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0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30张)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产业区位因素
2025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标: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的区位因素。
3、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
因素
人文因素
气候
地形
水源
土壤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科技
(最主要因素)
气温 / 热量
光照
降水
昼夜温差
盆地、平原
适宜种植业
丘陵缓坡(<25°)
可开梯田
山地
发展林业or立体农业
高原
宜发展牧业
1.影响农业生产方式
若区域地形多样
,则有利农业多种发展
水热条件好的地区,若地势起伏大,
则可发展立体农业
美国小麦大型收割现场
日本乡下农民在耕作
2.影响机械化、规模化水平
美国平原面积广阔,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劳动生产率高
日本地形崎岖,平原地块狭小,只能用小型机械
我国江西省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
当地的农民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图3.4 江西省千烟洲的立体农业示意
Q:为什么千烟洲要采取这样的农业布局模式呢?
山地丘陵的立体农业
陡坡坡度大,容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
缓坡坡度小,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
沟谷地势低洼,容易积水,适宜发展鱼塘养渔业。
3.坡度对农业的影响
小于20°,发展大田种植业;
20°~25°,发展梯田种植业;
大于25°,发展林果业、林牧业
Q:雅鲁藏布江谷地能够发展粮食作物的原因?
谷地地势低平,气温较高,
且位于向阳坡和西南季风的迎风坡,水热条件较好
河谷农业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子
地形 地形类型 高原—畜牧业 青藏牧区、内蒙古牧区
平原——种植业 东北平原--商品谷物农业
丘陵——林业、立体农业 江南丘陵茶树、江西千烟洲立体农业
低洼积水——渔业 太湖渔业发达
地形特点 海拔 海拔高,热量条件不足,昼夜温差较大;
海拔高易冻害、海拔低易洪涝
坡向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热量高,光照足,但蒸发较大;阴坡反之
起伏 影响土壤厚度、肥力等
耕地面积 影响农业生产规模大小 我国南方水网密布,耕地破碎;北方平原面积广,耕地集中连片;平原地区种植业生产规模大,多采用机械化,山区种植业生产规模较小,不易实现机械化
②地形
二、农业区位因素
水田种植业
旱地种植业
畜牧业
仅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便于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
干旱半干旱区发展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③水源
二、农业区位因素
作,只有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坝子农业: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流水的冲刷使地表土层浅薄,地表水渗漏严重,不利于耕作,只有那些被当地人称为"坝子"的山间小盆地内有些小块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相对较好,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故称为坝子农业
水田种植业
旱地种植业
畜牧业
④土壤
二、农业区位因素
土壤的组成 作用
矿物质 由成土母质发育。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有机质 由植物提供。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水分 过多会造成土温下降,土壤缺氧
空气 过多会造成养分、水分不足,植物枯萎
类型 特点
砂土 通气、透水性强,保水、蓄水性能弱,保肥性能弱,但易于耕作。
壤土 透气、透水性能良好,且蓄水、保肥能力强,是农业生产的理想质地。
黏土 通气、透水性差,蓄水、保水性能强,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于耕作。
土壤的肥力、厚度、酸碱性、质地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状况,进而影响着作物产量,甚至也影响到作物的品质。酸性:茶树、柑橘。 碱性:枸杞、甜菜
④土壤
二、农业区位因素
典例讲解
方法点拨归纳:思维建模——农业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答题用语举例
自然条件 气候 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充足(不足);昼夜温差大(小);为××气候区,晴天多、光照强(雨热同期或阴雨天气多、光照弱)
地形 地形××,利于(不利于)农耕
水源 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土壤 土壤肥沃(贫瘠)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靠近(远离)××,市场广阔(狭小)
交通 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不足)
科技 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政策 政策支持(限制)
(影响农业类型及机械化水平)
(光热水、昼夜温差、生长(周)期等)
(土壤性质、肥沃程度及土层厚薄、温度和水分、土质等)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水源
④土壤 ⑤自然灾害
1.自然因素:
