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练习(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复习练习(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练习(含解析) 2024-2025学年度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复习(一)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观点。它指出,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下列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是( )
①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效率大幅提高
②铁制农具的使用,使封建社会的耕作技术有了进步
③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被封建制所替代
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确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原始人小明在路上遇到一头猎物,但他没有一个人上前打猎,而是继续做记号跟着猎物。看到猎物停留,小明赶紧跑回原路并告诉大人,于是大家跟着记号,齐心协力捕捉到猎物,据此推测,氏族制度下,该猎物可能( )
①被氏族长独自享用,因氏族长享有特权
②被氏族成员共有,生产资料归氏族共同占有
③被撕成肉块分给大家,氏族生产力水平低下
④被氏族成员用文字记录了此次狩猎经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半坡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通过发掘,考古专家在半坡遗址中发现了房屋、窖穴、陶窑、墓葬等丰富的遗迹,出土了石斧、石铲、石刀、石碾等生产工具和陶罐、陶盆等生活用具,还有猪、狗、鸡、黄牛等的骨骼。由此可以推断出当时( )
①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 ②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出现
③人类社会已进入了文明时代 ④生产资料成为家庭私有财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年2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在“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上,把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从“古代中国”陈列中“请”到本次展览“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①人们从简单的采集变为主动生产
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④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国家事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拉尔萨出土的泥板文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古巴比伦时期)奴隶主巴鲁木·纳木海在10个证人在场时,用13舍客勒银子向另一个奴隶主尼切尼买下他的奴隶舒·阿木里。证人包括小酒馆老板、首饰商等。下列说法符合该时期特征的有( )
①奴隶毫无人身自由 ②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
③奴隶拥有少量土地 ④奴隶受雇于奴隶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原始社会末期,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社会产品除维持人们的生活必需以外,开始有了剩余。对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认识正确的是( )
①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
②私有制的出现是历史的倒退
③私有制的产生最终导致原始社会的解体
④私有制的出现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无论部落还是国家均由拥有共同历史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的人群组成,但部落和国家的管理形式是不一样的。简而言之,部落没有像国家一样的政权管理机构,部落成员更多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在生活,而不需要接受公共权力的管理。由此可知( )
①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②部落成员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劳动
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④国家和部落都是阶级统治的形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强调,劳动分工是私有制产生的社会前提,剩余产品的增加是私有制产生的物质前提,劳动个体化的趋势是决定性因素,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普遍化。下列关于私有制说法正确的是( )
①私有制天然合理会永远存在
②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
④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私有观念的存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2024年9月13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河南八里桥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遗址南侧有祭祀坑,出土有陶器、玉器、绿松石器等遗物;中部坑有大量黑土堆积,出土有铜炼渣与炉壁等遗存。八里桥遗址是豫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二里头文化聚落,为探索夏文化提供了新线索。由此可见( )
①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
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
④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唐·郑遨《伤农》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宋·梅尧臣《陶者》
上述诗句反映了( )
①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 ②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③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④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近两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云和县的独山遗址先后进行了三次系统的调查和勘探,共发现38座西周墓葬,37处器物堆出土了100多件器物,其中25件是珍贵青铜兵器,包括矛、戈、剑、镞、刀等。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社会( )
①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生产工具改进,私有制出现
③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
④铁质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海外网报道,2024年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速远低于预期,年增长仅1.6%,而通胀率却再次升至5.4%。美国福克斯新闻网报道,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一场破坏性超过大萧条的经济崩盘可能即将在2024年降临美国。如果美国经济崩盘,其直接原因是( )
A.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
C.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有组织性之间的矛盾
13.有人把当前西方陷入经济困境的原因归结于“福利陷阱”,认为是社会福利导致了西方国家经济下行、债务上升、失业上升,认为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社会福利太超前了。该观点未看到( )
①经济困境是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矛盾周期性爆发的结果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阶级矛盾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到了缓冲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这从侧面说明了( )
①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②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的根源
③资本主义制度有腐朽性的一面 ④资本主义落后的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被毁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某校高一(2)班围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收集到下列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巴黎公社——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②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③《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④五四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冲击着资本主义制度。下列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 )
①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②无产阶级通过思想理论斗争进行社会变革
③三大工人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④空想社会主义为三大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7.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并为他们制造低劣、有害和罪恶的条件;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
①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的同情,饱含对正义的追求
②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剥削和阶级压迫
③主张通过阶级斗争改变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
④没有看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这I76年里,人类社会经历无尽的风云变幻,但始终不变的是人民对和平幸福美好社会理想的追求。关于《共产党宣言》,以下论述正确的是(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
③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
