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上杭二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
高二地理
考试时间:75分钟
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北京时间2023年11月1日上午,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的“雪龙2”号在上海启程,并于北京时间2024年2月5日抵达罗斯海新站(75°S,164°E)附近海域。图1为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在上海启程时,“雪龙2”号船身的影子朝向( )
A.西南 B.西北 C.东南 D.东北
2.“雪龙2”号抵达罗斯海新站附近海域时( )
A.南极各站中,罗斯海新站的黑夜最长B.地球公转位置在远日点附近
C.南半球正处于深秋时节 D.云南山洪预警等级较低
3.罗斯海新站进入极夜时,北京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35° B.40° C.65° D.70°
图2为某中学生地理研学时在一山地采集到的岩石标本,据此完成4、5题。
4.该岩石属于( )
A.沉积岩 B.变质岩 C.喷出岩 D.侵入岩
5.仅由此能推测,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上升运动 B.下降运动 C.火山运动 D.挤压运动
壶穴是出现在河流中的一种独特地貌,指基岩河床上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是急流漩涡扶带砾石磨蚀河床而成。壶穴是一种有趣的、极具观贫价值和科学意义的地貌契型。图3示意我国某河流中分布的壶穴地貌景观,据此完成6、7题。
6.推测壶穴地貌一般发育在( )
A.径流季节变化大的河流下游
B.径流丰富的河流中上游
C.河流出山口的山前地带
D.流速缓慢的河流入海口
7.下列地貌,常与壶穴地貌相伴分
布的是( )
A.冲积扇 B.牛轭湖 C.瀑布 D.江心洲
地球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和改造着地表形态,其相对强弱制约着地貌的发展方向。实地调查研究表明,图4剖面所在地区的地貌形成演化过程中,内力作用明显强于外力作用。据此完成8、9题。
8.该构造区富含油气资源,指出甲、乙、丙、丁中最有利的钻探部位( )
A.甲 B.乙 C.丙 D.丁
9.推测丁处山体高耸的原因是( )
①丁处所在岩层断裂上升,地势较高
②丁为背斜构造,岩层不易被风化侵蚀
③内力作用占主导,外力作用较微弱
④丁处岩石的性质与其他地方不同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
甲村地处横断山区,海拔约1620米,以坡耕地为主。如图5表示的是村内主体民居结构,除村内住宅外,村民大多在远处山上建有简易居所。据此完成10、11题。
10.如图民居建造架空层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炎热 B.岩性松软
C.地形崎岖 D.植被茂盛
11.村民另建简易居所主要是为了( )
A.就近耕作 B.物物交换
C.灾害避险 D.避暑休闲
图6示意某区域地质剖面,其中①指断层,
据测定该地玄武岩的硬度远高于各类沉积岩层,
据此完成12、13题。
12.该区域①②③④地理现象或事物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
A.④③②① B.④①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②③④
13.N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征是( )
A.含有化石 B.纯净如玉 C.气孔构造 D.层理分明
台风是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2024年第3号台风“格美”的中心于7月25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沿海登陆,其中心附近最大风速33米/秒,中心最低气压972百帕。据此完成14-16题。
14.热带气旋一般很少出现在( )
①南大西洋南部海域②北大西洋海域③北印度洋海域④南美洲西海岸附近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热带气旋中的暖湿气流受热扰动抬升后,能够继续上升的能量主要来自( )
A.水汽凝结时释放的潜热 B.气流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C.海面对空气的加热作用 D.地球自转产生的偏向力
16.台风“格美”对福建省的影响主要是( )
①加剧山洪灾害概率②强风导致海啸危害渔场
③缓解了“伏旱”灾情④台风中心强风破坏建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酒泉深居内陆,有航天发射的诸多优势,“神舟”系列均在此成功发射。除酒泉、太原、西昌三大发射中心外,我国还在海南文昌建设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是中国首个开放性滨海航天发射基地,也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低纬度发射场之一。
(1)描述图10中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征,分析甲地日照时数多的原因。(7分)
(2)分析文昌与酒泉相比在航天发射方面的突出优势。(3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陆地上的河流流速比较快,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流到宽阔的海洋后,流速减慢,泥沙就沉积在河口附近,积年累月,越积越多,逐步形成高出水面的陆地,即河口冲积岛。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历史演变图7。
材料三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
材料四 图8表示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
(1)根据材料一,说明形成河口冲积岛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
(2)描述材料二中古沙洲的生消变化过程。(6分)
(3)根据材料二,试说明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海岸线向近海移动速度减慢的原因。(4分)
(4)根据材料三和材料四,从板块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主要原因。(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蒙古气旋发源于蒙古国中东部地区,属于温带气旋。该国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西部多高山,中东部为地势平缓的高原。统计资料显示,蒙古气旋春季出现次数最多,冬季次之。如图9为某时刻蒙古气旋位置及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受蒙古气旋和大风的影响,局地出现大范围扬沙和浮尘天气,能见度不足300米。
(1)比较图中蒙古气旋两侧冷锋与暖锋锋面的移动速度,并说明理由。(6分)
(2)简析在蒙古气旋的影响下甲地此时的天气状况。(8分)
(3)与蒙古国西部相比,分析蒙古气旋春季多形成于中东部地区的原因。(8分)
上杭二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解析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B D C A A B C A B C A B B C A B
二、综合题(52分)
17.(10分)(1)年日照时数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2分)最小值位于东南部,低于2200小时,(1分)最大值在甲地,大于3600小时。(1分)甲地因深居内陆;位于柴达木盆地;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周围山地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任3点3分)
(2)文昌纬度更低,自转线速度更快,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1分);位于海南岛,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1分)周围海域广阔,发射更安全。(1分)
18.(20分)(1)流水堆积(沉积)作用(2分);海水的顶托作用(2分)。
(2)河口地区河流落差小及受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导致大量泥沙堆积,出露水面形成沙洲;(2分)河流不断挟带泥沙入海,泥沙继续堆积,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古沙洲逐渐和大陆相连;(2分)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岸堆积速度快。(2分)
(3)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水土流失减少;(2分)三峡大坝等水利工程截留部分泥沙。(2分)
(4)处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消亡边界(2分),板块间相向运动还在继续(2分),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导致青藏高原移动(2分)。
19.(22分)(1)冷锋移动速度快于暖锋。(2分)理由:此时蒙古气旋两侧地区等压线疏密不同,(2分)冷锋所处位置等压线比暖锋更密集,(2分)说明冷锋势力强于暖锋,移动速度更快。(6分)
(2)甲地位于冷锋锋前等压线较为密集区,风力较大;(2分)有扬沙,能见度低;(2分)位于冷锋锋前、暖锋锋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2分)无降水,比较干燥。(2分)
(3)蒙古国中东部地区多为高原地区,海拔较低(1分),春季升温快,气温较高,空气以上升为主,地面形成低气压(2分);蒙古国西部多高山,海拔高(1分),春季升温慢,气温较低,空气以下沉为主,地面形成高气压(2分),高气压东部吹偏西风,促进了蒙古气旋的生成和发展(2分)。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