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生物学科第一次考试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一、单选题(本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医生给低血糖休克病人在静脉内注射5%的葡萄糖溶液,其目的主要是( )A.供给全面的营养 B.供给能量C.维持细胞渗透压 D.供给水分2.关于人体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的扩散方向,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血浆→组织液→组织细胞 B.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C.组织液→血浆→组织细胞 D.组织液→组织细胞→血浆3.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④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B.②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C.②在轴突末梢的核糖体内合成后胞吐释放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或仍为外正内负4.某脑外伤病人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此病人受损的是大脑皮层的( )A.书写性语言中枢 B.听觉性语言中枢 C.视觉性语言中枢 D.运动性语言中枢5.下列关于体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淋巴细胞可以生活在血浆中B.体液中细胞内液较少,约占1/3C.体液主要包括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D.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可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6.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与人脑的高级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人脑的高级功能是指大脑皮层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功能B.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在小脑,维持生命的呼吸中枢在脑干C.患者若V区受损则看不懂文字,若视觉中枢发生障碍则看不见文字D.婴儿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有关7.血浆渗入组织间隙中的物质,大部分能被重吸收回血浆,小部分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的形成有利于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淋巴管堵塞会增大血浆渗透压,引起组织水肿B.淋巴液主要流入血浆,少部分渗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C.淋巴液可能直接来自组织液或细胞内液D.与血浆相比,淋巴液中含有更多的蛋白质8.下列与人体内环境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尿素、胆固醇、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C.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9.下列对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不受意识支配 B.二者都属于外周神经系统C.人体每个器官都同时受到二者的共同作用 D.二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10.现有刚制备的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图甲所示。现将神经置于类似细胞外液的溶液S中,图乙为坐骨神经连接电流表的示意图(电极a位于坐骨神经与腓肠肌接近一侧),静息时,指针的偏转情况如①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坐骨神经属于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B.根据图乙可以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进行传导C.适当升高溶液S中的Na 浓度会导致记录到的动作电位的峰值降低D.刺激坐骨神经某一点后,指针偏转情况只能如图乙中①→②→①→③→①11.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如图为膝反射示意图,其中①~④表示结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用适宜电流刺激A处,可产生膝反射B.伸肌收缩的反射弧为二元反射弧,其反射中枢是②C.膝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位于伸肌中D.用适宜强度的电流刺激B处,仅结构③上电位表指针会偏转,结构④上不偏转12.褪黑素(一种氨基酸衍生物)是由松果体产生的具有影响生理节律的激素。研究发现,补充褪黑素可改善由睡眠不足引起的肠道菌群昼夜节律稳态的失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松果体分泌的褪黑素调控生理节律的过程属于激素调节B.褪黑素分泌缺乏的病人可以通过口服该激素进行治疗C.褪黑素具有微量、高效的特性,一次补充可持续发挥作用D.睡眠不足可能会导致肠道菌群的节律失调,不利于健康1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酸菌中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B.细胞癌变后,甲胎蛋白含量增加,癌胚抗原减少C.激素都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D.细胞中的膜成分会发生更新14.下列哪种激素是由腺垂体分泌并作用于甲状腺的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C.甲状腺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15.当呼吸道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或化学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到延髓的相关中枢,进而会引起呼吸肌快速收缩、舒张,产生咳嗽反射。关于该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引起咳嗽反射的感受器位于呼吸道黏膜上B.传入神经兴奋部位膜内侧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C.兴奋由传入神经元传递给传出神经元必须经过突触结构D.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细胞内Na+浓度高于细胞外16.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乙、丙、丁B.甲中可含有抗体、激素、血红蛋白C.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D.急性肾小球肾炎会导致甲的渗透压减小,乙的含量增加17.在人体内,酶、激素、受体和神经递质四类物质共同的特征是( )A.均在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B.均由活细胞产生C.均是蛋白质 D.均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18.尼古丁对于机体生命活动的部分影响机制如图所示,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POMC神经元上有尼古丁受体B.饱腹神经元可能位于大脑皮层C.从图中可推知烟瘾者可能体型消瘦D.尼古丁最终使脂肪细胞产热增加属于神经调节19.运动摩擦可使表皮与皮下组织分离形成间隙,且间隙充满液体形成摩擦性水泡,主要发生在手掌和脚底“水泡”内层的皮肤红肿、湿热,有刺痛感。但往往几天后“水泡”会自行消失。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出现刺痛感的原因是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大脑皮层后形成痛觉B.“水泡”形成的原因可能是皮肤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红蛋白进入组织液C.“水泡”自行消失的原因是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将积聚于患处的液体排出来的方法不能使用针或剪刀直接将“水泡”戳破20.下列各级中枢功能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C.语言中枢的H区位于大脑皮层右半球侧面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二、不定项(本题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每题正确答案1至4个选项,少选得1分,多选、错选得0分)21.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B.③中的有氧呼吸产物可经过丙液进入甲液C.与乙液、丙液相比,甲液中蛋白质含量较多D.丙中只有少部分物质能被重新吸收回甲液中22.毛囊底部的黑素细胞来源于黑素干细胞,通过不断合成黑色素,保证正常生长的毛发保持黑色。下图显示压力调控的部分机制,其中箭头表示细胞迁移转化路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在焦虑、紧张等压力应激状态下,自脑部发出的交感神经占优势,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压上升B.据图中传出神经与黑素干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判断,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激素C.压力状态下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改变了黑素干细胞向表皮和毛囊的转移比例D.