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4.2《以礼待人》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4.2《以礼待人》表格式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标题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以礼待人》教学设计
核心 素养 目标 政治认同 :培养学生以礼待人的意识,增强学生待人礼为先的态度,引导学生践行礼节观,做文明有力的人,弘扬讲文明礼仪的中华传统美德。 道德修养 :懂得礼的含义、主要表现,明白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争做文明有礼的人,树立以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为荣的交往态度。 法治观念 :注意自身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的优雅礼仪,也是融入现代社会,做一个文明人的基本要求。 健全人格 :培养文明有礼意识,具备文明有礼待人的积极的生活态度。 责任意识 :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以礼待人。
教学 重点 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 难点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教学过程
导入 新闻链接:刚给中国队道歉,他又惹事了! 巴黎奥运会,法国运动莱昂·马尔尚因未与中国教练握手,在视频曝光后向中国游泳队道歉。两天后,马尔尚再次无视了一位法国小女孩,网友再一次开始批判他没礼貌。 思考:有火说马尔尚的行为只是小事而口,不必小题大做也有人说,细节反映了一个人真正的修养。对此,你怎么看
授新课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思考:1.结合故事谈谈哪些是礼 礼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材料分享:1957年初,朱德在云南政治学校礼堂和大家一起看戏。开演前,朱德同志和周围的观众愉快地交流,这时,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旁人的搀扶下走进礼堂,朱德见老人来了,急忙起身向前,立正行军礼,礼毕又亲切地叫了一声“叶老师”。然后,朱德又请老人入座,待老人坐定后,自己才坐下。原来,这位老人叫叶成林,是朱德早年在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时的教官。 阅读材料,说一说你从朱德的行为中学到了什么? 提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图片分享: 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给小区居民造成了哪些影响? 提示:小区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小区环境,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还会伤害邻里感情,特别是高空抛物、私占楼道堆积杂物等行为更是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启示: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维系社会正常生活的一种道德行为规范,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 聚焦热点:瑞典电视台《瑞典新闻》栏目播出了一段辱华视频。视频打着给中国游客提示的旗号,以充满低级趣味的噱头,粗俗不堪的语言,赤裸裸地宣扬种族主义、排外主义;节目使用的中国地图,缺少台湾省和西藏部分地区,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耿爽说:“瑞典电视台“瑞典新闻”栏目播出辱华节目,恶意侮辱攻击中国和中国人。主持人的言论充满对中国和其他族裔的歧视、偏见和挑衅,完全背离了媒体职业道德,我们对此以强烈谴责,中国外交部和驻瑞典使馆已经分别在北京和斯德哥尔摩向瑞方提出严正交涉和强烈抗议。中方要求瑞典电视台有关责任人立即采取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并保留就此采取进一步措施的权利。” 瑞典电视台对外界关于其节目涉及种族歧视的指责依旧闪烁其词,称我们表达的意思有缺失,并未作道歉。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发言人再次敦促瑞典电视台深刻反省真诚道歉。 思考:从我们国家对道歉的强硬要求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我国素来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与外国人的交往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的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活动:请几位同学试着用不同语气和态度说这句话:“天这么冷了,你怎么不多穿点衣服。” 刑事: 教师:从不同的态度我们可以真切的感受到不同的情绪表达,从而得知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①态度谦恭,说话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③与人交谈时,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相关链接:决定一个人第一印象的因素及占比分别是: 其中,外观形象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包括衣着打扮、仪态举止等,这些直观因素往往能在瞬间形成初步印象,占比约30%。紧随其后的是言行举止,约占25%,一个人的谈吐、语气、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他人对其的评价。此外,个人气质与风度,如自信、从容、亲和力等,也是构成第一印象的重要因素,约占20%。而背景信息,如教育背景、职业等,虽然在初次见面时可能不是最显著的,但也对整体印象有所贡献,约占15%。最后,约10%的比重则来自于瞬间的情感共鸣或直觉感受,这种难以言喻的“化学反应”有时也会在第一印象的形成中起到关键作用。 思考:这启示我们什么怎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提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图片分享: 观察上述图片,想一想,生活中我们还可以从哪些方面做到文明有礼 提示:做文明有礼的人,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板书 设计
课堂 检测 1、不少学生见到老师能够主动问候,对老师能主动关怀。老师往往高兴地说:“这孩子真有礼貌!”可见,礼貌是( ) A.尊重的具体表现B.展现我们的风采 C.人与人之间的一种需要D.我们具有魅力的体现 2、“父子有礼慈孝,兄弟有礼和睦,夫妻有礼情长,朋友有礼义笃,富者有礼高质,贫者有礼免辱,社会有礼祥和。”可见,文明有礼(  ) ①显示和提升个人的文化内涵和良好修养 ②是文明社会必不可少的交往方式 ③有利于实现社会和谐 ④影响到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好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3、 目前,我国进入“大众旅游”时代,一些游客在出国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损害了国家形象。对此我们应该( ) ①遵守社会公德,提高自身素质 ②减少出国旅游,维护国家形象 ③提倡文明出游,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明 ④学会自我保护,掌握旅游知识 A.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4、“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说明了(  ) ①在待人接物中,语言有明显的冷暖、美丑之别,它所产生的心理效应也有天壤之别 ②文明用语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③举止端庄,是我们要培养的良好行为 ④礼貌文明的语言,能让人感到暖意融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