(充足与否、距离、水质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
典例讲解
(2023年全国甲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塞俄比亚人口超过1亿,农业人口约占80%,以小农户为主,农业是经济支柱。该国土地资源丰富,干湿季分明,绝大多数耕地只在湿季种植作物,灌溉农田比例小;工业基础及道路、供电等设施薄弱。近年来,该国引进灌溉农机具,但推广缓慢,图4试题埃塞俄比亚地形。
(1)评价埃塞俄比亚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条件和地形条件。
J2 沿海地区地势较平坦,利于发展灌溉农业
T2 沿海地区等高线比较稀疏
T3整个国家示意图看等高线相对密集,海拔在500米以上
J3 地形类型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大坡度大,不利于灌溉
~ ~~ ~~ ~~ ~
~ ~~ ~~ ~~ ~
T1 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干季易旱灾
T4 河湖众多
J4灌溉水源充足但分布不均
T5热带草原区
(2023年全国甲卷)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埃塞俄比亚人口超过1亿,农业人口约占80%,以小农户为主,农业是经济支柱。该国土地资源丰富,干湿季分明,绝大多数耕地只在湿季种植作物,灌溉农田比例小;工业基础及道路、供电等设施薄弱。近年来,该国引进灌溉农机具,但推广缓慢,图4试题埃塞俄比亚地形。
(1)评价埃塞俄比亚发展灌溉农业的水源条件和地形条件。
评价
利弊分析
水源条件
有利条件
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河湖较多,灌溉水源较充足
不利条件
降水较多,但季节分配不均,空间分布不均
地形条件
有利条件
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
不利条件
高原、山地所占面积比例大,不利于灌溉农业推广
官方答案:水源条件: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多,但季节分配不均;河湖多,地表水资源丰富(东非水塔),但空间分布不均;地形条件: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土地坡度大,不利于灌溉。
典例讲解
(影响农业类型及机械化水平)
(光热水、昼夜温差、生长(周)期等)
(土壤性质、肥沃程度及土层厚薄、温度和水分、土质等)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水源
④土壤 ⑤自然灾害
1.自然因素:
2.人文因素:
(充足与否、距离、水质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二:青花椒具有御寒、排汗、驱虫止痒之功效,也是川菜、火锅使用较多的调料。青花椒通常在每年6月到8月采收,采收后沾水易变质。近年来,直播等网络营销方式使青花椒鱼、青花椒鸡等以鲜青花椒为主要调料的美食走红,主打青花椒口味的餐饮店遍布全国,因此,该县的青花椒种植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得到提升。
Q:解释近年来巫溪县青花椒销往全国各地青花椒口味餐饮店的现象的原因。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交通
劳动力
政策
科技
青花椒口味餐饮店日常调料,市场广阔
交通运输发展
长距离运输
政府政策支持
直播等网络营销方式
提高知名度
保鲜技术水平的提升
防止腐烂变质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
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例子
市场 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农业生产由单一的种植业逐渐变为蔬菜、花卉、养殖等为主的多种生产
交通运输 提高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对易腐变质的产品影响大(园艺业和乳畜业等) 荷兰的鲜花出口空运到世界各地
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品的成本和质量 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地广人稀地区适宜机械化耕作等
政策 一般对农产品种类和种植面积影响较大 国家对于粮农的经济补贴和收购粮食等农产品的价格调整等宏观调控
科技 ①通过培育良种扩大农业区位选择的范围和产量;②利用作物栽培和水肥控制、温室大棚等技术,提高土地的产量和生产率;③利用节水科技,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④机械技术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⑤保鲜、冷藏技术和电商直播等技术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
其他 历史经验、农业基础、资金、地租、环境污染等
二、农业区位因素
价格低
成本低
反季节供应
品质品牌
生产成本
运输成本
营销成本
(劳动力价格、地租、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环保成本、管理成本、生产规模等)
——运输距离与方式等
国家政策
光照、热量、昼夜温差、生长周期、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病虫害等+科技+品牌效应
——人口多,经济发达
销量大
市场规模
——关税、宣传费用、网络销售、售后服务等
产品种类
影响农业生产的市场因素
Q:材料中反映出何种因素对农业的影响?
以前我国北方一到冬季,每家每户都要购买几百斤甚至几千斤大白菜存在家里,现在农民应用温室大棚技术种植蔬菜,即使在冬天也可以吃到新鲜蔬菜,再也不用储存了。山东寿光还成了全国的蔬菜基地。
科技包括培育良种、机械化、水利化、化肥农药、无土栽培、冷藏保鲜技术、灌溉技术等方面。
例如:
杂交水稻的培育和推广,
橡胶生产北界的北移,
温室农业
以色列的滴灌技术。
“蔬乐管”无土栽培技术
农业技术
生产技术
培育良种栽种
改良耕作技术
水肥控制
病虫害防治
农业信息化
市场营销
物流配送
环境保护
加强宣传,建立品牌
结合冷链运输,冷藏保鲜技术
影响成本、影响质量
技术装备
机械化
水利化
化肥农药
灌溉技术...
