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3张PPT)第二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三节 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你听过8D魔幻城吗?没错,它就是重庆。世界上最大的山城。重庆盘龙立交桥重庆苏家坝立交桥在这里,百度地图,高德地图,纷纷罢工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停靠在8楼的2路汽车”,原来真的存在。重庆魁星楼广场你以为你在一楼。重庆魁星楼其实你在22楼!在重庆,你永远不确定自己在几楼!地表形态人类活动影响、制约适应、改造0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0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高原山地盆地平原丘陵陆地的地形地面平坦,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高原面平坦,边缘陡峻。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地面起伏较小,海拔在200-500米之间,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周围高,中间低。1、聚落指人类从事生产生活活动而聚居的场所。包括房屋建筑(住宅、商店、仓库、学校等)的集合体,以及与人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各种设施(生活设施:道路、街道、公园、广场、绿地等;生产设施:耕地、工厂、企业等)。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聚落 乡村 城市规模 小 大人类活动 农业活动为主 工商业活动为主人口性质 以农业人口为主 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用地类型 以农用地为主 以建设用地为主二者联系 一般而言,城市是由乡村逐步发展而成的 北方平原地区,受地形阻碍小,易于建设,村落往往规模较大,多呈现团聚型、棋盘式的格局,聚居的人口较多。北方某地区卫星遥感图团聚型棋盘式南方地区地形复杂的丘陵地区和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聚居的人口较少。南方某地区卫星遥感图条带式放射式组团式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在滇西北纳西族聚居地,有一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丽江。古城坐落在丽江坝子西北部,海拔2400余米,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两面比较开阔。源于玉龙雪山的玉河水,在城北玉龙桥附近被分为三股干流(东河、中河和西河)引入城中,再分多股支渠流贯大街小巷。古城、老街和纳西文化,造就了独具风情的高原水乡。1)丽江古城为什么冬无严寒,夏无酷暑?①古城纬度较低,且北面、西面的高山阻挡西北寒冷气流,所以冬无严寒;②古城坐落在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因此夏无酷暑。2)丽江古城的形成和发展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地形条件?①地处丽江坝子(小盆地),地势平坦,利于聚落建设;②西、北两面依山,可阻挡冬季风,东、南两面地势比较开阔,便于夏季风从东南进入;③小盆地地形利于源于玉龙雪山的水源在此汇聚,方便居民用水。图2-54 丽江古城平面图3、阅读下列材料,想一想,在塔里木盆地中,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河流和交通线路有什么关系?城镇的空间分布主要受地形和水源影响,城镇大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冲积扇、洪积扇上。这些地方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有利于城镇的形成和发展。城镇的发展促进了铁路和公路的建设,而交通的发展又进一步促进了城镇的发展。活动P49-501、北方平原区:规模较大,呈团聚型、棋盘式,人口较多2、南方低山丘陵区:规模较小,空间分布相对分散,人口较少5、云贵高原:多分布在相对平坦的山间盆地4、青藏高原:多分布在地势较低河谷地区3、西北地区:多分布在山麓冲积扇的绿洲上归纳总结二、地表形态对交通的影响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因素有许多,如自然因素中的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中的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尤为深刻。2)社会经济因素: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工农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等。在自然条件中,地形对交通线路影响尤为深刻。1、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文等;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交通建设的决定性因素。2、地形对交通线路形态的影响1、平原地区特征:一般呈网络状原因:①地形平坦,地形对交通建设的限制少;②人口和聚落稠密。2)丘陵、山区特征:公路多呈“之”字形分布原因: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减缓道路坡度。1、对比分析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上的交通线路密度。第三级阶梯交通线路密度最大,第二级阶梯次之,第一级阶梯最小。2、讨论我国地形地势与交通线路密度分布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我国的地势是从西向东逐渐降低,交通线随着地势的降低,密度逐渐增加。这是由于,地势较低的东部,分布着更多的人口,工农业更加发达,交通线路修建成本也比较低。社会经济的需求,是影响交通线路密度的主要原因活动P51图2-57 2015年我国交通线路密度分布实战演练:请设计一条从城市A到乡村B的公路。在修路的时候,你注意到了哪些问题?避免占用耕地尽可能多的连接居民点,方便人们出行河流沼泽山谷跨过河流时修建桥梁山谷中的道路应避开陡坡在陡坡上成“之”字形陡坡应避开沼泽地3、地形对交通线路选线(布局)的影响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的综合影响,①选择有利地形②避开不利地段③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④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4、交通线路建设的发展举例科学技术进步,人们掌握了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路一桥一隧相结合能够在崇山峻岭中和大江大河上修建现代化的交通设施我国的青藏铁路和港珠澳大桥,连接英国与法国的海底隧道科技进步使地形因素对交通线路的影响减弱图2-60 青藏铁路三大难题:高寒缺氧、多年冻土、生态脆弱地形地质水文气候生态自然条件交通线路修建社会经济人口资源城镇分布土壤决定因素制约因素科学技术保 障因 素工农业生产水平影响交通线路修建的因素02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01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直接塑造地表形态1、填海造陆对地形的影响:不仅改变了海岸线的形态,而且形成了新的人工地貌。利: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城市建设和工业生产用地。弊:加重海水污染,水质恶化,海洋生物生存空间变小,破坏生态平衡。图示迪拜棕榈岛2、开挖河道利:合理配置水资源,开挖运河促进经济发展,缓解洪涝灾害。弊:经济投入大,破坏生态平衡。图示京杭大运河某河段图示长江三峡水库3、修建堤坝、水库对地形的影响:会改变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从而改变下游河道的侵蚀、堆积过程及其形态,并影响冲积平原的发展。利:蓄水、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改善库区气候。弊:水质下降、诱发地质灾害、下游水量与含沙量减少。修建梯田4、修筑梯田利:蓄水、减少水土流失,充分利用坡地土地资源。弊:修筑过程易发生水土流失,破坏森林资源、生态平衡。图示云南曲靖梯田二、间接塑造地表形态影响植被破坏植被会加速地表侵蚀,植树种草能减缓地表侵蚀。引用河水、地下水大量引用河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使河流侵蚀、沉积状况发生改变。大量引用地下水,易发生地面沉降。1、人类活动既受到地表形态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2、此外,地表形态演化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3、人类对地表形态的改变有可能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4、人类必须认识和遵循地表形态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趋利避害,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向发展。总结:地表形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