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年10月联合质量监测试卷高二政治75分钟 100分一、单选题(共48分,请注意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1.(本题3分)“庄周梦蝶”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提出的一个哲学命题,它提出了人不可能确切地区分真实与虚幻的观点,向世人抛出了“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的哲学议题。该观点( )①体现了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思考 ②回答了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③否定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认识到物质和意识没有本质的区别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本题3分)名物学是研究事物及其名称的学问。名与物的关系十分复杂,其背后甚至隐藏着特定的时风和民俗。由于地有南北、时有古今,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情况比比皆是,弄清名物关系很困难,然而只有弄清了,才能避免误读文献。由此可知( )①不同时代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同②名物学研究无法回避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③研究名物关系最终是为了实现思维与存在的一致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的客观实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本题3分)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留下的一串密码,凝结着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社会生活长期观察获得的智慧,不仅指导古代劳动生产和生活,更折射出中国哲学的独特魅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立春:蕴含“阴阳转化、阴退阳升”,对于时空与阴阳关系的思考,彰显古人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玄妙智慧②惊蛰:寓意“春雷始鸣,惊醒蛰虫”,反映蛰虫受节律变化而复苏生机,这是用形象思维揭示了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③谷雨:意为“暮春时节,雨生百谷”,民间素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可见事物的价值会随着人的需要而发生变化④小满:隐含“小得盈满,不求太满”,中国传统思想认为“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启示我们要抓住机遇积极促成质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本题3分)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受灾地区山高谷深,道路受损,交通中断,我们无法阻止灾难发生,但我们的救援人员冒着余震不断、滚石横飞的危险,调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克服一切困难,用身体和绳索搭建起生命通道,尽快使受困群众得到转移。由此可见( )①只要不断解放思想,就能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②自然界具有极其神秘的力量,人的力量无法改变③善于把握各种条件,促成客观事物向前发展④人只有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实现改造世界的目标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本题3分)2024年以来,国产电动三轮车的海外订单持续增长。作为一款多用途车,电动三轮车既能载人又可拉货,与欧洲城市狭窄的街道和欧美农村地区的大农场有着很强的适配度。与欧美农场常用的皮卡车相比,用途相同的中国产电动三轮车,操作更加简便,产品性价比更高。从哲学角度看,国产电动三轮车走红海外的秘诀在于( )①立足实际情况,把握海外市场需求 ②着眼事物整体,统筹要素优化组合③抓牢主要矛盾,不断降低产品价格 ④发挥意识作用,根据需要建立联系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本题3分)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中法两国文化以各自的方式表达了共同的独立自主精神,这说明(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前提②不同国家之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③一般寓于特殊之中并且通过特殊表现出来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本题3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由航天员系统、空间应用系统、载人飞船系统、运载火箭系统、发射场系统、测控通信系统、着陆场系统、空间实验室系统。这八大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构成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整体。这说明( )①整体由部分组成,整体离不开部分 ②整体功能始终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③部分功能不同,但地位作用相同 ④事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本题3分)在2023年5月29日举行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言人林西强表示:近期我国载人登月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目标是在2030年实现中国人登陆月球;完成“登、巡、采、研、回”等多重任务,推动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向深空发展。目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已启动研制工作,包括新的长征十号运载火箭,月球着陆器,还有登月所需的航天服等。这表明(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②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循环往复④正确认识事物必须把握联系的多样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本题3分)在医学领域,人们长期以来以“心死亡”作为判断死亡的标准将被当前“脑死亡”所取代。“脑死亡”不再是一种理念,而是已经有了首次实践。当然,其中必然伴随着争论,但这毕竟是科学和理性的选择,是对人的生命的最大尊重,从哲学上看,“脑死亡”取代“心死亡”成为判断死亡的标准表明①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 ②正确认识的形成往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 ③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推翻和超越已确定的真理的过程 ④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本题3分)经过研制团队多年的付出和奋斗,2023 年4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风云三号G星。该卫星配置多套先进仪器,填补了国内降水三维立体层析探测数据空白,对于我国强降水监测预报预警、降水机理研究和支撑人工影响天气业务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表明( )①揭示降水机理和降水规律是发射卫星的根本目的②研制团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条件③发射卫星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④人类开展的气象监测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1.