④主张阶级斗争,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在《共产党宣言》与《<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回应资本主义社会灭亡的充分必要条件。面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调和的矛盾,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然敲响,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方向。可见,《共产党宣言》( )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目标
③首次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22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1922年5月5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择在马克思诞辰104周年纪念日召开,表明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是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100年前的中国共青团就选择马克思主义的理由是( )
①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中国革命实践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
②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是青年进行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物质基础
③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放性,实践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可以实现中国化
④当时的马克思主义具有人民性,首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习近平总书记以宏大的历史视野洞察了当今世界的风云变幻,深刻揭示了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意味着( )
①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与马克思主义描述的完全一致
②“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观点并没有过时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并不能缓和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④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思想武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毛泽东在延安时曾说,《共产党宣言》,他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就翻阅《共产党宣言》,有时只阅读一两段,有时全篇都读,每阅读一次,都有新的启发。毛泽东重视《共产党宣言》,因为它是( )
①首次全面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经典著作
②用文学语言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纲领性文献
③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④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道路的明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精华,它深刻认识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解释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动力与规律,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至今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唯物史观( )
①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②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④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4.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设计,也是一种实践设计。马克思、恩格斯搭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则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不断探索。下列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探索中要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
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
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决定着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
④巴黎公社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科学到实践的伟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5.《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学习《共产党宣言》,就是要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由此可见( )
①《共产党宣言》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提供现成方法
③马克思主义具有穿越时空的真理力量和理论价值
④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简答题:本题共4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氏族部落内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富裕的氏族贵族对贫困的氏族成员的奴役日益加深,无力还债的贫困氏族成员充当奴隶,惩罚罪犯、拐卖人口等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随着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趋激烈,作为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和其他被剥削者工具的奴隶制国家应运而生。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制度,但史学界认为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材料二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发生在英国的经济危机。1825年7月,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从货币危机开始的。当时,股票行情猛烈下跌,信用关系破坏,银行纷纷倒闭。1826年工业危机达到高潮,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
(2)结合材料二,请你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48年2月,《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发表。《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随着现代资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在回应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种种责难的基础上,《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方能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宣言》发表的重要意义。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社会主义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如下图)。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相关知识,简要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过程。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出现巨大的挫折,一些共产党员对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趋势产生了怀疑,感到迷茫。这时,邓小平同志掷地有声地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事实已经做出了有力证明。当前,无论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各国共产党,经过30多年的努力,通过组织重建和政策调整,基本上克服了苏东剧变的冲击,动荡与混乱的局面结束,一些党的力量还有所发展。在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越南、老挝和古巴都相继推行了改革开放或革新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仅从经济成就来看,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古巴从1994年开始致力于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成为拉美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D
【详解】①②:说明的是生产工具的变化,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生产力水平提高,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化,①②错误。
③④: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是决定生产关系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和更替,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因此能够反映上述观点的是,奴隶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时,被封建制所替代;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私有制的确立,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C
【详解】①:氏族制度下氏族长没有特权,猎物不会被首领独自享用,①说法错误。
②: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劳动产品,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③说法正确。
④:原始社会没有文字,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文字才被发明和应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A
【详解】①:从出土的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铲、石刀等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并使用较为复杂的石器进行生产活动,陶器的制作也显示了手工业的发展,表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进一步发展,①正确。
