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仁寿县第一中学校南校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生物学科
总分:100分 时间:75分钟
一、单选题(共40题,1-30题,1分一个,31-40题,2分一个,共50分。)
1.我国的“国宝”大熊猫栖息于长江上游海拔2400~3500米的高山竹林中,喜食竹子尤喜嫩茎、竹笋,偶尔食肉。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竹林中的空气、阳光等环境因素属于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B.高山竹林中的所有大熊猫和所有竹子共同形成了一个群落
C.竹茎、竹叶都属于植物的器官,竹子没有系统这一生命系统层次
D.竹林内所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的,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下列关于生命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
A.一片森林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共同构成森林生态系统
B.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被污染后,滋生了许多杂菌,它们共同构成种群
C.大肠杆菌与人的心脏所属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相同
D.病毒在活细胞中能够生存,但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
3.下图为四种不同生物的结构模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的细胞壁都可被纤维素酶水解
B.甲乙均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C.丁与支原体相比,结构上的不同点主要是有成形的细胞核
D.丙含有核糖体
4.每一个生物科学问题的答案都必须在细胞中寻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赛达伯格湖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一棵杨树”和“一头牛”二者所含有的生命系统层次不完全相同
C.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D.利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的结论是完全可信的,可以用来预测和判断
5.下列是关于几类微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是生物的原因是它能独立自主的完成繁殖过程
B.蓝细菌与绿藻细胞中都不含叶绿体但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硝化细菌与变形虫在结构上的根本区别是前者具有细胞壁而后者没有
D.大肠杆菌和发菜在结构上的统一性体现在它们都有细胞壁、细胞膜及核糖体等
6.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任何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都是碳
B.在活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含量从多到少的顺序是:蛋白质、水、无机盐
C.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化合物与食物中的各种化合物成分相同
D.在不同的细胞中各种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有所差别
7.C、H、N三种化学元素在组成人体的化学成分中,质量分数共占74%左右,而这三种元素在岩石圈中的质量分数还不到1%。这个事实说明
A.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 B.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差异性
C.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可找到 D.生物界的特殊性
8.水和无机盐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烘干晾晒过的谷物的过程中失去的主要是结合水
B.镁是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各种色素的组成元素
C.自由水参与体内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运输
D.细胞中的某些无机盐离子对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具有一定作用
9.2022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珍惜地下水,珍视隐藏的资源”。下列有关水对生命活动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晒干的小麦种子不含自由水,代谢强度低,便于贮藏
B.植物幼嫩部位比衰老部位代谢旺盛是因为幼嫩部位自由水含量占比较高
C.与未萌发的小麦种子相比,正在萌发的小麦种子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下降
D.越冬的植物体内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升高,有利于植物抵抗寒冷的环境
10.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A.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其他部位和植物细胞中没有
D.脂肪是一种很好的绝热体
11.我国著名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先生长期从事传染病及疫苗研究,是世界上首位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的科学家。沙眼衣原体是一类原核生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沙眼衣原体体内有多种细胞器
