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测试卷一(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章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测试卷一(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第一章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单元测试卷
(45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右边的括号中)
1.《汉谟拉比法典》刻于一根黑柱之上(下图),柱子上方浮雕体现了(  )
A.母子关系  B.人与自然的和谐  C.君授神权  D.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2.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
A.火的使用  B.直立行走  C.使用工具  D.集体协作
3.人们“既知其父,又知其母”是在(  )
A.父系氏族时期  B.母系氏族时期  C.原始社会时期  D.人类形成初期
4.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有了古代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B.尼罗河哺育了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埃及人民把尼罗河治理得很好
D.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势力范围
5.下图中的金字塔的主人是(  )
A.胡夫  B.图坦哈蒙  C.特雷奥帕特拉  D.哈佛拉
6.奥林匹克运动起源于(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古印度 D.古埃及
7.下边这尊雕塑与下列哪一城市的起源有关(  )
A.开罗  B.伦敦  C.罗马  D.斯巴达
8.世界最早出现奴隶制国家的地区是(  )
A.长江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D.尼罗河流域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母系氏族社会以农耕生产为主
B.厄瑞斯特的传说,反映的是母系社会的情况
C.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D.父系社会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
10.罗马共和国成为地中海的霸主是在(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4世纪  C.公元前2世纪  D.公元5世纪
11.“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出自(  )
A.《民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法典》  D.《汉谟拉比法典》
12.侵入古印度并征服当地居民的是(  )
A.达罗毗荼人  B.雅利安人  C.日耳曼人  D.苏美尔人
13.不属于母系氏族社会生产活动的是(  )
A.农耕  B.采集  C.狩猎  D.捕鱼
14.下图中弯月形状的地带被称为“新月沃地”,在这里诞生的文明古国是(  )
A.中国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15.我们辨别世界三大人种的依据是(  )
A.智力发展水平  B.人的眼睛的颜色  C.生活的地理位置  D.人的体貌特征
16.汉谟拉比制定法典是为了(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扩大疆域  
C.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D.做到民主公正
17.为夺取地中海霸权同罗马进行了三次战争的国家是(  )
A.俄国  B.迦太基  C.波斯  D.斯巴达
18.西欧奴隶制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
A.罗马帝国分裂  B.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C.恺撒遇刺  D.西罗马帝国灭亡
19.古代印度、巴比伦、埃及文明产生的共同原因是(  )
A.都地处大河流域  B.都较早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C.都位于亚洲  D.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
20.在古代雅典公民家庭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必须学习的是(  )
A.格斗  B.跑步  C.角斗  D.演奏乐器
21.下列不属于两河流域居民的是(  )
①苏美尔人②希伯来人③印第安人④阿卡德人⑤雅利安人
A.①③  B.②③  C.③⑤  D.①④⑤
22.空中花园的建成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A.美尼斯  B.汉谟拉比  C.尼布甲尼撒二世  D.图坦哈蒙
23.“新月沃地”位于(  )
A.两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长江流域
24.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争夺地中海霸权,罗马和迦太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B.476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C.到公元2世纪罗马成为地跨三洲的大帝国
D.罗马帝国开始的约200年时间史称“罗马和平”时期
25.假设你生活在公元前5世纪,要想使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你会选择去(  )
A.埃及  B.印度  C.斯巴达  D.雅典
二、非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20分)
公民大会每九年召开一次。会议一开始,传令 ( http: / / www.21cnjy.com )官便宣读五百人会议(公民大会常设机构)审核过的提案。接着,赞成者和反对者便轮流登台发言,会场群情起伏。待双方发言完毕,便开始表决。一般提案,则举手表决;有关选举或放逐事宜,就采取抽签或投票方法解决。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哪座城邦的什么制度?
(2)这个城邦的最高权利机构是什么?
(3)这个城邦在谁统治时期民主政治达到鼎盛?
(4)材料中提到的民主政治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有关系吗?什么关系?
(5)谈谈你对材料中的民主政治有什么看法,并说说你的理由。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古代西方人称A国为塞里斯国,意思为丝国。
罗马著名学者普林尼在他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自然史》中记载“塞里斯林中,多丝,驰名宇内。丝生于树叶上,取出湿之以水,理之成丝。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
请回答:
(1)材料中的A国指的是哪个国家?
(2)《自然史》中的描述哪里出现了错误?
(3)当时东西方之间出现了一条通道叫什么?
(4)下图中的两个人和罗马的历史有着怎样的关系?
28.阅读下列材料(18分)
材料一:有印度学者认为:“在印度社会中,一个人可以放弃一切,但放弃不了种姓信念。”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法律上已被废除,但在事实上却未被消灭。
材料二:《印度快报》曾报道:一对不属于同一种姓的年轻男女,由于恋爱,竟被家人吊死。
请回答:
(1)种姓制度形成的时间
(2)根据种姓制度印度社会被分成了哪几个等级 他们分别由什么人组成
(3)种姓制度的形成对印度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