(本题3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单位主办的《2024中国·AI盛典》活动展示了许多人工智能创作的视频作品,为全球观众献上高水准的视听盛宴。借助多模态AI大模型,沉睡2000多年的兵马俑与当代歌手“跨时空同台”,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中的人物形象在数字世界里重归完整,短片《百家争鸣》拓展了人们对孔子、老子、韩非子、苏格拉底的常规想象。这表明( )①新质生产力通过实践活动转化为作品感染力和文化传播力②人工智能为作品创意提供新的源泉并丰富作品的文化内涵③劳动资料革新为优化劳动成果产出提供更有力的物质手段④科学技术带来的创新主体的拓展构成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本题3分)2023年6月28日,中国传媒大学举办2023届毕业典礼,全国首位视障播音硕士董丽娜发言。她用手轻抚着讲台上的盲文,自信大方的发言令人动容。“愿我们的心中有祖国河山,有社会大任,有世界格局,在各自的人生当中去成就自己,成就他人,也成就世界。”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顽强拼搏③对人生能否发挥导向作用取决于价值观正确与否④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本题3分)《我的阿勒泰》这一剧中,阿勒泰的壮丽风光如同一幅画徐徐展开,该剧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叙事,描摹了各族人民真实真切的生活状态,与角色一同思考生命与自然,将人文关怀倾注在诗意的画面中,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我的阿勒泰》( )①坚持了正确审美,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叙事之美、人物之美融入剧中②立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③深刻把握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为以后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动力④构筑了诗情画意的生活景观,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本题3分)近期,一位外国博主在游览长城时拍摄短视频中的一句“city不city”(可以理解为洋不洋气),让这句中英文混搭词成为网络热词。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开始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分享他们来华旅游的点点滴滴,当代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都被这些博主们以更为感性、亲切、自然的方式直观分享。网络热词“city不city”的走红( )①为中外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②展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③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④体现了网络文化的强大传播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本题3分)在2024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天,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二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如下图:数字阅读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方式,塑造新的阅读习惯,也有力促进了全民阅读。可见,数字阅读的意义在于( )①创新获取知识的方式,让阅读更加深入生活 ②丰富人民的视野,让阅读覆盖社会所有人群③拓宽阅读的受众群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④提高阅读的普及度,助力文化的推广和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本题3分)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文艺家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电视剧《山海情》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电影《北京好人》书写城乡社会医疗保障一体化战略,《天上掉下个UFO》讲述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 这些影片将国家战略跟人民福祉直接相连,生动诠释中国梦的内涵。这些优秀作品( )①彰显了中华文化胸怀天下、兼收并蓄②立足时代之基,反映时代风貌③使人民成为文化成果的享受者④为民族复兴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共52分)17.(本题10分)低碳环保、绿色办赛早已成为大规模国际性体育赛事的必修课题。2024巴黎奥运会努力走向“绿色”,巴黎奥组委的目标是确保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碳排放量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一半。运动员所居住的奥运村可容纳1.2万人,主要采用木材和低碳水泥建造而成,自然通风而不使用空调,确保每平方米的碳排放量低于传统建筑。赛后,奥运村建筑底层将被商铺取代,住宿区对外租售,周围设施改建为办公楼和学校,预计在2025年变成真正的社区。运动员卧室内摆放由纸板组装成的床,屋内只有衣架、床头柜、电风扇、木地板和白墙,床架和床垫赛后都将回收。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分析巴黎奥运会努力走向“绿色”的合理性。18.(本题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淮安,因运而生,因运而盛,被誉为“中国运河之都”。近年来,淮安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系统化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精心打造现实版“清明上河图”,全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让古老运河璀璨生光,一幅“水美淮安”的时代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完善运河文化保护体制机制。淮安积极构建把运河文化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在全省率先编制《大运河(淮安段)保护传承利用行动方案》,率先出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文物保护条例》,为大运河文化资源保护划定政策红线。创新运河文化生产经营机制。突出文化与经济深度融合,统筹推进运河与城镇、文化与产业的串珠成链,由线及面,建设名副其实的高效益经济长廊。深度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建成运河文化特色产业园区;实施“文化+旅游”,重构文化旅游产业链;放大淮安红色文化、运河文化、淮扬菜文化和西游记文化效应,推进淮安运河成为孕育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梦工厂”、充满文化魅力和发展动力的缤纷长廊。建立运河文化传承体系。深入挖掘大运河淮安段特色文化及其蕴含的时代价值,多方式传承、多角度展示,实现“一条河尽显淮安文化之美”。积极组建大运河文化研究中心,举办中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城市非遗展,承办中国大运河遗产保护管理论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座谈会等重大活动,不断彰显“精神家园”的时代价值。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说明淮安保护大运河文化的科学性。19.(本题20分)《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两百多年来,《红楼梦》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无尽的艺术魅力,引得一代代读者为之痴迷。