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安徽多校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联考生物试题
一、单选题
1. 近日,中国疾控中心再次发布“全国新冠病毒感染本土病例变异株变化趋势”,本轮监测首次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JN.1变异株的两个新亚分支—KP.2和KP.3纳入监测范围。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新冠病毒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新冠病毒和细菌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相同
C.可在培养基中培养新冠病毒用于科学研究
D.新冠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 细胞学说的建立是多位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有关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罗伯特·胡克和列文虎克均使用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B.施旺在施莱登研究的基础上揭示出动植物细胞的统一性
C.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是对细胞学说的修正
D.施莱登和施旺通过科学归纳利用完全归纳法提出细胞学说
3. 显微镜是生物学观察的利器,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时看到的不同视野,则由视野1转换为视野2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更换更长的目镜
B.使用更大的光圈
C.调节粗准焦螺旋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专一性抑制细菌中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属于快速抑菌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多数细菌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生存
B.可以合成蛋白质的细菌属于自养生物
C.细菌和青霉菌中都含有细胞膜和核糖体
D.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酵母菌的增殖
5. 概念图能很好地表现生物学相关概念间的关系。下列生物与所示概念图中①~④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肺炎链球菌、细菌、颤蓝细菌、大肠杆菌
B.酵母菌、细菌、颤蓝细菌、大肠杆菌
C.细菌、肺炎链球菌、蓝细菌、色球蓝细菌
D.细菌、蓝细菌、肺炎链球菌、酵母菌
6. 假设用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始终布满整个视野,当目镜为20×、物镜为20×时能看到的细胞数为20个,则目镜不换、物镜换成10×后,可以在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为( )
A.5个
B.10个
C.40个
D.80个
7. 红细胞是脊椎动物血液中数量最多的一种血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结构,是通过血液运送氧气的最主要的媒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B.题述可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C.红细胞能单独完成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
D.红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氧气
8. 许多婴儿奶粉中添加有Ca、Fe等元素,Ca2+可促进人体牙齿和骨骼生长,Fe2+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Ca、Fe分别属于细胞中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
B.不同细胞的元素组成基本相同,含量有差异
C.人体细胞中的无机盐均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部分无机盐可参与构成某些复杂化合物
9. 某兴趣小组对刚收获的黄豆种子进行了一系列处理,如下图所示,图中①~⑤表示有关主要物质或结构,其中①②分别为干种子和烤熟的种子。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①的细胞中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
B.③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含量较低
C.在适宜条件下,②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D.④⑤分别为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
10. 现只有斐林试剂甲液、乙液和蒸馏水等试剂,用于还原糖的检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西瓜富含还原糖,是该实验的理想材料
B.将斐林试剂甲液、乙液依次加入组织样液
C.65℃水浴加热后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砖红色
D.上述试剂也可用于鸡蛋清稀释液中蛋白质的检测
11. 水在生物体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图中的甲~丁分别表示生物体内水所具有的不同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据图分析可知,甲表示作为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B.据图分析可知,乙可以表示参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
C.部分农作物施肥后要适量浇水,这与水是良好的溶剂有关
D.升温或降温时,结合水与自由水的转化主要与水分子的极性有关
12. “糖不甩”是一种粤菜甜点,口感酥滑香甜,其做法是先把糯米粉煮熟,揉搓成粉丸,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最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和切丝的煎鸡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糖不甩”中含有脂肪、胆固醇等含氮有机物
B.炒花生中储存的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
C.过多食用“糖不甩”会促进细胞中脂肪的合成
D.“糖不甩”消化后产生的麦芽糖可被细胞直接吸收
13. 淀粉是人和动物的主要食物来源,还可以用作食品和医药等工业用的增甜剂(如水解糖浆)和增稠剂(如糊精)。淀粉由多个葡萄糖(C H O )聚合形成,可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其部分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淀粉的分子式可简写成(C6H12O6)n
B.淀粉能作为增甜剂与其具有甜味有关
C.构成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的单糖种类不同
D.用淀粉制成的糊精可能具有较强的吸水性
14. 几丁质是一种含氮元素的、线性的、不带电荷的多糖聚合物,广泛存在于甲壳类动物和昆虫的外骨骼中,也是真菌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下列有关几丁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几丁质的存在可使昆虫、甲壳类动物的外壳变得坚硬
B.植物细胞和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均是几丁质
C.几丁质与糖原均是多糖,但基本组成单位的种类不同
D.抑制几丁质合成的药物可用于真菌感染和害虫的防治
