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哈三中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学年十月月考 地理 试卷第Ⅰ卷 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4年9月24日,“吉林大学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图1为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吉林大学一号”卫星所绕转的天体及其天体类型为( )A.a、行星 B.b、卫星 C.c、行星 D.c、恒星2.“吉林大学一号”卫星与图中天体形成了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其所在的最低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迄今为止,科学家已经在宇宙中发现无数个宜居星球,这些星球都与地球十分相似,很可能就是我们的第二家园。科学家推测其中的“开普勒-186f”行星地表存在液态水。据此完成3~4题。3.宜居星球的必备条件包括( )①与中心天体距离适中 ②自转方向需自西向东③星球质量与体积适中 ④中心天体的光热稳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开普勒-186f”行星可能存在液态水,主要是因为其( )A.质量和体积适中 B.有适宜的温度C.有安全的宇宙环境 D.大气厚度适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据此完成5~6题。5.该谚语体现了太阳辐射直接为地球提供( )A.充足的液态水 B.光热资源 C.生产能源 D.适宜的大气6.下列关于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以太阳活动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B.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的红外光波段C.太阳辐射为人类提供石油、煤炭、核能等能源D.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量来源2022年11月16日,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功捕捉到一次罕见的XI级大耀斑。图2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据此完成7~9题。7.图中①②③层分别示意( )A.光球层、日冕层、色球层B.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C.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D.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8.此次大耀斑爆发可能对地球造成的影响有( )A.太阳辐射迅速增强 B.地质灾害频发C.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D.干扰电子设备9.若③层中的太阳活动明显增多,可能发生的现象有( )A.全球农业倾向增产 B.天气变化相对平稳C.肉眼可见日珥现象 D.赤道上空出现极光2023年10月28日1时56分,甘肃甘南州夏河县(35.10°N,102.69°E)发生里氏5.7级地震,震源深度10km。据此完成10~11题。10.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软流层 B.地壳 C.地幔 D.地核11.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人体生理反应的差异C.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的差异 D.建筑物抗震系数差异图3为小明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他把地球“切成了一块西瓜的形状”。据此完成12~13题。12.小明绘制的示意图存在部分错误,这些错误有( )①地核内部结构位置 ②两个分界面的标注③岩石圈的范围 ④深度的数字标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3.下列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陆地壳厚度与地形存在相关性 B.软流层位于下地幔的上部C.下地幔在高温高压下呈熔融状态 D.地核在高压状态下呈固态图4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据此完成14~15题。14.四块化石所存在地层的年龄由新到老是( )A.甲、乙、丙、丁 B.丙、甲、丁、乙C.乙、丁、甲、丙 D.丙、丁、甲、乙15.甲化石地层所表示的地质年代( )A.海洋面积开始变大 B.是重要的成铁时期C.三叶虫数量开始减少 D.裸子植物发展迅速2022年7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专家在新疆温泉县昆得仑牧场考察时,发现一处三趾马(哺乳动物)化石,其年代大约距今8百万年。图5为地质年代划分示意图。据此完成16~18题。16.含有三趾马动物群化石的地层形成时期是( )A.① B.③ C.甲 D.丙17.三趾马动物生存的地质时代( )A.生物开始从海洋向陆地发展 B.是重要的造煤时期C.生物开始从陆地向海洋发展 D.被子植物蓬勃发展18.地质史上两次生物大灭绝分别发生在( )A.①和②末期 B.甲和乙末期 C.①和③末期 D.乙和丙末期大气各成分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类活动会改变大气的成分和含量。据此完成19~20题。19.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日俱增的主要原因是( )①过度破坏森林 ②全球气候变暖 ③臭氧总量减少 ④大量使用化石燃料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臭氧总量减少可能会导致( )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②大气对流层出现雾霾现象③患白内障和皮肤癌的人数增加 ④对生态环境和农业造成破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Ⅱ卷 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2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图6为“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曲线图”,图7为“地球的内部圈层划分示意图”。(1)图6中E波比F波传播速度______(“快”或“慢”),E是______波,F是______波。(6分)(2)图7中A为______面,B为______面。(4分)(3)图7中C代表的圈层名称为______,D+E代表的圈层名称为______。(4分)(4)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______(“薄”或“厚”)。(2分)(5)一般认为,软流层可能是______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为______圈。(4分)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2024年4月30日,载有三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降落在平均海拔约1km的内蒙古东风着陆场。图8为地球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1)“神舟十七号”从宇宙空间返回地面时依次经过的大气层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6分)(2)“神舟十七号”着陆时近地面气温为20℃,海拔4km高度的气温约为______℃。(2分)(3)A层厚度因纬度而异,______(“低”或“中”或“高”)纬度最厚,原因是______。(4分)(4)B层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______(“升高”或“降低”),原因是该层大气主要靠______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4分)(5)极光现象主要出现在______层(填字母),该层有若干______层,其受到干扰会影响远距离无线电短波通信。(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