“蔬乐管”无土栽培技术
无土栽培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①提高空间利用率。
②便于运输、销售
③幼苗素质高,品质好
④降低劳动强度,节水省肥,减轻土传病虫害
⑤便于集约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缺点:
①更高的育苗设备和技术条件,成本相对较高。
②无土育苗根毛发生数量少,基质的缓冲能力差,病害若发生容易蔓延。
环境因素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的兴起;化肥、农药的使用影响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市场销量,也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形成生态上与经济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影响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
因素
生物:病虫害、植物量
地理位置
水量、水质、
时空分布
市场需求量、
空间市场:距离远近
时间市场:反季节、错峰上市
二、农业区位因素
方法点拨归纳:思维建模——农业区位因素答题模板
区位条件 区位因素 答题用语举例
自然条件 气候 纬度低(高),热量充足(不足);降水多(少);光照充足(不足);昼夜温差大(小);为××气候区,晴天多、光照强(雨热同期或阴雨天气多、光照弱)
地形 地形××,利于(不利于)农耕
水源 靠近(远离)河流,水源丰富(缺乏)
土壤 土壤肥沃(贫瘠)
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 靠近(远离)××,市场广阔(狭小)
交通 海陆交通便利(深居内陆,交通不便)
劳动力 劳动力丰富(不足)
科技 科技水平高(低);机械化水平高(低)
政策 政策支持(限制)
 (2021·广东高考)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西北内陆地区是我国三大产棉区。2020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和世界总产量分别达87.3%和20%以上,机械采摘率已达69.8%。下表反映三大产棉区不同时段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的贡献率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从自然因素考虑,影响三大产棉区棉花生长的共性条件是(  )
A.丰沛的降水    B.昼夜温差大 C.充足的光热 D.肥沃的土壤
(2)三大产棉区中对棉花产量贡献一直以面积为主导的是(  )
A.长江流域棉区 B.黄河流域棉区 C.西北内陆棉区 D.三大棉区皆是
(3)近年来新疆棉花产量在全国占比进一步增大主要得益于(  )
①土地资源丰富 ②沙漠化强度减弱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气候暖湿化加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产棉区      贡献率/%时段/年 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西北内陆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面积 单产
1950~1965 22.61 30.27 26.85 48.61 52.38 9.52
1965~1980 18.77 46.74 20.37 52.78 34.92 26.98
1980~1995 30.65 37.55 50.93 30.56 47.62 19.05
1995~2010 55.56 19.16 62.04 17.13 61.90 9.52
2010~2015 57.47 26.44 68.06 11.11 66.67 9.52
C
C
B
典例讲解
(2024年福建卷)因地制宜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必由之路。现将不同错落的区位条件划分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某村落要进行传统农业花卉种植,提供鲜切花配送服务,那么这个村落满足的条件最可能是( )
A. LCI B. L+C+I C. LC+I+ D. L+CI+
有利于花卉的种植和鲜切花的配送(易变质时效性要求高)
B
典例讲解
(2024年福建卷)因地制宜发展是乡村振兴中的必由之路。现将不同错落的区位条件划分等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 某村落满足L+CI+,为解决人才不足和运营低效等问题,实现旅游业加速发展,最适宜引进( )
A. 高新技术业
B. 食品加工业
C. 文化创意业
D. 仓储运输业
高新技术业需要大量高端人才和先进的技术设施,该村不适合,A错误
食品加工业关系不大,且该地交通系统不完善,交通不便,B错误
创意可以与当地旅游业相结合,创造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体验,能够有力地促进旅游业加速发展,C比较适宜
仓储运输业关系不大,且该地交通系统不完善,交通不便,D错误
C
【方法】区分主要因素、主导因素和限制性因素
新疆的长绒棉
主导因素:水源
城郊花卉业
主导因素:市场
以色列的无土栽培
主导因素:技术
青藏高原的青稞
主导因素:热量
主要因素:某一区域某种农作物发展所必需的所有因素,要完整、全面地列出。
主导因素:影响某种农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即没有这种因素该农业就不可能在该区域分布。
限制性因素:其他条件满足,唯有某一条件不能满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