B.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都含有细胞壁
C.沙眼衣原体具有细胞膜、拟核、核糖体等结构
D.沙眼衣原体和病毒具有相同的增殖方式
12.“巨型稻”平均株高2米左右,茎秆粗壮、穗大粒多、产量高,富含K、Ca、Zn、Mg等营养元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K、Zn是组成“巨型稻”细胞的微量元素
B.“巨型稻”中的元素都可以在无机自然界中找到
C.“巨型稻”和普通稻的细胞中元素种类差别很大
D.构成“巨型稻”细胞的化合物中淀粉的含量最高
13.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性激素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
B.有些蛋白质可帮助机体抵御病菌侵害,如胰岛素可调节血糖浓度
C.能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如胃蛋白酶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
D.有些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胆固醇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14.某些化学试剂能够使生物组织中的相关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下列有关生物组织中某些化合物的检测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甘蔗和甜菜富含蔗糖,不宜作为还原糖的检测材料
B.白萝卜匀浆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呈现无色,水浴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C.检测牛奶中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先等量混合均匀再使用
D.检测花生种子中是否含有脂肪,需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15.2021年中国科学家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由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淀粉作为粮食最主要的成分,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几乎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淀粉、纤维素是植物体内常见的多糖化合物
B.人工合成淀粉产业化以后,对改善温室效应有着重要意义
C.糖类一般是由C、H、O三种元素构成,糖类不都是能源物质
D.不能水解的糖类称为单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和蔗糖等
16.水稻从外界吸收的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A.纤维素 B.核酸 C.淀粉 D.脂肪
17.如图表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下列概念依次与a、b、c、d、e相对应的是
A.细胞生物、真核生物、原核生物、蓝细菌、念珠蓝细菌
B.糖类、多糖、二糖、淀粉、麦芽糖
C.脂质、固醇、脂肪、胆固醇、性激素
D.细胞中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蛋白质、胰岛素
18.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如图所示,图甲中①②③④表示镜头,⑤⑥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图甲中的组合一般是①③⑤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乙转为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转动转换器→移动标本→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
D.若将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换成400×,则图丁视野中的64个细胞将变为4个
19.淀粉、纤维素、蛋白质都是细胞内常见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碳原子构成的碳链是组成细胞内各种多聚体的结构基础
B.组成淀粉和纤维素的单体相同且合成过程均需酶的参与
C.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的排列顺序具有多样性
D.氨基酸空间结构的差异是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20.“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某生物兴趣小组以玉米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洗净除去表面水分风干幼苗干物质灰分
A.步骤一损失的水在细胞中主要以游离形式存在,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B.步骤二损失的水在细胞中主要与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结合
C.步骤三损失的主要是无机盐,它们在细胞中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D.干旱环境中生长的玉米,其细胞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相对较高
21.科学家在加利福尼亚州东部的莫诺湖里发现了一种被称作GFAJ﹣1的独特细菌,这种细菌能利用剧毒化合物——砒霜中的砷来代替磷元素构筑生命分子,进行一些关键的生化反应。根据上述材料进行预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GFAJ﹣1细菌体内含量较多的六种元素可能是碳、氢、氧、氮、砷、硫
B.砷对多数生物有毒可能是因为砷能够替代磷参与生化反应,制造混乱
C.砷元素存在于GFAJ﹣1细菌细胞膜、糖类、核酸等结构或物质中
D.该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发生重大改变,拓宽了在极端环境寻找生命的思路