而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的再创作,也让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近日,三部不同艺术门类的红楼题材作品相继亮相北京舞台,为红迷及广大观众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创新的舞台呈现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多“打开方式”。原创昆剧《曹雪芹》,以礼敬之心,展现文学巨匠曹雪芹的风骨与传奇,该剧打破了戏曲固有的程式性身段,大胆储蓄了民族舞、古典舞的抒情元素,以跨界融合的全新形式,表达出“向美而生”的情感与哲思,体现出昆曲艺术独有的精髓与神韵。根据87版电视剧《红楼梦》系列音乐重新编配的音乐会《京前红楼》,巧妙地将经典音乐作品与京剧融合再创作,用京剧乐队伴奏歌曲,让一众青年演员化身“红楼梦中人”,为观众奉献一曲京腔京韵与温暖情味交织而成的“红楼东府”。原创舞剧《曹雪芹》,在舞蹈编排和舞台呈现上进行了大胆创新,通过使用时间倒叙和时空交错手法,用抒情写意和直击人心的舞蹈语汇,再现了曹雪芹创作传世经典《红楼梦》的独特人生经历。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从认识论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什么需要有更多新的“打开方式”?(10分)对传统文化作品的再创作,应如何既保留经典的魅力,又更好地服务于当代?(10分)20.(本题12分)博物馆,是文化的“存储卡”,更是精神的“助推器”。目前全国备案博物馆达6833家,2023年我国的博物馆接待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五一”假期,“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一个博物馆就是一种解码器】文物里看中国,方寸之间,一览千年。一片甲骨,一些符号,让我们触摸到了3000多年前的中国。在博物馆的展厅内,观众们正利用AR眼镜体验“文物活起来”的虚拟世界;在互联网上,多场博物馆的导览、研学、讲座正在直播……历史文明与现代科技在博物馆的场域中碰撞、博物馆与美好生活有机融合;在中国港口博物馆的广场上,40余家摊位组成的好物市集让市民目不暇接,现场荟萃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等国内二十余家博物馆的优秀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年轻游客“打卡”。【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近年来,“到博物馆去”“博物馆之夜”逐渐成为一种社会新风尚。长沙简牍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开展“探秘简牍的清洗与保护”的活动,让学生们走近这跨越千年的“百科全书”;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当一回“小小考古学家”,动手考古挖宝,“穿越”到古代,体验在姑苏城的一日生活……孩子们开启时光之门,感受博物馆的奇妙。【一个博物馆就是一座交流桥】“十三五”时期,全国共举办近300个文物进出境展览。博物馆,成为我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通过约200件文物精品,向观众诉说着百年间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明“博物馆热”持续升温的价值。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A D A C B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A B C B D17.作答角度: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①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巴黎奥组委根据全球的气候情况,坚持低碳环保、绿色办赛。(3分)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巴黎奥运会坚持绿色办赛,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3分)③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巴黎奥组委努力减少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成为国际奥委会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试点案例。(4分)(只答原理不分析材料总分不超过4分)①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和优化趋向。(4分)②淮安立足建设高效益经济长廊整体,统筹推进运河与城镇、文化与产业的串珠成链;坚持系统优化方法,通过完善运河文化保护体制机制、创新运河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运河文化传承体系,系统化推进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6分)(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也是认识的目的。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优秀传统文化中原有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的呈现方式,能够让文化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5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创新呈现方式,有利于更好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让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光彩。(5分)(只答原理不分析材料总分不超过4分)(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要把握经典文化作品的精髓,增强对其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3分)②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3分)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努力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4分)20.①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殿堂。(可替换: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3分)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有利于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同时有利于建设文化强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3分)③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博物馆热”持续升温,有利于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弘扬民族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教育引导青少年更好认识和认同中华文明,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3分)④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博物馆热”持续升温能够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实现世界文化繁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让国外民众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3分)(若有其他结论言之成理均可得分)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年10月联合质量监测试卷高二政治.docx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