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 课时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模板
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薪火相传的中华传统美德
1.教学内容分析本框为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是第八课《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六课《传承核心思想理念》、第七课《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的基础上,这一框题重点讲述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及其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二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传统美德,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2.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初步感知了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从课本上也接触了一些关于传承传统美德的历史人物,但是他们的知识仅停留在“举例说明和初步感受”这一层次上。初中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自我意识和理解能力增强,他们一方面要求人格独立,另一方面遇到问题又渴望成年人的指导,因此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框题在讨论“如何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引导学生做一个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自立自强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传统美德的内涵比较抽象空洞,党中央关于传承传统美德的论述比较高深,对于抽象思维还没有完全形成的初一学生来说,接受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以开展“寻找我心目中的传统美德榜样人物”活动为依托,通过“赏·传统美德风采、品·传统美德魅力、扬·传统美德风尚”三个环节的教学和活动,将传统美德照进社会现实,让传统美德具身化、形象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中华传统美德具体内涵,领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觉践行中华传统美德,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
3.学习目标确定通过“说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名言警句”活动,将传统美德具象化,初步感受传统美德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举例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传统美德;通过开展“观看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特别节目”活动,进一步理解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形成家国观念;通过“讲传统美德榜样人物故事”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道德修养,培养健全人格;通过“传承榜样力量”这一活动,自觉认同中华传统美德,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感,增强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
4.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通过“说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观看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特别节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学习难点: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讲传统美德榜样人物故事、传承榜样的力量”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理解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5.学习评价设计本课坚持教—学—评一体化思想,评价贯穿于教与学全过程,学生参与课堂讨论、互动合作、反思总结、实践活动、作业练习、日常行为等丰富的表现都纳入评价对象。本课题设置学习评价量表如下: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学习评价量表教学环节学习态度积极程度讨论中互动合作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家国情怀、道德观念、文化修养、责任意识达成度践行传统美德情况课堂导入环节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优秀○良好○一般○优秀○良好○一般○环节一:赏 ·传统美德韵味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优秀○良好○一般○优秀○良好○一般○环节二:品 ·传统美德魅力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优秀○良好○一般○优秀○良好○一般○环节三:扬 ·传统美德风尚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优秀○良好○一般○优秀○良好○一般○课后实践环节低○中○高○低○中○高○低○中○高○优秀○良好○一般○优秀○良好○一般○
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堂导入教师活动1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在创造灿烂的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形成了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同学们说说你知道的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名言警句。我起你接:我国传统美德内涵丰富,除了这五个方面,我国神话传说、经典故事、嘉言金句蕴含的传统美德还有许许多多,比如同学们熟知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学生活动1学生。。经典故事:负荆请罪、闻鸡起舞、程门立雪、孔融让梨,苏武牧羊、缇萦救父、一诺千金、精忠报国、墨悲丝染。四字成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德者本也,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位卑未敢忘忧国,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活动意图说明:以“说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名言警句”活动导入,能够快速拉近中华传统美德与学生的距离,将传统美德具象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面的知识讲授做好铺垫。环节一:赏·传统美德韵味教师活动2议学情境:为传承传统美德,弘扬社会正气,从2008年起,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组织开展“网上我推荐·我评议中国好人”活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特别节目于10月9日在社会与法频道播出,我们来一睹这些中国好人的风采,请同学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思考这些中国好人身上蕴含着哪些中华传统美德?学生活动2学生看视频,认真思考:中国好人身上蕴含着哪些中华传统美德?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概括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看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特别节目”活动,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环节二:品·传统美德魅力教师活动3 议学情境:像这样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人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心目当中传承传统美德榜样人物还有哪些?你从他们的事迹学到了什么?追问:同学们讲了这么多传统美德榜样人物的事迹,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传统美德形成于千年之久,历经岁月变迁还能经久不息呢?学生活动3学生活动:讲传统美德榜样人物故事,并认真思考:为什么这些传统美德形成于千年之久,历经岁月变迁还能经久不息呢?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讲传统美德榜样人物故事”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时代魅力,体会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节三:扬·传统美德风尚教师活动4 议学情境:平凡铸就伟大,伟大源自平凡。2022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回信寄语“中国好人”李培生、胡晓春,“希望你们继续发挥好榜样作用,积极传播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带动更多身边人向上向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这既是对两位“中国好人”的深切嘱托,也是对所有“中国好人”提出的殷切希望。议一议: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美德在于传承和发扬,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把传统美德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学生活动4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填写。在家里: 在学校: 在社会: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传承榜样的力量”这一活动,让学生自觉认同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传统美德风尚,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家国观念。课堂小结美德榜样人物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树木一样普通,他们或如青松挺拔,或如桃李一样芬芳。他们践行着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崇德向善、精忠报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在于传承和发扬,让我们像他们一样学习,学习他们的坚守,从今天开始,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通过点滴积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崇高思想境界,将来报效祖国,造福人类!