②:距今约一万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②正确。
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人类在奴隶社会时期迈入文明时代的门槛,③排除。
④:新石器时代属于原始社会,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排除。
故本题选A。
4.B
【详解】①③:通过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是原始社会,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①③符合题意。
②: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是在奴隶社会,与题意不符,②排除。
④:原始社会时期,在氏族制度中,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而不是国家事务,④错误。
故本题选B。
5.A
【详解】①②:在奴隶社会,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①②入选;
③④:材料中的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并不存在雇佣关系,他们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没有自己的土地,③④不选。
故本题选A。
6.B
【详解】①③: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由氏族公有逐渐转归家庭私有,最早归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产工具和牲畜,后来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①③正确。
②:私有制出现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的,并不是历史的倒退,②错误。
④:生产力的发展是原始社会解体的根本原因,④错误。
故本题选B。
7.B
【详解】①③:部落没有像国家一样的政权管理机构,部落成员更多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在生活,由此可知,国家是政权管理机构,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①③说法正确。
②:部落成员“更多”是根据自己的意志在生活,而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劳动,②说法错误。
④: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对立,部落不是阶级统治的工具,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C
【详解】①:私有制是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决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也会消失,①错误。
②③: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产生,②③正确。
④: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不是私有观念的存在,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B
【详解】①④:材料中八里桥遗址的铜炼渣与炉壁等表明该时期属于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①④符合题意。
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且有少量的生产资料”是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②不合题意。
③:“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的特点,③不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0.B
【详解】①④:上述诗句反映了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说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根本利益是对立的,①④正确。
②③:诗句没有体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间的内在联系,也未强调收取地租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②③排除。
故本题选B。
11.C
【详解】②③:根据材料中发现38座西周墓葬,可知当时处于奴隶社会,回顾教材知识可知,当时生产工具改进,私有制出现;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③符合题意。
①: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而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故①不符合题意。
④:材料中出土的是青铜兵器,且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推广是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④不选。
故本题选C。
12.C
【详解】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不是直接原因,A与题意不符。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的表现,这不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B与题意不符。
C: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C符合题意。
D: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3.B
【详解】①④:认为拉美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社会福利太超前了,该观点未看到经济困境是资本主义自身固有矛盾周期性爆发的结果,而实际上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起到了缓冲作用,①④正确。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②错误。
③: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错误。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①③:商业危机期间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这从侧面说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资本主义制度腐朽性的一面,①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阶级对立的原因,②不选;
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5.D
【详解】①: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①说法错误。
②: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而不是十月革命,②说法错误。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③说法正确。
④: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6.A
【详解】①:在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中,无产阶级提出了自己独立的政治经济要求,标志着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①正确。
②:工人运动主要是实践层面的斗争,而不是思想理论斗争,②不选。
③: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入分析和总结工人运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展示了无产阶级的力量和斗争精神,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实践基础,③正确。
④:空想社会主义反对阶级斗争,不能为三大工人运动提供科学理论指导,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7.A
【详解】①②:资产阶级政府是掠夺、暴虐和欺骗的集合体,它使用暴力和欺骗手段掠夺和折磨生产阶级,它经常宣称“保证人民得到持久的福利”,实际上是空话,这说明空想社会主义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残酷剥削和阶级压迫,表达了对无产阶级的同情,饱含对正义的追求,①②正确。
③:空想社会主义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的弊端,未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8.C
【详解】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②说法错误。
①③④:《共产党宣言》主张阶级斗争,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指明了路径,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9.D
【详解】①:材料未涉及建立无产阶级政党,①不符合题意。
②:从“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社会的未来方向”可见,《共产党宣言》指明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目标,②符合题意。
③:《共产党宣言》中也揭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根本对立,但不是首次揭示,③错误。
④:“资本主义的丧钟已然敲响”反映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0.D
【详解】①:1922年马克思主义刚刚传入中国,并不是对中国革命实践和发展规律的总结,①错误。
②:青年进行革命和武装斗争要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不能将理论作为物质基础,②错误。
③: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体系,从实践中来并可以指导实践,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③正确。
④: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为人民服务的中坚力量,而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二者具有一致性,④正确。
故本题选D。
21.D
【详解】②④:“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即从资 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时代)。”这意味着“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观点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认识和解决当今世界问题的思想武器,②④符合题意。
①:马克思阐明了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呈现多样性,该选项中“完全一致”的说法错误,①错误。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会缓和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③错误。
故本题选D。
22.D
