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陈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1-10 D C D C D D C A A C
11-20 C B A C C B C C B A
21-30 B B C A C A C D D A
31-35 B B B D A
36、(1)简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答案: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包括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公转和自转周期适中,大气的保温作用)、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漫长的演化过程)以及液态水(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和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水汽,形成降水,适宜的温度)。
(2)如果地球与材料二中设想的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相遇,你认为地球上的人类能否与该行星上的“生物”进行交流?试说明理由。
答案:地球上的人类与该行星上的“生物”进行交流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两行星相距太远,达5.29光年,信息往返一次需10.58年,按现在人类的科技水平还很难实现这样的信息交流。此外,如果行星上有“生物”存在,但它们的生命形态、生存环境、感知方式等可能与地球生物截然不同,这也给交流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7、(1) 地壳; 古登堡面; 横波完全消失,纵波速度突然降低
(2) 土星; 地球
(3) 中生; 爬行; 煤
(4) 日冕; 太阳黑子
38、(1)大气圈 生物圈 水圈
(2)陆地 海洋 地幔 固 
(3)莫霍 33
(4)海洋陈洋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摸底检测
地理试卷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计70分)
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
A. 太阳 B. 金星 C. 土星 D. 月球
2、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A. 地球、河外星系 B. 天空中飘动的云、地球
C. 地球、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D. 河外星系、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3、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小到大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总星系 B. 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总星系
C. 地月系→银河系→总星系→河外星系 D.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4、下列有关宇宙的错误叙述是( )
A. 宇宙是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内涵的,是无限的
B. 宇宙是物质的,物质处于有规律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C. 宇宙就是指目前人类所观测到的天体系统的范围
D.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将不断扩大
5、下列各种天体中,太阳系没有的是( )
A. 恒星 B. 流星体 C. 彗星 D. 星云
2022年10月9日7时43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夸父一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距地球约720千米。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以“一磁两暴”为科学目标,一磁,就是太阳磁场;两暴,就是太阳上两类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下面左图是“夸父一号”实物图,右图是太阳结构示意图。据此回答 6-9题。
6、 该卫星( )
A. 发射以后立刻成为天体 B. 进入预定轨道后成为自然天体
C. 围绕太阳运转 D. 在轨运行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7、 读图判断,耀斑发生于( )
A. 太阳内部 B. ①层 C. ②层 D. ③层
8、与在地面使用天文望远镜比,利用“夸父一号”探测太阳的优势是( )
①可观测时间更长 ②信息传输更便捷
③不受大气层干扰 ④技术难度更简单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9、当“两暴”发生时,该卫星将可能会( )
A. 与地面指挥系统的联系中断 B. 被大量高速带电粒子击毁
C. 被引发的流星雨袭击 D. 因周围温度过低无法运作
中国空间站(“天宫”空间站)建设和研发时面临很多技术上的挑战。为保障航天员的生活、工作顺利进行以及空间站的长期运营,“天宫”实验舱布置了大型柔性太阳翼(太阳能电池板),太阳翼的角度可调节(下图)。据此回答10-11题。
10、“天宫”实验舱布置了柔性太阳翼,主要是为了( )
A. 避免陨石撞击 B. 躲避太阳风暴 C. 接受更多光照 D. 减弱风力影响
11、推测空间站长期运营需克服的困难有( )
①地球引力较大 ②太空垃圾威胁
③太阳活动强烈 ④物资循环利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17日,“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圆满完成了在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距离地面400-450公里)的第三次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如图为该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接收到的“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画面。据此回答12-13题。
12、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出舱执行任务时需穿上特制的舱外航天服,航天服主要功能包括( )
①隔热 ②防风 ③防雨 ④防火 ⑤防辐射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3、与“地球—中国空间站”天体系统属于同一级别的是( )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银河系 D. 河外星系
下图为太阳黑子数随时间的变化图。据此回答14-15题。
14、 图中太阳黑子数的变化周期约为( )
A. 50年 B. 1年 C. 11年 D. 100年
15、下列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的是( )
A. 影响地球磁场可以产生“磁暴”现象 B. 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C. 影响地球人为灾害的发生 D. 两极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
2022年11月8日,我国许多地区可观察到难得一遇的月全食天象(月全食是指地球位于太阳、月球之间,太阳光被地球遮挡、无法照射到月球上的现象),同时出现月球遮挡天王星的“月掩星”天象。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回答16-17题。
16. 材料中(非图中)所提及的天体,属于行星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7. 据探测,天王星上无生命生存,最可能是由于( )
A. 天王星属于巨行星,质量体积过大 B. 天王星位于河外星系,距太阳过近
C. 天王星距太阳过远,温度条件太差 D. 天王星的宇宙环境易受小行星冲击
太阳辐射为人类源源不断地提供能源。目前利用太阳辐射能发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下图示意某太阳能电站。据此回答18-19题。
18、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太阳能的优点是( )
A. 分布集中,开发难度小 B. 发电稳定,电站选址灵活
C. 分布广泛,清洁可再生 D. 开发投资少,技术要求低
19、下列地区,资源条件适宜建设太阳能电站的是( )
A. 热带雨林区 B. 撒哈拉沙漠 C. 南极大陆 D. 四川盆地
对下图中区域进行研究发现,①地层有大量三叶虫化石;③地层有鱼类和两栖类化石,并有煤层;④地层有大量恐龙化石,并有煤层;⑤地层大型哺乳动物化石丰富。据此回答20-22题。
20、图中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不正确的是( )
A. ①地层——前寒武纪 B. ③地层——晚古生代
C. ④地层——中生代 D. ⑤地层——新生代
21、与④地层煤层的形成密切相关的植物类型是( )
A. 被子植物 B. 裸子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藻类植物
22、关于⑤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 )