22.糖类和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糖既可作为能源物质,也可参与构成细胞结构及某些重要化合物
B.人和动物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低于正常值时,肌糖原可分解直接补充血糖
C.植物脂肪大多含有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
D.细胞中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脂肪可大量转化为糖类为生命活动供能
23.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对农业生产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种子萌发时,储存的淀粉会转变成葡萄糖,该代谢过程会消耗水
B.合理施肥有利于植物吸收无机盐来合成某些复杂的化合物
C.根据种子所含物质的含量及特点,种植油菜时,播种深度较小麦种子深
D.为了延长小麦种子的保存时间,可晒干以减少种子中的自由水含量
2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控糖”建议是: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 g,最好控制在25 g以下。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糖类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B.蔗糖和乳糖是细胞中常见的二糖
C.酵母菌中的脱氧核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D.糖原和蔗糖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均有葡萄糖
25.下列关于人体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生素D既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B.磷脂水解的终产物为甘油和脂肪酸
C.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可以相互转化,糖类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也可以大量转化为糖类
D.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26.赤峰对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夹外面是酥脆的面饼皮,熏肉的内馅瘦而不柴、肥而不腻,一口下去,香飘四溢。关于对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赤峰对夹所含的有机化合物中,共有的大量元素为C、H、O
B.熏肉所含脂肪较多,与糖类相比,脂肪中氧的含量远低于糖类
C.烘焙会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易被蛋白酶水解
D.淀粉是生物大分子,不能直接吸收,糖尿病人无需控制摄入量
27.科学家在研究和鉴定动物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作用时,发现了人体第21种氨基酸—硒代半胱氨酸,硒代半胱氨酸的分子式为C3H7NO2Se,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氨基酸的R基是—CH3OSe
B.该氨基酸中只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C.硒代半胱氨酸的硒元素位于氨基酸的R基团上
D.硒代半胱氨酸和吡咯赖氨酸带电性质的差异是由于二者的R基不同造成
28.某些蛋白质可赋予细胞运动的能力。作为肌肉收缩和细胞游动基础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具有一个共同特征:它们都是丝状分子或丝状聚集体,如肌细胞中的肌肉蛋白。肌肉蛋白由多种蛋白质构成,主要是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此外还有多种其他蛋白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蛋白质呈现丝状分子或丝状聚集体,与其能执行相关的运动功能联系紧密
B.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的区别,体现在肽链盘曲、折叠所形成的空间结构不同
C.在机体运动的过程中,肌肉蛋白的空间构象可能时刻发生着变化,并能恢复
D.日常饮食中摄入的瘦肉,需将其中的肌肉蛋白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细胞吸收
29.“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钙、钾、维生素等,是健康、营养、均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谷类细胞中含有丰富的多糖,如淀粉、糖原、纤维素
B.大豆煮熟后蛋白质变性,肽键断裂,有利于消化吸收
C.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下呈液态
D.钙、钾在维持渗透压和提供能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30.肥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严重,糖和脂肪摄入超标是导致肥胖的重要原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肥胖者体内脂肪积累过多,应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
B.适当运动可使肥胖者体内的脂肪大量转化为糖类
C.脂肪是由三分子脂肪酸与一分子甘油反应而形成的酯
D.肥胖者怕热与皮下厚厚的脂肪层起到保温作用有关
31.植物的种子中储存足够量的有机物是其萌发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玉米种子组织样液中依次加入双缩脲试剂的A液和B液,溶液不会出现紫色
B.加入斐林试剂的某组织样液经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该样液中含有葡萄糖
C.检测花生种子子叶中含有脂肪颗粒时,需要用到显微镜
D.小麦种子萌发过程可用斐林试剂检测麦芽糖酶是否水解麦芽糖