15. HDL(高密度脂蛋白)是一种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复杂脂蛋白,能够运载周围组织中的胆固醇,将其转化为胆汁酸或直接通过胆汁从肠道排出。胆固醇过高会危害人体健康,可能会导致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胆固醇和脂肪均属于固醇类物质
B.HDL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
C.胆固醇和磷脂均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细胞膜
D.预测HDL可用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
二、综合题
16. 2023年入秋以来,全国爆发了大面积的以肺炎支原体为主要病原体的呼吸道疾病。支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目前已发现了200多种。如图为某支原体的细胞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支原体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 。支原体属于 (填“真核”或“原核”)细胞,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 。
(2) 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支原体与动、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 ,这体现了 。
(3) 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和头孢等药物),对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无明显疗效,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 。
(4) 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请写出预防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措施: (答出两点)。
17. “9月尝鲜,10月品黄,11月吃膏。”进入秋季,菊香蟹肥,正值品尝螃蟹的好时光。螃蟹可食用的部分一般包括蟹黄、蟹膏和蟹肉。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菊花为多细胞植物,以 作为其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以 作为其生长发育的基础,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作为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等等,这些都说明了 。
(2) 从群体角度分析,菊花和梭子蟹所参与组成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填“相同”或“不完全相同”);从个体角度分析,菊花和梭子蟹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填“相同”或“不完全相同”),理由是 。
(3) 蟹黄和蟹膏中富含饱和脂肪酸,这是螃蟹味道鲜美的重要原因。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常呈固态的原因是 。脂肪分子的构成除了脂肪酸外还有 ,动物体内的脂肪的主要作用有 (答出两点)。
18.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下图表示组成细胞(鲜重)的主要化合物及其相对含量,图中序号Ⅲ~Ⅶ代表各种化合物,面积大小代表化合物含量,Ⅰ和Ⅱ代表两大类化合物。回答下列问题:
  
(1) Ⅲ表示 ,细胞中的Ⅲ有两种存在形式,其中一种存在形式不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原因是 。
(2) Ⅳ对于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人体缺乏 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植物体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原因是 。除此之外,细胞中的Ⅳ还具有的作用是 (答出一点)。
(3) V代表的物质是 ,其含量占动物细胞 (填“鲜重”或“干重”)的比例最大。
(4) 若Ⅵ和Ⅶ中均有部分化合物与能量供应有关,则两者共有的元素是 ;Ⅵ和Ⅶ中能参与构成生物体结构的物质有 (答出三种)。
19. 糖类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下图1是人体中相关物质的变化过程,①~④表示物质合成或分解、转化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 当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通过图1中 (填图中序号)途径及时补充葡萄糖。结合图1分析,当葡萄糖有富余时,葡萄糖转化和储存的具体途径是 (要求写出转化过程和转化后的产物)。
(2) 检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使用的试剂及观察仪器分别是 。
(3) 酮体是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中间产物,其酸性较强。研究发现,在饥饿条件下,人体血浆中葡萄糖和酮体浓度变化的趋势如图2所示。
  
  ①由图2可知,饥饿条件下脂肪的分解速度 ,判断依据是 。
  ②依据上述结果,人在长期不能进食时需注射葡萄糖溶液,除及时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外,还可避免 现象。
20. 健康人尿液中只含微量蛋白质,若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则称之为蛋白尿。肾脏病变患者会产生蛋白尿,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是否也可能会出现蛋白尿?请完善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 实验假设: 。
(2) 实验原理: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其 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3) 实验步骤:
  ①收集5名健康学生1000m跑步前后的尿液;
  ②取 支试管,随机均分为 组并编号,分别加入2mL运动前与运动后的尿液;
  ③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 ,摇匀后加入双缩脲试剂 ,再次摇匀;
  ④观察并对比试管中的溶液颜色,记录得到如下表格。
分组 A学生 B学生 C学生 D学生 E学生
甲 剧烈运动前尿液 - - - - -
乙 剧烈运动后尿液 - ++ - - +
  注:“-”代表尿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未出现紫色;“+”表示尿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出现紫色,且数量越多,表示颜色越深。
(4)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该实验假设,试说明理由: 。
(5) 上述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现象,蛋白尿的出现受运动项目、运动强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且在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 性,这体现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答案解析
1.
【答案】D
2.
【答案】D
3.
【答案】B
4.
【答案】C
5.
【答案】C
6.
【答案】D
7.
【答案】B
8.
【答案】C
9.
【答案】C
【解析】 题图分析,①为种子晒干之后的结合水减少的种子,②为种子烘干后的死亡的种
10.
【答案】D
11.
【答案】D
12.
【答案】C
13.
【答案】D
14.
【答案】B
15.
【答案】A
16.