【详解】①:《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全面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①不选。
②: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用文学语言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罪恶,②不符合题意。
③④:《共产党宣言》是指导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道路的明灯,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3.B
【详解】①④: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不是唯物史观,②说法错误。
③:唯物史观揭示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的是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4.A
【详解】①②:科学社会主义既是一种理论设计,也是一种实践设计,马克思、恩格斯搭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而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设计则需要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者不断探索,在探索中要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本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跨越,①②说法正确。
③:“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决定着各国社会主义实践的成败”,理论不能决定实践的成败,只是影响,③说法错误。
④: “巴黎公社的建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科学到实践的伟大飞跃”表述错误,只能是伟大的尝试,不能说是伟大飞跃,十月革命实现了从科学到实践的伟大飞跃,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25.D
【详解】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①表述错误。
②:马克思主义为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一般性的方法论指导,而不是提供具体方法,也不能提供现成方法,②表述错误。
③:之所以在今天依然把《共产党宣言》列为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四大鲜明特征: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③符合题意。
④: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活动,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26.(1)
①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②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志,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
特征: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分析】背景素材: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考点考查: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原因类主观题,设问要求分析为什么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需要调用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的有关知识分析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奴隶制国家应运而生→可联系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是历史的进步。
关键词②: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巨大进步→可联系判断一种社会形态替代另一种社会形态是进步还是倒退,主要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材料分析题,要求阐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需要调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相关知识,要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当时,一方面,市场上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另一方面,工人大量失业,在职的工人工资也大幅度降低,工人无钱购买商品→可联系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可联系教材知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7.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宣告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原卷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分析】背景素材:《共产党宣言》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核心素养: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为意义,找不同客体,分别对哪些方面有意义。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随着现代资产阶级的发展,资产阶级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资产阶级的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可联系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②:在回应资产阶级对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种种责难的基础上,《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方能实现自身的历史使命→可联系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论述;
关键词③: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可联系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8.
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②欧洲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历史前提。
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④《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分析】背景素材: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背景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背景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为分析说明类主观题,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根据图片说明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诞生的。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可联系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来源。
有效信息②:欧洲三大工人起义→可联系欧洲工人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这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重要历史前提。
有效信息③: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可联系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有效信息④:《共产党宣言》→可联系《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等相结合。
29.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因而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国家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社会取得显著发展。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快速发展。
【分析】背景素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考点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
能力考查:描述和阐述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知识限定明确,解答时,考生可根据材料内容和设问要求调动教材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关键词。
关键词①:邓小平同志掷地有声地讲:“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可联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②:当前,无论是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各国共产党,一些党的力量还有所发展,得到人民的拥护→可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始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因而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关键词③:在当今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越南、老挝和古巴都相继推行了改革开放或革新开放政策,社会主义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可联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们改造世界的行动。
关键词④:仅从经济成就来看,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增速始终保持在世界前列,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创造了一个个“中国奇迹”。古巴从1994年开始致力于建设“有古巴特色的社会主义”,开始成为拉美地区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可联系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与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推动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快速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解答本题,考生可根据设问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加以分析说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