32.红薯富含淀粉、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经过“三蒸三晒”加工而成的红薯干味道香甜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蒸三晒”过程中红薯细胞失去了大量的结合水
B.红薯细胞中的钙、铁、锌均属于微量元素,但对人体有重要作用
C.红薯中的蛋白质经过高温处理导致生物学功能丧失,不涉及肽键数量的变化
D.红薯细胞中的淀粉、纤维素均可被人体消化吸收,并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3.牛胰岛素含51个氨基酸残基,抗体(IgG)含764个氨基酸残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牛胰岛素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
B.IgG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病菌等的侵害
C.牛胰岛素和IgG分别含50、763个肽键
D.IgG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来自氨基和羧基
34.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运输的特殊蛋白质,由珠蛋白和血红素组成。珠蛋白有4条肽链,其中两条是由141个氨基酸组成的α链,另外两条是由146个氨基酸组成的β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取决于非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数量
B.过酸或过碱导致空间结构发生变化是血红蛋白失去运输氧的功能的原因之一
C.两种链不同的直接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
D.人体缺少血红蛋白会导致缺氧,应尽快口服补充防止大脑缺氧死亡
35.紫外线能直接损伤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使其中的胶原蛋白结构被破坏,导致皮肤光老化。口服胶原蛋白经过酶水解形成分子量较小的胶原蛋白肽(CP)可以改善皮肤的健康状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紫外线和高温可破坏胶原蛋白的肽键 B.CP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C.胶原蛋白经过酶水解后空间结构改变 D.胶原蛋白与CP的氨基酸种类可能不同
36.下图表示土壤中甲、乙两种无机盐离子浓度与某作物生长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中甲的浓度不同,作物生长速率一定不同
B.乙的浓度为B~C时追加乙肥可以提高作物生长速率
C.作物生长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甲的浓度高于乙的浓度
D.作物生长速率受甲和乙的浓度影响
37.二硫键“-S-S-”是蛋白质中连接两条肽链的一种化学键。下图是由 280 个氨基酸组成的某蛋白质 的结构图,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该蛋白质至少有 2 个游离的羧基
B.形成该蛋白质的过程中脱去了 277 个水分子
C.该蛋白质至少有 280 个游离氨基
D.该蛋白质的功能由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三方面决定
38.血红蛋白是一种由血红素和珠蛋白组成的结合蛋白。下图表示血红素、血红蛋白和红细胞的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Fe是构成血红素的元素,缺Fe会导致贫血
B.由图可知,血红蛋白的基本单位是血红素
C.蛋白质的功能多样,血红蛋白能运输氧
D.红细胞和口腔上皮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
39.下图是某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式。关于该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上图含有③和⑤两个肽键,因此该化合物为三肽
B.该化合物由3种氨基酸组成
C.该化合物中含1个游离的氨基和1个游离的羧基
D.若彻底水解该化合物分子,则共需要2个水分子
40.下面为牛胰岛素结构模式图,该胰岛素含有51个氨基酸,2条肽链组成。该物质中一是由两个—SH脱去两个H形成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牛胰岛素为51肽,其中含有50个肽键
B.牛胰岛素中至少有2个-NH2和2个-COOH
C.牛胰岛素水解产物含有21种不同的氨基酸
D.牛胰岛素形成时,减少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82
41((10分).衡水湖蕴含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芦苇荡、荷花淀、白鹭、丹顶鹤等,其景色犹如人间仙境,吸引着大批的游客。请结合生物学知识来回答以下问题:
(1)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的 ,从而阐明了 的统一性。
(2)地球上最基本和最大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分别是 、 。衡水湖属于湿地生态系统,是由 和 相互关联形成的统一整体。
(3)与白鹭相比,湖中的芦苇不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 ;与细菌相比,白鹭特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 。
(4)湖中的鱼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种群层次,原因是 。
(5)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事实或证据符合这一观点的是_____。
A.变形虫是单细胞生物,能进行摄食和运动
B.荷花的生长发育离不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C.当敌害来临时,丹顶鹤惊飞
D.芦苇离体的叶绿体在一定条件下能释放氧气