(1)
【答案】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原核;支原体细胞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解析】 支原体属于单细胞生物,属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中的细胞层次和个体层次。由图可知,支原体的细胞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
(2)
【答案】均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集中存在的区域;细胞的统一性
【解析】 从细胞结构的角度分析,支原体与动、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集中存在的区域,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
(3)
【答案】支原体无细胞壁,青霉素和头孢等药物主要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对支原体繁殖起不到抑制作用
【解析】 青霉素和头孢等抗生素药物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支原体无细胞壁,因此该类抗生素对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无明显疗效。
(4)
【答案】不聚集、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注意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射相关疫苗,对感染者进行隔离等
【解析】 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感染者是主要的传染源。可通过不聚集、在公共场合戴口罩、注意手部卫生、 注意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增加身体抵抗力、注射相关疫苗、对感染者进 行隔离等措施来预防支原体感染。
17.
(1)
【答案】细胞代谢;增殖分化;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解析】 菊花为多细胞植物,以细胞代谢作为其各种生理活动的基础,以增殖分化作为其生长发育的基础,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作为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
【答案】相同;不完全相同;菊花不存在系统
【解析】 从群体角度分析,菊花和梭子蟹所参与组成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相同,都属于种群;从个体角度分析,菊花和梭子蟹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理由是菊花不存在系统。
(3)
【答案】熔点高;甘油;保温、缓冲、减压
【解析】 蟹黄和蟹膏中富含饱和脂肪酸,这是螃蟹味道鲜美的重要原因。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常呈固态的原因是熔点高。脂肪分子的构成除了脂肪酸外还有甘油,动物体内的脂肪的主要作用有保温、缓冲、减压。
18.
(1)
【答案】水;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解析】 图中Ⅲ表示水,细胞中的Ⅲ有两种,分别是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所占比例较小,它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的原因是水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失去了流动性和溶解性。
(2)
【答案】Na+;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调节细胞的渗透压、作为某些酶的还原剂等
【解析】 Ⅳ表示无机盐,其对于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如人体缺乏Na+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植物体缺Mg会影响光合作用,原因是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Mg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除此之外,细胞中的无机盐还具有的作用是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调节细胞的渗透压、作为某些酶的还原 剂等。
(3)
【答案】蛋白质;干重
【解析】 V代表的物质是蛋白质,其含量占动物细胞干重的比例最大。
(4)
【答案】C、H、O;纤维素、几丁质、磷脂、胆固醇
【解析】 若Ⅵ和Ⅶ中均有部分化合物与能量供应有关,则应代表糖类和脂质,两者共有的元素是C、H、O;Ⅵ和Ⅶ中能参与构成生物体结构的物质有纤维素、几丁质、磷脂、胆固醇等。
19.
(1)
【答案】③;通过①②途径分别参与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通过④途径转化为脂肪
【解析】 当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通过图中③途径及时补充葡萄糖。结合图1分析,当葡萄糖有富余时,多余的葡萄糖可通过①②途径分别参与合成肌糖原和肝糖原,通过④途径转化为脂肪,从而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2)
【答案】苏丹Ⅲ染液和(高倍)显微镜
【解析】 检测脂肪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时,需使用的试剂及观察仪器分别是苏丹Ⅲ染液和(高倍)显微镜。
(3)
【答案】加快;饥饿条件下血浆中酮体的浓度快速升高,而酮体来自脂肪的分解;酮体含量过高,破坏细胞的酸碱平衡,导致酸中毒
【解析】 由图2可知,在饥饿条件下,血浆中酮体的浓度快速升高,而酮体来自脂肪的分解,因此判断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依据题意可知,人在长期不能进食时需注射葡萄糖溶液,除及时满足人体的能量需求外,还可避免脂肪大量分解使酮体含量过高,破坏细胞的酸碱平衡,导致酸中毒现象。
20.
(1)
【答案】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蛋白尿(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不可能出现蛋白尿)
【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假设是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可能会出现蛋白尿(或健康人在剧烈运动后不可能出现蛋白尿)。
(2)
【答案】颜色深浅
【解析】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3)
【答案】10;2;A液1mL;B液4滴
【解析】 ②由表格信息可知,该实验需收集5名学生剧烈运动前后的尿液,故需设置10支试管,随机均分为2组并编号,分别加入2mL运动前与运动后的尿液;
  ③向上述试管中加入1mL双缩脲试剂A液,插匀后加入4滴双缩脲试剂B液,再次摇匀,观察、对比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并记录。
(4)
【答案】支持(或不支持),B学生和E学生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蛋白尿
【解析】 由于B学生和E学生在剧烈运动后出现了蛋白尿,说明实验结果支持(或不支持)该实验假设。
(5)
【答案】差异
【解析】 分析表中结果可知,5位学生中有3位没有出现蛋白尿,有2位出现蛋白尿,说明蛋白尿的出现在不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体现了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