7.板书设计
8.作业设计课前作业1.课前收集中华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嘉言金句;2.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或者翻阅语文、历史、道法课本,或上网查阅知名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思考你从这些故事中学到了什么?3.预习教材65页到68页的内容,填写以下内容。(1)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内涵 的荣辱观念; 的社会风尚; 的爱国情怀; 的担当意识。(2)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地位: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是世代相传的 ,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 。作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 ,体现着 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 。设计意图:通过收集查阅等方式,收集整理我国传统文化中广为流传的传统美德,在展示、交流并分析美德故事中,探讨得出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通过预习整理,让学生熟悉课堂教学知识点。课中作业1.讲传统美德榜样人物故事,探讨交流并思考:你从这些故事中学到了什么?2.说一说:榜样是看得见的力量,传统美德在于传承和发扬,说一说你打算怎样把传统美德融入日常生活之中?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填写。在家里: 在学校: 在社会: 设计意图:通过“传承榜样的力量”这一活动,让学生自觉认同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传统美德风尚,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培养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从而形成家国观念。课后作业:1.传统美德的魅力在于传承,请同学们反思和总结自己课后践行传统美德的表现,有哪些亮点?有哪些不足?设计意图:通过“课后反思和总结自己践行传统美德的表现”这一活动,让中华传统美德从书本照进现实,促进学生的道德实践和道德养成,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9.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课围绕“感悟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这一理念,设计“赏·传统美德韵味”“品·传统美德魅力”到“扬·传统美德风尚”三个环节的教学和活动,水到渠成,浑然一体,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的沉浸式体验感比较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顺其自然理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传统美德,感悟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培养了中华文化自信,增强了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从而落实了学生核心素养。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整堂课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设计了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学生保留了分层参与的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程度的参与,确保了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注意的是,初一学生由于知识、年龄、思维和视野的限制,在“说传统美德经典故事和名言警句”这一活动中,要考虑学生对古文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说明:教学设计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依据学科课程标准要求突出课时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设计情境化、活动化、任务化的学习活动,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体验性、实践性和整体性。(2)教学反思与改进突出课堂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依据学生的变化和本课教学的特色,从教学观念系统和操作系统两方面进行反思;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等是否合理,教学行为与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情境活动和师生关系等是否符合教学规律,等等。从设计、实施、评价、理念落实等方面找优点,并说明今后完善与改进不足的办法。教学反思与评价不要求面面俱到,但须真实客观。(3)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和学习评价要保持一致性,目的是促进课堂“教-学-评”的改进。可依据教学案例,详细呈现某一课时的教学实践过程,呈现课堂中学生的学习资源、学习活动、学习表现;呈现教师引导(评价)学生深入学习的方式方法,从而分析学生在课堂每个环节中的实际表现和实际收获,突出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与教师的示范、指导、评价等教学过程的对应。过程完整,资源齐全,任务具体,互动充分。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