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 古田一中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政治答案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 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 D C D B C D B B B B D C B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 D A C D B B D B B C C B第 II 卷 非选择题本卷 3 题,共 25 分。26.(8分)①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究竟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判断的主要标准,是看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3分)②与奴隶社会相比,原始社会已不能适应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了,已变成了落后的社会制度。(2分)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虽存在残酷剥削,但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这是历史的进步。(3分)27.(8分)(1)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3分)②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3分)(2)十月革命(或: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2分)28.(9分)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分)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4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2024-2025学年 古田一中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政治试题(考试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座号:_________ 考场号:__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等信息填写清楚。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涂入答题卡中。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保留。第Ⅰ卷 选择题本卷共 25 题,每题 3 分,共 7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高中的一节思想政治课围绕“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蒸汽机——资本主义社会”四个分议题展开,该思想政治课的最佳主议题是( )A.生产工具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 B.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向前发展C.生产工具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变化 D.生产力水平变化决定生产关系变化2.下列不属于原始社会生产力特点的是( )A.人们的生产经验很少,劳动技能很低 B.在生产劳动中,主要使用石器工具C.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D.劳动对象也非常有限3.下列对原始社会解体过程推导正确的是( )A.劳动者体力增强→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B.劳动者体力增强→个体劳动盛行→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C.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原始社会解体D.生产工具改进→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生产资料家庭私有→贫富分化加剧→原始社会解体4.人类社会依次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个阶级社会是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5.恩格斯指出,国家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获得了镇压和剥削被压迫阶级的新手段”。以下关于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国家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 ②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③国家最早是在原始社会出现的 ④国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封建社会中的农民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还要服劳役、交地租、从徭役。结合材料可以分析出( )①农民没有任何自由,地主占有其全部劳动成果②农民与地主的贫富差距是命运所归③地主阶级凭借其地位,使农民不得不屈从于其奴役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明朝中后期的景德镇民窑发展迅速,容纳了大量从附近农村游离出来的人口,“镇上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这说明当时的景德镇制瓷业( )①出现了劳动力买卖市场 ②发展水平极不稳定③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历时五年,从攻占巴士底狱开始到热月政变结束。在这次革命中,代表资产阶级的民主党人和共和党人一起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标志着(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 ②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结果③消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④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地主使用暴力大规模侵占农民土地的活动。13-14世纪时,就有一些领主开始强制围圈农民的公有土地为私有的牧羊场。从15世纪最后30多年开始,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创造的条件是( )A.形成了脑体分工 B.获取大量的自由劳动力C.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10.美国福克斯新闻网预测,在2024年,美国将经历比1929年经济大萧条还要严重的经济崩盘,这将对全球造成巨大的影响。美国经济正在走向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而且没有任何有效的解决办法。下列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认识正确的有( )①基本特征是生产相对过剩而不是绝对过剩 ②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③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巨大飞跃 ④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无法彻底克服的痼疾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某校高一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 )A.俄国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 B.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C.巴黎公社革命的发展历程 D.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12.1883年3月,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期中他作出的两大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这两大发现是( )①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剩余价值学说③唯物史观 ④《共产党宣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下列关于剩余价值学说的观点正确的是( )①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②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③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明了社会发展的道路④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从梁家河到中南海,《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习近平总书记不知道读了多少遍。他说:“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共产党宣言》这部经典著作之所以要“多看几遍”,是因为它(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③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④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背离或放弃马克思主义,我们党就会失去灵魂、迷失方向。这是因为(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中国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具体方案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找到了终极真理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世界社会主义有着500多年的发展历史,社会主义一路走来,波澜壮阔、跌宕起伏,既有高歌猛进,又有坎坷曲折。在这个进程中,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 )A.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从一国到多国B.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空想到科学C.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D.从一国到多国、从理论到实践、从空想到科学17.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无民族独立,内无民主制度,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国力衰微,社会混乱,人民贫困。这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 )①冲破封建制度罗网,实现多数人统治 ②照搬别国经验,走社会主义道路③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④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8.2024年是五四运动爆发105周年,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对于中国的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的意义在于( )①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 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③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④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从此,中国诞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毛泽东同志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使人民有了主心骨③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 ④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0.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物质准备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一致③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毛泽东同志《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 )①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③以推翻封建统治为革命终极目标 ④革命的前途是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 )A.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B.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C.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D.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23.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隆重集会,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 )①新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②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③我国实现了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一项项事关国家兴衰成败的抉择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党的八大召开( )①确立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②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③提出了我国由落后农业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变④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先例,犹如攀登一座人迹未至的高山,一切攀登者都要披荆斩棘、开通道路。”下列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①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②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③是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过程④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一次结合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第 II 卷 非选择题本卷 3 题,共 25 分。36.(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某政治教师在设计“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这一内容的教学时,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明辨是非、澄清疑惑、锻炼思维、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特组织了一场辩论赛。正反观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倒退。反方观点: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的进步。现正方提出如下论据:原始社会人人平等,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世外桃源般的美好社会;奴隶社会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社会极不公平。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设想你也参与了辩论赛,如果你是反方,将会如何反驳正方 37.(8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 1516 年英国托马斯·莫尔著《乌托邦》一书,从那时算起, 至今已逾 500 年。有专家将社会主义 500 年划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无到有的思想先声: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乌托邦》一书的发 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关于未来社会的一些积极主张 和天才预测,但他们的学说具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第二阶段是“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三阶段是“从理论到现实的转变:______________。第四阶段是“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亚十多国走上社会主义道 路”。 第五阶段是“从外国到中国实践: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 道路的探索”。第六阶段是“从中国创造到世界旗帜: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 引领世界社会主义的旗帜”。(1)为什么说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具有虚幻和空想的性质?(6 分)(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写出第三阶段中空格上的内容。(2 分)38.(9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雄鸡一唱东方白,万里山河换锦装。马列坚心谋幸福,人民作主感荣光。军容检阅多威武,鼓乐佾行尤激昂。从此乾坤时运转,天安门上国旗扬。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并说明这一重大事件对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答案.docx 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