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视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地形图的判读(课件+视频+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同步实用高效备课课件(人教版2024)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区域认知目标
1.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二)综合思维目标
1.为学生创设“用”的情景,让学生在“用”中学地图,在知识的构建中体验知识的价值。
(三)地理实践目标
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四)人地观念目标
通过将地形图中的地形类型与实际地形加以对照,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建立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重点和难点
1.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五种地形类型。
三、教材设计思路
在学会阅读地图的基础上,本节教材需要落实的课程标准内容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陡崖和鞍部,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这节教材的设计思路和上一节相同,重在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过程中学习地图知识。从知识的角度来看,这一节讲述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学习阅读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本节内容与上一节内容紧密联系,旨在共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能力。从学生能力上看,学生从阅读平面地图过渡到通过地形图判读地形、地势,形成空间概念,达到较高的能力要求。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想一想: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那就是用绘制等高线的方法来表示。
(承转)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地形图的判读。
【讲授新课】
议一议:何帅同学地图上查了三清山的最高峰有1820米,但当他来到山脚下时,感觉并没有那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这里就涉及两个高度标准: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生活动一:对比海拔和相对高度。
方法引导:阅读图2.9和课本P32。
问题引领: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三清山的最高峰1820米);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何帅所在位置和最高峰的垂直距离)。等高线上的数字就是海拔,区分海拔和相对高度,是我们学习等高线地形图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承转)那等高线地形图是怎样得来的呢?
学生活动二:探究等高线地形图的特点。
方法指引:读图2.10-2.13课本P32-34页文字。
问题引领:1.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
2.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吗?
3.等高线的疏密与山坡的陡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
4.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相等高;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等高距相同;等高线是闭合曲线;等高线稀疏,坡缓;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不相交,但可重合。
练一练:读图2.13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中识别地形部位,描述地形特征。
1.识别图中①—⑦表示的地形部位。
2.比较图中④和⑥的坡度差异。
(承转)山体总是连绵起伏的,呈现着不同的景观,接下来我们来认识不同的地形部位。
学生活动三:探究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
方法指引:读图2.10-2.13课本P32-34页文字。
问题引领:1.用手演示不同的地形部位。
活动准备:学生动手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具体步骤是先伸出自己的左手,握紧拳头,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图。握紧拳头是立体的地形,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在收与放的切换。向手背上洒些水,观察水流的方向。
(教师在同学们做好演示之后,回到课件的顺序讲解,通过等高线和实景图的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体部位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
教师小结:活动有很强的参与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印象,山体部位—尽在“掌握”中。
问题引领: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在常见的地形部位中,重点和难点是区分山谷和山脊,教师要通过对比形象化、生动化地解决问题。
问题引领:3.几种地形部位特征的小结。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中间高,是山峰;等高线向低凸,是山脊;等高线向高凸,是山谷;山脊成岭,山谷成河;两山峰之间是鞍部;等高线重叠处是陡崖。
(承转)除了五种常见的地形部位,还有常见的五种地形,如果同样把五种地形放在一起的话,等高线地形图就会非常复杂,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让五种地形放在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同时又简单易懂。
学生活动四:分层设色辨地形。
方法指引: 读图2.14和课本P34-35页文字。
问题引领: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定义。
2.对比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和高原的地形特征。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常见的五种地形。
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比较容易地判读出各种各样的地形,以及地势的起伏状况。从平原-丘陵-山地,海拔在不断地升高,起伏在不断地加大;盆地就是外围是山地,内部是平原和丘陵,就像你家的脸盆;高原形象地讲就是比较高的平原,相当于把盆地翻过来。通常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丘陵和低山;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用于表示雪山和冰川。
练一练:读图2.15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中分层涂色,判读地形类型。
1.根据图中高度表,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完成分层涂色。
2.判断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两种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其中等高线地形图是基础和重点,分层设色地形图让等高线地形图更容易判读、更加直观。
课后反思
经过指引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研究新知等多种方式达成学习内容,表现出“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练为主线”的教课思路。利用多种教课方式打破教课要点和难点,利用等高线地形模型进行直观演示,配合电脑动画加深印象,再让学生察看自己的拳头辨别不一样地形部位,最后经过判读绘制在拳头上的等高线地形图增加兴趣,将乏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但在激起了学生学习的踊跃性和主动性,学生参加度方面,有所短缺。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4张PPT)
想一想
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不平的,而地图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上表示出来呢?
