,歌词富有童趣。歌曲以小鼓为主题,通过描述小鼓的声音和作用,表达了孩子们对小鼓的喜爱之情。
教材中配有生动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内容。同时,教材还安排了节奏练习和打击乐器演奏等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唱歌的同时,进一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进入小学,对音乐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他们活泼好动,喜欢模仿和表演。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正在逐步发展,但对于音乐的理解和掌握还处于初步阶段。
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过小鼓等打击乐器,对其声音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如何用正确的方法演唱歌曲和演奏打击乐器,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导。
三、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
注重音乐实践,通过唱歌、演奏、表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魅力。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包括节奏感、音高感、表现力等,为学生的终身音乐学习奠定基础。
融合多元文化,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四、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
通过欣赏和演唱《小鼓响咚咚》,感受歌曲的旋律美、节奏美和歌词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能够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小鼓响咚咚》,并能根据歌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文化理解:了解小鼓在音乐中的作用和不同地区的音乐文化中打击乐器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
创意实践:
鼓励学生在演唱和演奏过程中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用自然、欢快的声音演唱《小鼓响咚咚》。
(2)掌握歌曲的节奏,进行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
教学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2)引导学生在演唱和演奏中表现出歌曲的情感和意境。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
小鼓、木鱼、响板等打击乐器。
七、教学方法和手段
情境教学法:创设小鼓演奏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范唱、范奏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学习歌曲的演唱和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体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唱歌、演奏、表演等活动,亲身体验音乐的乐趣。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歌曲的演唱和打击乐器的演奏任务。
八、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1)播放一段小鼓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小鼓的声音和节奏。
(2)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吗?你们在哪里见过小鼓呢?
(3)引出课题《小鼓响咚咚》。
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小鼓响咚咚》,让学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师提问:这首歌曲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歌曲中唱了些什么?
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和演唱方法。
(2)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歌词中的附点节奏。
(3)用钢琴弹奏歌曲旋律,让学生跟着旋律哼唱歌词。
(4)逐句教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5)组织学生完整演唱歌曲,注意歌曲的情绪和表现力。
打击乐器演奏
(1)介绍小鼓、木鱼、响板等打击乐器,让学生认识这些乐器的名称和音色。
(2)教师示范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感受打击乐器的节奏和韵律。
(3)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种打击乐器,练习为歌曲伴奏。
(4)组织学生进行打击乐器演奏展示,评选出最佳演奏小组。
歌曲表演
(1)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歌曲表演,可以边唱边用打击乐器伴奏,也可以加上简单的舞蹈动作。
(2)组织学生进行歌曲表演展示,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拓展延伸
(1)介绍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打击乐器,让学生了解打击乐器的多样性。
(2)播放一些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打击乐器演奏的音乐,让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
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歌曲的演唱和打击乐器的演奏过程。
(2)表扬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感受音乐的魅力。
九、板书设计
《小鼓响咚咚》
歌曲简谱
歌词
节奏练习
打击乐器介绍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学会了演唱《小鼓响咚咚》这首歌曲,并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打击乐器演奏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小鼓演奏会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在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对附点节奏的掌握还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另外,在打击乐器演奏环节,有些学生的节奏感还不够强,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和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成长。
十一、选择题
《小鼓响咚咚》是一首( )。
A. 儿歌 B. 民歌 C. 流行歌曲
这首歌曲的节奏特点是( )。
A. 缓慢 B. 欢快 C. 抒情
歌曲中的小鼓发出的声音是( )。
A. 咚咚咚 B. 铛铛铛 C. 沙沙沙
学习这首歌曲可以培养学生的( )。
A. 节奏感 B. 音高感 C. 表现力
在演唱《小鼓响咚咚》时,应该用( )的声音。
A. 响亮 B. 轻柔 C. 低沉
以下哪种打击乐器可以为这首歌曲伴奏?( )
A. 钢琴 B. 小提琴 C. 木鱼
歌曲中的附点节奏可以使歌曲更加( )。
A. 欢快 B. 抒情 C. 缓慢
在歌曲表演环节,可以让学生( )。
A. 边唱边跳 B. 只唱歌不表演 C. 只表演不唱歌
学习音乐可以培养学生的( )。
A. 审美能力 B. 体育能力 C. 数学能力
以下哪个不是音乐教学的方法?( )
A. 讲授法 B. 演示法 C. 考试法
答案:1.A;2.B;3.A;4.A;5.A;6.C;7.A;8.A;9.A;1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