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5g k h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汉语拼音5g k h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一上5g k h 第1课时
教材分析
《g k h》是统编版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从这一课开始首次出现了三拼音节的练习。因此,引导学生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本课有五部分内容:声母及相应的情境图、两拼及三拼音节的练习、声母书写、 读词认字、朗读儿歌。情境图的内容是一个小女孩,坐在夏天公园湖边的长椅上正在喝水,椅子的侧面就是声母“h”;天空中,飞着一只衔着枝条的白鸽,“鸽”提示g的音,枝条提示g的形;湖中,一群小蝌蚪正在水里快活地游来游去,“蝌”提示k的音,左边两只蝌蚪与水草的组合提示k的形。
本课教学以文本的情境图为教学线索,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进行关联,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拼读的要领,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拼读。
教学目标
1. 借助情境图正确认读声母g k,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 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尝试正确拼读g、k和韵母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
3. 认识介母u,正确拼读三拼音节,并初步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短介快韵母响。
教学重难点
1. 采用多种方法识记g、k,正确认读并书写。
2. 正确拼读三拼音节,并初步学习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短介快韵母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旅行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1.故事引入:小朋友,我们的学习伙伴妞妞,带着自己的故事来和我们见面啦!出示封面:《妞妞拼音旅行记》,同步出现卡通音:妞妞拼音旅行记)
2.回顾第二单元:还记得吗?在之前的学习中呀,咱们跟着妞妞一起在故事里游览了她的家乡——一座美丽的小乡村,认识了——(a o e i u ü)是的6个单韵母朋友。还陪着妞妞的家人,一起去郊外爬山游玩,认识了声母bpmf;还来到了妞妞的学校,看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表演。今天啊,妞妞要带着我们走出乡村,沿着这条弯弯的小路,去远方的城市公园旅行啦。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段的小朋友都喜欢听故事。因此,先用故事来吸引小朋友的关注,再以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这种方式能更好地调动低段小朋友学习的热情。
二、巧借情境图 识记声母g k
(一)引入新课:可是啊,就在前往的路途中,却被一条小河挡住了去路。诶,小朋友们,仔细看看插图,你觉得谁会来帮助妞妞呢?引导学生发现鸽子。
(二)学习g
1.聚焦鸽子嘴里的枝条:你们猜猜鸽子给妞妞带来的小帮手读什么?
2.读准g:首先告诉学生,g的发音跟鸽子的 “鸽”差不多,就是还要再短一些。再通过教师手放嘴边范读的方式,让学生明白g是不送气的。最终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读正确。
3.编口诀识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引导学生分享。教师带读口诀:鸽子鸽子 ggg
(三)学习k
1.聚焦蝌蚪,引出k:“你觉得还有谁会来帮助妞妞?”,相机出示蝌蚪,并引导学生介绍介绍你见过的蝌蚪。
2.识记k的字形:小朋友你们知道小蝌蚪给妞妞带来的帮手是什么?相机带领学生发现一根水草与两只蝌蚪组成了声母k。
3.读准k:告诉学生,蝌蚪的“蝌”发音短促一些,就是k的发音。教师通过将纸巾放置嘴边范读的方式,让学生发现k是送气的。
4.学生自主编口诀识记,教师带读口诀:蝌蚪蝌蚪kkk
【设计意图】拼音情境图中,包含了拼音的音和形。这一环节中,巧妙运用情境图一步步引导学生读准声母的音,记住声母的形,降低了学生识记的难度。
三、借助过河情境图 学习两拼音节
小朋友们真棒!你看,声母gk还召唤来了百宝箱,一起帮助妞妞过河呢。打开宝箱,发现(aeu)。宝箱说,如果大家能把声母g k和这些韵母组成音节拼读出来,小河上就会架起石头桥。
(一)学习与g组成的两拼音节
1.学习gā: 谁想来挑战第一个?通过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联系生活中鸭子的叫声等方式,促使小朋友反复拼读。
2.学习ɡè:第二个谁来挑战?主要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联系生活的方式助力学生拼读,如:(你的 “个”子真高,谁再来?咱们班一共有44 “个”学生,一起拼)。
3.学习ɡù:第三个,谁来拼?这一两拼音节的促读,主要借助班级里“顾”姓的小朋友,让学生反复朗读同学的姓氏,便自然而然的记住了ɡù的拼法。
4.小结:看来,和g做朋友的两拼音节,小朋友们已经都会拼了。那和k 做朋友的音节呢?请小朋友们自己拼拼音节,再想想生活中哪些事物里也有这个音。
(二)学习与k组成的两拼音节
1.学习kǎ:第一个谁会拼?
(1)指名读,关注拼读方法(声母读得短、韵母读得响)
(2)联系生活,你想到了什么?(预设:卡车 卡片 卡住)相机奖励学生做小老师,带着大家拼一拼。
2.学习kē: 第二个,谁来拼?
