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陈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思想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射阳县陈洋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学情调研思想政治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学情调研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70分)
1.2023年7月19日,宁夏银川市举行的水洞沟遗址发现100周年纪念活动。作为我国最早发现并发掘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水洞沟遗址百年来历经6次大规模发掘,发现了12个旧石器遗址点,出土1万余件珍贵遗迹、遗物。对于该遗址所处历史时期描述合理的是( )
①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出现铁制工具和封建君主专制
③出现文字,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④人们主要以采集天然食物为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经过碳-14测年,三星堆祭祀坑"的年代被确认为商代晚期,距今约3200年至3000年。下列关于该时期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确立和贫富分化加剧 ②金属工具广泛使用
③全体成员共同决定氏族大事 ④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出现分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关于生产力和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对其内在关系分析正确的选项是( )
A.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生产力发展
B.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私有制产生
C.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生产力发展
D.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产生→国家产生
4.私有制确立的标志是( )
A.农具变为私有财产 B.生产工具变为私有财产
C.土地变为私有财产 D.粮食变为私有财产
5.两千多年前,罗马是奴隶制社会。罗马人征服别的国家后,把当地的居民变成奴隶,奴隶被看作是“会说话的工具”,他们是主人的财产和商品,没有任何权利,连其子女也属于主人,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奴隶主可以任意宰杀自己的奴隶。这表明( )
①奴隶社会的奴隶地位低下,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会遭到奴隶反抗
③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是两大对立的阶级
④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历史的一种倒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中国古代诗词向来有反映社会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功能。唐代郑遨的“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不劳而获的豪富贵族的愤怒之情。造成农民疾苦而贵族花天酒地的根本原因是(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封建土地所有制
C.封建专制制度 D.封建等级制度
7.1884年,火地岛发现金子的谣言在欧洲引发了一场淘金热,殖民者纷纷闯入南美洲的最南端。他们侵占土地、建设牧场,奴役或杀戮土著居民,导致这里的印第安人很快就灭绝了。如今,火地岛的居民约有20万,但基本上都是欧洲殖民者的后裔。这说明( )
①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②对外掠夺是资本家发财致富的唯一源泉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开始不适合生产力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依靠暴力和掠夺实现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某班同学以“资本主义社会替代封建社会是历史进步性”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以下能作为佐证材料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是其无法克服的痼疾
②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③资产阶级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促进思想解放
④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乏力、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难以解决,就打着反对恐怖主义的旗号,试图通过对外干预别国内政以转移国内民众视线,造成阿富汗、中东等地的混乱。这表明( )
①混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②资产阶级通过制造冲突掩盖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不能根本解决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危机的根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即( )
①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②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
③要有大批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能够自由出卖劳动力人
④要有开办资本主义企业所必需的大量货币当作资本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1.近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增加就业机会、适当提高工人工资、增加休息时间、加强税收调节、让工人参股等方式,将工人阶级变成“中产阶级”,并使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建立起一种扯不断的关系。这说明( )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发生变化 B.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关系得以改变
C.工人阶级真正获得当家作主的权利 D.资产阶级采取措施缓和了阶级矛盾
12.马克思曾说:“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由此可以得出( )
①生产过剩是经济危机中商品流通领域供求矛盾的直接表现
②经济危机本身就是通过破坏一部分生产力来达到强制性的综合平衡
③经济危机的解决最终依赖于生产社会化的发展
④经济危机爆发后,生产资料会逐步向无产阶级转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据史书记载,古希腊的阿提卡半岛上曾到处竖立着各种各样的债务石碑。石碑上记载着某年某月这块土地抵押给某人,以及债款数额和偿还期限。若到了偿还期限,债务未能还清,债务人全家都将沦为奴隶。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生产力的发展是奴隶主对奴隶进行剥削的基础
②债务人全家沦为奴隶后,其劳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
③债务人开始沦为奴隶,是奴隶社会私有制确立的标志
④当时的社会形态取代了原始社会,是社会历史的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1929-1933年的美国经济危机,全国工业生产下降46%,6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公司破产,失业工人数量剧增。造成这一现象的传导机制是( )
①生产结构严重失调
②社会基本矛盾激化
③社会生产严重过剩
④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15.“社会主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吸引着亿万群众为之奋斗。”这说明,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社会主义( )
①找到了治疗经济危机的“灵丹妙药” ②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发展趋势
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 ④具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它( )
①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揭露与批判
②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③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④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原理,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的是( )
①唯物史观
②《共产党宣言》
③剩余价值学说
④《德意志意识形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空想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认识到阶级矛盾的对立
B.是否对未来社会提出天才设想
C.是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是否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的强大力量
19.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通过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这说明十月革命( )
①实现了个人消费品按劳分配
②瓦解了全球资本主义体系
③改变了俄国历史的发展方向
④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下列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的过程及其影响,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接受和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
④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成立
A.③→①→④→② B.③→④→①→②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21.变式题2: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这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
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④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2024年7月5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主办、江西电影集团承办的“光影颂华章·同心庆华诞”江西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优秀影片展映活动在南昌启动。假如你参与了该活动,你可以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
①让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
②为中国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方向
③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④为实现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1921年7月,党的一大召开,最后在浙江嘉兴南湖一艘小船上,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中央领导机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中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 )
①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发生了深刻改变
②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③中国共产党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和世界发展的趋势
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1939年底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
①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②就斗争形式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工人罢工为主要斗争形式
③就所属世界革命范畴来说,它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④就革命前途来说,是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是( )
①国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 ②个体农业经济适应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
③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 ④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发生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次变革是指(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新中国的成立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27.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表明党的八大( )
①提出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提出我国已经不存在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
③指出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努力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成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
①完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②为后续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④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9.变式题1: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关于改革开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改革率先在城市取得突破,并由城市转到农村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要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
④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新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1978年12月18日,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下列关于开放进程排序符合事实的是( )
①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③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
④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A.①→④→③→② B.③→①→④→②
C.③→④→②→① D.③→④→①→②
31.例题: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各有其特点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个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
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④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例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这个伟大转折,是全局性的、根本性的。这个伟大转折表现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
①初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②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③确定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 ④使我国企业改革迈出了重要步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4.变式题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对中国的意义在于( )
①使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③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④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它的第一阶段)。五种社会形态划分的依据是( )
A.生产关系的性质 B.是否存在剥削 C.生产力的水平 D.人的发展状况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主观题(每题15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巩固新政权之后,我们国家的工作重点就转移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建设上来……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二 到1956年底,国家提前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共八大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1)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发生了什么变化?(7分)
(2)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8分)
37.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央视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
第一集《千年局变》,时间跨度:1840年—1911年。本集展现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面对西方列强侵略欺凌,中国近代社会各阶层探索复兴之路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充满艰辛的历程。
第二集《峥嵘岁月》,时间跨度:1912年—1949年。本集展现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取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历史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
(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什么?(7分)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什么重大意义?(8分)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B B C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A C B C B A D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B B B B B D C D
题号 31 32 33 34 35
答案 D A C B C
36.(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时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①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②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37.提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就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