42(10分).科学家研究发现,水熊虫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生命力最为顽强的动物。水熊虫对不良环境有极强的抵抗力,当环境恶化时,水熊虫处于一种假死状态,代谢率几乎降到零,甚至能耐受-273℃冰冻数小时,直到环境改善为止。据研究,水熊虫进入假死状态时,它们的体内会产生大量由两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海藻糖。回答下列问题:
(1)海藻糖是由 元素组成的,为了探究它是否为还原糖,直接在海藻糖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但没有发生相应的颜色反应,能否说明海藻糖为非还原糖? 为什么? 。
(2)有人认为“海藻糖可以保护细胞,使细胞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请设计实验方案,用于探究此假设是否成立。
①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从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看,实验材料应选择 (多选)的动物细胞。
A.含有海藻糖B.不含海藻糖C.能够合成海藻糖D.不能合成海藻糖
②完善实验方案:
I.取适量步骤①中选择的动物细胞,等分成甲、乙两组;
Ⅱ.甲组添加适量含海藻糖的细胞培养液,乙组添加等量 的细胞培养液;
Ⅲ.两组均控制在 条件下数小时;
IV.观察甲、乙两组细胞的存活率。
③预期结果及结论:
若 ,则假设成立,海藻糖可以保护组织细胞,使其免受低温造成的损伤;
若 ,则假设不成立。
43(10分).在冬季来临过程中,冬小麦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如图为冬小麦在不同时期含水量变化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9月至12月,随着气温下降,冬小麦细胞中自由水含量 (填“升高”、“不变”或“下降”),出现这种变化的重要意义是 。
(2)冬天来临前,冬小麦细胞中的游离状态的水分子通过与 等物质结合,转化为结合水,流动性与溶解性降低,不易结冰,从而增强了抗寒能力。
(3)有研究表明,提高细胞液的浓度能使植物的结冰温度降低,因此随着气温下降,冬小麦细胞中可能出现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与此同时细胞内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 (填“增多”、“减少”或“不变”),从而提高冬小麦的抗寒能力。
44(10分).花生种子中储藏的物质以脂肪为主,并储藏在细胞的油体(植物细胞的一种细胞器)中。种子萌发时,脂肪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其脂肪酸和甘油又分别在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葡萄糖,最后转变成蔗糖,并转运至胚轴,供给胚生长和发育(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和脂肪相比,磷脂多了 元素。
(2)油料种子萌发初期(真叶长出之前;此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氧元素,请从脂肪和糖类的元素组成及比例角度分析其原因: 。与萌发前相比,萌发过程中的花生种子细胞内, 有机物种类的变化是 (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3)葡萄糖和蔗糖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能源物质,但是医生在为低血糖患者补充能量时往往采取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的方式而非蔗糖溶液,试从细胞吸收的角度解释原因: 。
(4)给家禽、家畜提供富含糖类的饲料,可以使它们育肥,原因是 。
45(10分).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只能从外界环境(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是 (填“必需氨基酸”或“非必需氨基酸”)。
(2)从某些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可以用来制作手术缝合线。手术后过一段时间,这种缝合线就可以被人体组织吸收,从而避免拆线的痛苦。这种手术缝合线之所以能被人体组织吸收,原因可能是 。
(3)鸡蛋、肉类煮熟后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其原因是 。
(4)蛋白质混合液中不同浓度的硫酸铵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蛋白质析出(或沉淀),随着硫酸铵浓度增加,混合液中蛋白质析出的种类和总量增加。某蛋白质混合液中的不同蛋白质从开始析出到完全析出所需要的硫酸铵浓度范围如表所示。
硫酸铵质量分数/% 15~20 23~30 25~35 38~40
析出的蛋白质 甲蛋白 乙蛋白 丙蛋白 丁蛋白
若要从蛋白质混合液中只分离出乙蛋白,则应将硫酸铵浓度控制在 (填范围)。
参考答案:
1-5.BDCBD 6-10.DBBBD 11-15.CBCAD 16-20.BDDDC
21-25.CACCD 26-30.DABCB 31-35.CCCBA 36-40.DABCB
41.(1) 统一性 生物界
(2) 细胞 生物圈 生物群落 无机环境
(3) 系统 组织、器官和系统
(4) 湖中所有的鱼包括很多种鱼,是多个种群
(5)ABC
42.(1) C、H、O 不能 因为没有水浴加热
(2) BD 不含海藻糖 相同的低温 甲组细胞的存活率显著大于乙组 甲、乙两组细胞的存活率都很低(或基本相等)
43.(1) 下降 避免气温下降时细胞内自由水过多导致结冰而损害自身,并提高植株抗寒能力(答到自由水得1分,答到抗寒能力得1分)
(2)蛋白质和多糖
(3) 增多 减少
44.(1)N、P
(2)脂肪不断转变成糖类等物质,而糖类分子中氧的含量远高于脂肪 变多
(3)蔗糖是二糖,必须要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而葡萄糖是单糖,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
(4)糖类会在家禽和家畜体内转变为脂肪
45.(1) 必需氨基酸
(2)组成动物和组成人体的胶原蛋白是相似的物质,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的胶原蛋白能分解为可以被人体吸收的氨基酸
(3)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
(4)23%~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