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地球的运动(课件+视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1 地球的运动(课件+视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说一说
你知道地球属于宇宙天体中的哪一类吗?
1.3.1《地球的运动》
核心素养目标
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学生活动一
阅读图1.18和课本P21,探究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地球绕着什么在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4.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阳为什么是东升西落?
5.最早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
1.地球绕着什么在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地球自转的方向(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北极上空
南极上空
2.地球自转的方向(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北极俯视
南极俯视
侧视
地球自转的方向就是自西向东,只是观察的角度不同而呈现的形式不一样,例如北极上空逆时针代表自西向东,而南极上空顺时针代表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24小时
一天(一个昼夜交替)
4.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阳为什么是东升西落?
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西向东转带来的一种错觉。太阳是恒星没有动,动的是地球,但由于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感觉不到地球的自转,错误的认为是太阳在以地球自转相反的方向运动。
5.最早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
学生活动二
阅读图1.18-1.20,探究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理现象。
1.阅读图1.18,说明地球自转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2.阅读图1.20,解释她们问候差别的原因。
1.阅读图1.18,说明地球自转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昼夜交替: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昼,未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猜一猜


左图中甲、乙两点,谁先迎来日出,请说出你的理由,并总结规律。
受地球自西向东转的影响,同纬度地区,越往东,越早迎来日出。
1.阅读图1.18,说明地球自转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地球自转一周,用时24小时,自转速度15°/小时;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相差15°经度,就有1小时的时间差异;北京和纽约大致相差180°经度,相差12小时。
想一想
如果地球继续自转180°后,她们又该怎么问候?
北京和纽约的昼夜交替状态互换
演示地球自转时,用手电筒模拟“太阳” ,拨动地球仪。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演示过程中,拨动地球仪的正确方法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极昼极夜现象 B.昼夜更替现象
C.四季变化 D.昼夜长短变化
B
练一练
B
用手电筒演示地球运动及产生的地理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3.按图中所示方向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 )
①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地球的公转方向
③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昼夜更替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图中四城市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
A.北京 B.东京 C.雅加达 D.悉尼
D
D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四个地区中,地区③所在的时间是( )
A.白天
B.凌晨
C.半夜
D.傍晚
6.图中四个地区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和④地区的经度相同
B.②地区白天即将结束
C.③地区位于北半球
D.④地区位于低纬度地区
B
A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目标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2.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够解释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二)综合思维目标
1.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2.能够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三)地理实践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并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地理意义。
2.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并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地理意义。
(四)人地观念目标
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够说出不同带人们生产、生活的特点,理解人地和谐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材设计思路
本课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细化了教学目标。在“地球的自转”和“地球的公转”两个黑字标题中,考虑到学生实际,紧扣核心素养目标,分别按照“阅读感知与了解-解释说明与理解-活动体验与应用”的层次结构关系,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设置了叙述地理原理及现象、阅读材料和活动式课文三个环节。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问题引领:你知道地球属于宇宙天体中的哪一类吗?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和承转:地球属于宇宙天体中的行星,顾名思义行星就是不断地在行走,绕着恒星太阳转,我们叫着“公转”,自己每天转圈叫着“自转”。
【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一:探究地球的自转特征。
方法指引:阅读图1.18和课本P21。
问题引领:1.地球绕着什么在自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3.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4.地球上的人看到太阳为什么是东升西落?
5.最早证明地球自转的实验。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一边讲解,一边从不同的角度演示地球自转的方向,指出绕转的中心)
教师小结:地球绕着地轴自西向东自转,自转周期为一天(24小时),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一种假象,真实情况是地球自西向东转,而我们在地球上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就产生了太阳在做相反运动的假象。这就像车子在往前开,我们感觉树在往后面跑一样。
(承转)在地球上,有什么好办法证明地球在自转吗?法国物理学家傅科,找到了一个办法。
观看视频:傅科摆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
(承转)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自转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地理现象。
学生活动二:地球自转的意义
方法指引:阅读图1.18-1.20。
问题引领:1.阅读图1.18,说明地球自转产生什么地理现象。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始终有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昼夜在发生着交替。
问题引领:2.阅读图1.20,解释她们问候差别的原因。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时间差异本质上是昼夜交替的精准描述,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转完360°经度,平均15°/小时,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相差15个经度就相差一个小时,纽约和北京大概相差180°,就相差了12个小时,所以一个说上午好,一个说晚上好。
想一想:如果地球继续自转180°后,她们又该怎么问候?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北京和纽约的昼夜交替状态互换。
课后反思
本节课倡导自主性学习,重点强调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根据教学要求和实际的需要,巧妙地将重点、难点设计成问题,交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演示,观察,讨论,总结出来,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产生自主探究的浓厚兴趣,又锻炼了他们的语言归纳和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主动与他人沟通和团队协作的意识,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地理实践的核心素养的要求。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