2.2《地形图的判读》
核心素养目标
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判读山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等。
会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议一议
何帅同学在地图上查到三清山的最高峰有1820米,但当他来到山脚下时,感觉并没有那么高,你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活动一
阅读图2.9和课本P32,对比海拔和相对高度。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1.什么是海拔、相对高度?
甲海拔:1500米
乙海拔:500米
2.甲、乙两地的海拔分别是多少米?
甲、乙相对高度:
1500米-500米=1000米
3.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学生活动二
读图2.10-2.13课本P32-34页文字,探究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
1.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
2.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吗?
3.等高线的疏密与山坡的陡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
4.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依次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如100米、200米。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的定义。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本图是10米)叫等高距。每一幅等高线图上,都有固定的等高距。
2.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吗?
山 峰
等高线稀疏
缓 坡  
等高线密集
陡坡
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
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
3.等高线的疏密与山坡的陡缓有没有关系?有何关系?
同线等高,高距相同,闭合曲线,线疏坡缓,线密坡陡,不交可重。
4.总结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
学生活动三
读图2.10-2.13课本P32-34页文字,探究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
1.用手演示不同的地形部位。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地形部位。
3.几种地形部位特征的小结。
先伸出自己的左手,握紧拳头,在手背上画等高线图,握紧拳头是立体的地形,手伸开就是平面的等高线图。向手背上洒些水,观察水流的方向。
鞍部
山峰
陡崖
山谷
山脊
山体部位—尽在“掌握”中
1.用手演示不同的地形部位。
山 峰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
山谷
山脊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
等高线向低处弯曲为山脊
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
凸低为脊
凸高为谷
山谷成河
山脊成岭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
鞍部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
陡崖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峰、山谷、山脊、鞍部和陡崖。
山峰 山脊 山谷 鞍部 陡崖
等高线闭合,数值从四周向中间逐渐增大。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两侧的山脊、山谷等高线近似对称。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闭合线处看数值;中间高,是山峰;向低凸,是山脊;
向高凸,是山谷;两顶之间有鞍部;等高线重叠是陡崖。
3.几种地形部位特征的小结。
1.识别图中①—⑦表示的地形部位。
2.比较图中④和⑥的坡度差异。
练一练
读图2.13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中识别地形部位,描述地形特征。
①③是山峰;②是陡崖;
④⑥是山脊;⑤是山谷;⑦是鞍部
④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⑥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学生活动四
读图2.14和课本P34-35页文字,探究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特征。
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定义。
2.对比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和高原的地形特征。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常见的五种地形。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涂上不同的颜色,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1.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定义。
读图2.14,完成下面表格。
平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高原
等高线特征
海拔高度
地表起伏程度
高原面稀疏边缘密集
大于
500米
地面起伏小
边缘陡峭
密集
曲折
大于
500米
地面起伏程度大,坡陡。
稀疏
较曲折
小于
500米
地面起伏较小,坡缓。
周围密集,内部稀疏,呈闭合曲线
四周高
中间低
无要求
稀疏
平直
小于
200米
平坦开阔起伏小
2.对比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和高原的地形特征。
3.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判读常见的五种地形。
通常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中:
绿色表示平原;
黄色表示丘陵和低山;
棕褐色表示山地和高原;
白色用于表示雪山和冰川。
1.根据图中高度表,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完成分层涂色。
2.判断图中①—⑤所代表的地形类型。
练一练
读图2.15等高线地形图,在图中分层涂色,判读地形类型。
①是平原 ②是盆地
③是高原 ④是山地⑤是丘陵
1.图中三号营地的海拔可能是( )
A.7500米 B.7900米
C.8300米 D.8700米
2.队员从前进营地前行至一号营地的方向是( )
A.由西北向东南
B.由东北向西南
C.由东南向西北
D.由西南向东北
课堂小练
C
B
下图为珠峰测量攀登部分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中等高线最大值为300米,最小值为100米,等高距为50米。据此完成问题。
3.等高线①和②的海拔分别为( )
A.100米、200米 B.150米、200米
C.100米、250米 D.150米、250米
4.图中③④⑤三条河流中画法不正确的有( )
A.③、④ B.④、⑤
C.③、⑤ D.③、④、⑤
5.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致是( )
A.自东南向西北 B.自西北向东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A
C
A
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中表示陡崖的序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图中小河的流向大致是( )
A.自东向西
B.自北向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C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