A. 主要的铁矿形成时期
B. 第四纪时期,全球出现数次冷暖交替变化
C. 盘古古陆开始解体,逐渐向现代海陆分布格局演变
D. 一些爬行动物进化出羽毛,开始向鸟类发展
下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右下图为湖北省十堰市博物馆“龙蛋共生”图片。据此回答23-24题。
23、“龙蛋共生”可能形成于( )
A. ①早期 B. ②早期 C. ④末期 D. ⑤末期
24、③早期( )
A. 出现了三叶虫 B. 脊椎动物繁盛 C. 盘古古陆解体 D. 蓝细菌大爆发
下图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图。据此回答25-26题。
25、 图中反映了地质时期的气候特点是( )
A. 温暖期偏短 B. 寒冷期较长 C. 干湿相互交替 D. 变化周期一致
26、古生代生物大灭绝时期,气候趋向于( )
A. 暖干 B. 暖湿 C. 冷干 D. 冷湿
生物的生长过程深受地理环境影响,通过研究地层和他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生命历史和古地理环境变迁。宁波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2023年在新疆研学时,发现岩层中存在“日射珊瑚”化石。据此完成27-28题。
27、该“日射珊瑚”化石形成时期,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最有可能为(  )
A. 温热干燥的荒漠 B. 高温多雨的雨林
C. 温暖湿润的浅海 D. 寒冷干燥的苔原
28、环境变迁可能会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分别出现在(  )
A. 前寒武纪末期和古生代末期 B. 古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C. 中生代末期和新生代末期 D.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
下图分别示意我国部分区域地壳等厚度线(单位:km)分布及夏威夷“裂隙式火山喷发”景观。据此回答29-30题。
29、 图示区域等厚度线分布,说明( )
A. 海洋地壳比陆地地壳厚 B. 东部沿海地区离莫霍面远
C. 距离海洋越近,地壳越厚 D. 西北方位地壳的厚度最厚
30、 夏威夷“裂隙式火山喷发”从地球内部到地表要经过( )
A. 软流层—上地幔顶部—莫霍面—地壳 B. 古登堡面—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C. 地核—地幔—地壳—大气圈 D. 外核—下地幔—上地幔—地壳
冰岛是欧洲第二大岛,全岛11.6%的面积被冰川覆盖,但冰岛是世界上地热资源最丰富的国家,85%的冰岛人口利用地热取暖。据此回答31题。
31、 地热是来自地球内部的一种能量资源,一般认为它主要是地球内部熔岩的热量向地表传递产生的,这些熔岩主要分布在( )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
下左图示意地震波的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下右图示意月壳与月幔地震波速度变化。据此回答32-33题。
32、地球上发生地震时( )
A. 坐在船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 地面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C. 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古登堡面时纵波速度逐渐变快
D. 地震波自上而下经过莫霍面时横波突然消失
33、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 )
A. 都是横波速度始终大于纵波
B. 都在月(地)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 月球表面地震波的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D. 月球表面发生地震时只能探测到纵波,而没有横波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这些圈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右图为地球外部圈层结构局部示意图。据此回答34-35题。
34、图中所示的圈层A、B、C分别是( )
A. 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35、A圈层的特点有( )
①只有A圈层具有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不单独占有空间,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③占有独立空间,厚度约为30千米
④对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二、综合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科学家利用各种办法寻找“地外文明”,在人类发射的宇宙探测器上,携带了“人类信息图”,介绍了人类与地球最基本的情况;还把各民族的经典音乐放在太空中不断播放,以引起其他天体上生物的共鸣;在地球上修建了大容量的电磁波接收装置,用来捕获来自“地外文明”的电磁波……
材料二:设想在距离地球50万亿千米(5.29光年)的地方有一颗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
(1)简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5分)
(2)如果地球与材料二中设想的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相遇,你认为地球上的人类能否与该行星上的“生物”进行交流?试说明理由。(5分)
37、 下图为地理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
为 ,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 (不连续面名称),地震波自上而下过该界面的变化是 。(3分)
(2) 若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2分)
(3)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当时 (爬行或哺乳)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 成时期。(3分)
(4) 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2分)
38、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每空1分)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__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厚,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薄,③是________(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________态;(4分)
(3)④是________面,在地下平均________千米处(指大陆部分)。(2分)
(4)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说出三叶虫繁盛时代的地理环境为________环境。(1分)
陈洋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摸底检测
地理答题纸
二、综合题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1)简述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5分)
(2)如果地球与材料二中设想的存在生命物质的行星相遇,你认为地球上的人类能否与该行星上的“生物”进行交流?试说明理由。(5分)
37、 下图为地理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
为 ,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 (不连续面名称),地震波自上而下过该界面的变化是 。(3分)
(2) 若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填行星名称)的公转轨道。(2分)
(3) 若该模式图表示地层结构,阴影部分表示的地层中含有大量裸子植物化石,该地层的地质年代最有可能是 代,当时 (爬行或哺乳)动物大量盛行,从成矿角度来看是重要的 成时期。(3分)
(4) 若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2分)
38、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每空1分)
(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__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厚,________部分地壳比较薄,③是________(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________态;(4分)
(3)④是________面,在地下平均________千米处(指大陆部分)。(2分)
(4)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说出三叶虫繁盛时代的地理环境为________环境。(1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