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5.1《法不可违》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5.1《法不可违》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法不可违》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具备热爱伟大祖国、中华民族的情感,以及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志向。 道德修养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创合格公民,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法治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 :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人生观念,体现身心健康的素养。 责任意识 :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具备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内在要求。
教学 重点 违法行为的分类及行为表现。
教学 难点 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教学过程
导入 新闻链接:打击整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 2024年8月,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高度重视“饭圈”乱象,持续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相关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巴黎奥运会期间,网安部门密切关注涉巴黎奥运会相关动态,切实加强针对性工作措施。公安部公布4起打击整治涉体育领域“饭圈”违法犯罪典型案例。 思考:你对饭圈的这些行为如何评价 这些行为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提示:不理智的叙圈文化不仅没有给运动员加油鼓劲,而且会阻碍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传播谣言信息、攻击诋毁他人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情况可以是行政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
授新课 运用你的经验 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讨论并回答: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 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 怎么避免 请说说你的想法。 提示:①小勤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勤工俭学,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他选择了一种错误的方式,触犯了法律,其行为已经构了违法。②能避免。我们应该学习法律知识,提高遵守法律的意识。 图片分享: 图一:《筅法》规定。公民有言鸾蚴论自由的权利,可以发表观点,参与政治。 图二:《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公民必须依法缴纳个人所得税等。 图三:《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图四:《刑事诉讼法》规定超过追诉时效期限,不应当再追究刑责。 思考:根据四个图的描述思考法律有什么重要作用? 提示:①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行为违法吗 属于哪一类违法行为 镜头一: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基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手表。 镜头二: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镜头三:蹄薬为牟取非法利益,介绍杨某向吴某等人(场另案审理)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经人民法院审理,陈某构成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提示:民事违法行为 依据:《民法典》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主。归还前,应当妥善保管遗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遗失物毁损、灭失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权利人领取遗失物时,应当向拾得人支付保管遗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费用。 行政违法行为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扰乱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商场、公园、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秩序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铗彀驁じ叧舨谨缫犂酄蟛釬卌煤厙捜面下罚款。 刑事违法行为 依据:《刑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正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草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笔记: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分: 民事违法行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违法行为,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刑罚处罚。 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分: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图片分享: 演唱会“柱字票”问题,是演出市场消费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之一。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 又该谁来担责呢 思考:演唱会票务公司该怎么处罚 说说你的看法, 提示:“柱子票”侵犯了消费者权益,是民事违法行为。作为演唱会的举办方,都应该更从观众体验的角度出发,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 图片分享: 讨论并回答:你看到过类似的新闻案例吗 事后是怎么处罚的 提示:我们身边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有的人实施了这些行为,却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全然不知道已经违法;有的人受到类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违法者的法律责任。 探究活动: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行为违法吗 镜头一: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么公众后却只发放一半货物。 镜头二: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公利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 镜头三: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 提示:一: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民法典》【第577条】当事人一疗右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侵犯肖像权的行为 《民法典》【第1019条】未经肖像权人同意,肖像作品权利人不得以发表、复制、发行、出租、展览等方式使用或者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 三: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民法典》 【第1185条】故意侵害他人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相应的惩罚性赔偿。 启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经常从事各种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结婚等。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涞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素,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道首德1依法履行合周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新闻链接:3月20日,央视网发出多篇评论对校园霸凌现象予以关注,其中《正视对校园霸凌行为的拷问--“对校园霸凌动真格”之一》一文提出,相关各方特别是学校、司法机关,应该正视和严肃对待人们关于校园霸凌行为的现实拷问,积极回应社会的普遍期待。这一观点引人共鸣。未成年人保护法究竟保护的是受伤的孩子还是那些作恶的“小魔鬼” 这样尖锐的质问一次次撞击人们的内心,社会情绪亦随之发生巨大起伏。“孩子,我宁可去监狱看你,也不要去坟头看你。”这样的“极端”言论总能赢得一片叫好。表面看,这只是情绪的宣泄,但背后折射了公众对相关方应对校园霸凌行为不力的不满与愤懑。 思考:校园欺凌对你有何启示? 提示: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针对治安管理违法行为) ③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针对民事违法行为) 背诵口诀:识危害,规行为,分是非,守观念,防侵权,护权益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小强(化名),17岁,原来在学校表现良好,后来由于结识社会青年,开始变得无心学习、经常旷课,沉迷于网络游戏。因无钱上网,小强开始小偷小摸。一次,小强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时被抓,公安机关依法给予了小强拘留10天的处罚。然而,他恶习不改,渐渐胆子就大了,由偷窃发展到盗窃。为达到勒索钱财的目的,竟然对邻居家10岁男孩李某实施绑架并致其当场死亡。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 (2)我们从中吸取了什么教训 怎样做遵章守法的公民 2、贾某被“钱宝系”骗取大量钱财后,异常气愤,便听从小道消息,在网上大肆发布或转发辱驾、攻击国家机关公职人员的帖文,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她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后,表示:“我被网上那些谣言和不实信息给蒙敲了,其实我也知道那些东西都是没有事实依据,经不起考验的,我就是想泄债。” 请运用所学知识评价贾某的行为。 3、党的十八大以来,有48名原省部级以上贪官被判刑,其中宣判了28名,其中令政策被判处12年6个月并处罚金;仇和被判处14年6个月并处没收个人财产;斯鑫良被宣判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学生李名看了上述新闻后,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法律的作用就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请运用所学知识,对李名的观点进行辨析。 答案: 1、(1)小强小偷小摸、在公共汽车上行窃是一般违法行为。小强盗窃以及实施绑架并致李某当场死亡是犯罪行为。 (2)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2、贾某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调节情绪,她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她侵犯了他人的人格尊严权,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是缺乏法律意识的表现。 贾某的行为也是一种非正义行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贾某要善于明辨是非,学会调节情绪,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3、(1)李名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惩治贪官说明法律具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但这仅仅是法律作用的一个体现。(2)①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②法律规定我们应该享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育人向善。③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3)可见,法律的作用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仅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