(1)指名读,联系前面的小蝌蚪图片,帮助学生读准这个两拼音节。
(2)通过开火车读,齐读等规范拼读方法。
3.学习kǔ:最后一个,谁会拼?
(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名读、分组读的方式),规范拼读方法
(2) 联系生活, 你吃过什么东西是苦的?(相机评价)并奖励学生当小老师,带着大家拼一拼。
4.齐读全部两拼音节:看,石头桥终于搭好了!让咱们踩着小石头过河吧,一起拼。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方法,尝试正确拼读g、k和韵母组成的带调两拼音节,继续巩固两拼音节声母短促,韵母响而长的拼读方法。通过设计“百宝箱”变石桥的,助力妞妞过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练读、找生活中与之对应的事物,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相关联。
四、依据爬山情境图 学习三拼音节
哇,妞妞终于过河啦!欸,宝箱里居然又蹦出了一块带u的三角形拼图。原来呀,它是奖励给妞妞的特殊礼物,让我们带着它继续前进吧。
看,妞妞终于来到了美丽的城市公园。看看图,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相机指导学生完整表达,我看见了 )你看,那边还有一座小山呢!走,咱们跟着妞妞上山去玩。
1.认识介母u: 这上山的路可不平呀,这么多缺口,用什么填平呀?(引导学生发现用三角形拼读做链接,进而组成了三拼音节)
2.学习guā :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初步学会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声短介快韵母响
(2)联系生活:生活中,你都吃过什么瓜?通过反复的评价指导、学生的带读、练读,助力学生习得三拼音节的拼读方法
3.快乐课中操 巩固三拼音节:
哇,小朋友们这么爱吃瓜,那咱们现在就一起来做一个呱呱操吧(音乐起)
g-u-ā ,瓜瓜瓜。
西瓜西瓜,蹲蹲;
南瓜南瓜,跳跳;
黄瓜黄瓜,转转;
冬瓜冬瓜,跑跑。
4.学习其他三拼音节
以帮助妞妞爬山坡为任务情境,促使学生尝试自主拼读三拼音节,并通过联系生活中的事物,或者以评促读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进行拼读。(如guō,我想到了火锅,你想到了什么锅?谁能当小老师带着大家读一读;kuā,快,伸出大拇指, “夸夸”自己;kuò,爬上最后一个坡,妞妞马上就能看到开 “阔”的山顶了,一起读)
【设计意图】一年级小朋友注意力的时间是有限,因此,在三拼音节,这一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的教学中,设计了和妞妞一起爬山去玩的情境,寓教于乐,让原本枯燥的拼音学习变得更有趣。同时,还在中间设置了课间操,帮助学生缓解了长时间注意的疲惫感,激发了学生后半程学习的动力。
五、借助山顶音乐会 学习儿歌《说话》
哇,咱们终于到达山顶啦!看,妞妞好像听到远处的小树林正在举行音乐会呢!
1.你们想听吗?闭上眼睛仔细听,(播放《森林狂想曲》。
2.你听到了谁在演唱?相机引出儿歌中的三个与g组成的表示声音的音节(嘎嘎 咕咕 呱呱)
3.通过指名读、跟老师读的方式,学习儿歌中表示声音的词语,并将说话的声音与动物相匹配,为第二课时的儿歌学习做好铺垫。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森林音乐会》的情景创设,一是为了巩固本课学习的两拼及三拼音节;二是为接下来第二课时的儿歌学习做承接。
六、学会观察交流 进行书写指导
哇,妞妞欣赏到了这么美妙的一场音乐会,现在她想动动笔,把这场音乐会中听到的美妙音乐写下来。
(一) 学写g
1.巩固左半圆:先来看声母g他由几笔写成?咱们在哪个字母里也写过它?(相机出示a d)
2.学习新笔画:小朋友你看,g的第二笔是咱们今天要写的一个新笔画,叫做竖左弯,跟着老师一起书空说一说。
3.观察位置:诶,g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教师范写(左半圆占中格、竖左弯不压线),生学写
4.课堂作业本书写练习:教师随机选取一生进行集体评价,评价维度为:规范、端正、整洁(提示写字姿势)
(二)学写k
1.学写新笔画:再来看k,它是几笔写成的?第2笔也是一个新笔画,叫做:左斜右斜。伸出手,跟老师一起书空说一说。
2.观察位置:k在四线格的什么位置?
3.书写练习,关注书写姿势:一竖不碰顶,左斜右斜占中格。
4.自评:教师边说,学生边进行自我的三星评价。
5.修改书写,争取有进步。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有了书写拼音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要先去勾连学生已有的书写经验,例如g的第一笔左半圆,就在a和d中都已经书写过。联系完旧知之后,再重点引导学生关注新的笔画,以及字母在四线格中的位置。
课堂小结:
小朋友,妞妞的拼音旅行还会遇到什么呢?下节课咱们接着去看。今天的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小朋友们再见!
板书设计
5 g k h
g k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