长期压力过大不仅会引起头发变白,还会使人面色暗沉23.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不可能发生的生化反应有( )A.蛋白质消化分解成氨基酸 B.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C.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D.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24.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其微小,但它们所产生的调节作用却非常显著,特别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基本生命活动来说,激素调节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下列关于人体内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口服生长激素可促进人体的生长B.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调控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胰岛素不足,血糖进入组织细胞产生障碍,引起脂肪分解加强,患者体重减轻D.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通过血液定向运送到靶器官25.实验一:摘除大鼠的垂体,该大鼠甲状腺萎缩,甲状腺激素含量显著减少;再给该大鼠注射垂体的提取物,可以部分地恢复甲状腺的大小。实验二:向动物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若向该动物的垂体中注射微量的甲状腺激素后,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明显降低。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一证明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进甲状腺形态恢复的物质B.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激素释放激素能直接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实验二证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D.实验二证明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能够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三、非选择题(共55分)26.血浆是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 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 (填“增加”“不变”或“下降”),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填“增加”“不变”或“下降”)。(3)血浆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要穿过 层磷脂分子。(4)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 、 。27.下图表示内环境各成分及其与细胞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也叫做 ,其中A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它在成分上与B的主要区别是 。(2)我国前几年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极低的劣质奶粉。导致其头部浮肿的主要原因是 。(3)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调节网络。28.下面图1是当A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E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D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在反射弧的结构中叫做 。(2)若在图1的B处切断,刺激A点,C处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状况是 (填“外负内正”或“外正内负”),该状态的形成是 外流的结果。(3)图2中①是 ,③是 。(4)图2中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作用于②时,②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会变 (填“大”或“小”)。29.蛙的屈腿反射是指刺激后腿趾尖导致两条后腿收缩的现象,下图为该反射弧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 ,判断理由是 。据图判断,蛙屈腿反射过程中,共需 处突触参与,①、②、③处释放的递质类型分别是 (“+”表示兴奋型,“-”表示抑制型)。(2)进行屈腿反射实验时需将蛙制备成脊蛙(无头蛙),目的是 。在不除去头部的情况下,脊蛙的上下行传导束能够传导感觉和 的冲动,将躯体各部分组织器官与脑的活动联系起来。(3)实验人员制备了若干脊蛙,用麻醉药(可阻断兴奋的传导)处理其中一侧腿的坐骨神经,在不同条件下分别刺激其左腿和右腿感受器,观察刺激反应,实验结果如 下表(“+”表示有缩腿反应,“-”表示无缩腿反应)。用药前 用药后5min 用药后10min 用药后30min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 左腿 右腿刺激左腿 + + + + — — — —刺激右腿 + + + + + + —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麻醉部位为 (左腿/右腿)坐骨神经。该实验 (能/不能)说明坐骨神经属于混合神经(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理由是。30.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路的示意图如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下面的横线上,分别写出A~D的正确答案:A ;B ;C mmol/L;D(2)直接感受血糖含量变化而发挥降低血糖作用的激素为 ,升高血糖作用的主要激素为 ,两种激素在人体血糖调节过程中相互 ,实现血糖浓度的平衡和稳定。(3)激素还可以接受神经系统的控制间接发挥作用,当血糖含量下降时,下丘脑的某个区域兴奋,通过 神经使 分泌 ,使血糖含量上升。31.人体下丘脑可以合成并释放一种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生长抑素(SS),它可直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 (TSH)的分泌。(1)下丘脑分泌的SS运输到达 (靶器官)发挥作用。此外,下丘脑还可分泌TRH即 激素促进TSH的分泌,TSH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TH)。人们将内分泌器官之间存在的这种分层调控称为 调节。(2)TH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 、提高 等作用。(3)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均可促进SS 的分泌,研究人员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了不同处理,测定其血浆中TSH水平,结果如下图。①与对照组相比,急性高血糖和药物A均使 TSH 的分泌量减少。实验结果说明SS对 TSH的分泌具有 作用。②从总体看,与药物A相比,急性高血糖对SS分泌的促进作用相对更 (选填“强”或“弱”),依据是。③由实验结果可知,在大约 30min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各组血浆 TSH含量均逐渐下降,请从反馈调节的角度推测志愿者血浆TSH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A B C C A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C D A D D B D B D题号 21 22 23 24 25答案 ABC ABC ABC ABD BD26.(1)血浆(2) 增加 降低(3)10(4)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7.(1) 细胞外液 蛋白质和无机盐 A(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分子(2)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血浆渗透压低于组织液渗透压,造成组织水肿(3)神经—体液—免疫28.(1)感受器(2) 外正内负 K+(3)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4)大29.(1) 感受器 A与传入神经元直接相连 5 +++(2) 排除脑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排除高级神经中枢的抑制作用) 上、下行神经束 运动(3) 左腿 能 用药后10min,刺激左腿感受器,左、右均不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已经被麻醉;用药后30min,刺激右腿,左腿也不再收缩,说明坐骨神经中的传出神经也被麻醉30.(1) 肝糖原 脂肪等非糖物质 3.9-6.1 CO2+H2O+能量(2)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抗衡/拮抗(3) 交感 胰岛A细胞 胰高血糖素31.(1) 垂体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分级(2) 幼小动物体的生长发育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 抑制 强 急性高血糖处理导致了TSH的分泌量下降更加明显。 促甲状腺激素的增加促进了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反馈抑制了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的活动,进而导致了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