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蝉教学目标1. 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2. 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3.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科学性与文学性兼顾的特点。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昆虫的感情,感受文中蕴含的科学精神。教学过程导入:1、自我介绍: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宜兴市行知实验学校的马老师。2、谜语激趣:炼化多年洞中藏,只为一朝展锋芒。褪去禅修色壳子,一曲高歌唱花香。这是什么?是的,这就今天我们要一起认识的新朋友——蝉。3、重新“观察”:从前我们认识它往往通过图片或者声音(出示图片),但是今天,我们要跟随一位新的学习伙伴——昆虫学家法布尔,一起来观察蝉的生活习性。项目一:整体感知,认识蝉的习性一、同学们,通过自读,你了解了蝉的哪些生活习性呢?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一)地穴情况(1)地穴是小圆孔形,孔口与地面相平。(地穴形状)(2)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没有土。(孔口尺寸)(3)隧道深度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隧道深、宽度和底部情况)(4)地穴常常建筑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是为了从这些根须取得汁液。(选址要求)(二)挖掘智慧(1)蝉善于利用顶上薄盖考察气候。(2)臃肿身体里的汁液,可抵御穴里的尘土,也能在掘土时喷洒在泥土上,使泥土成为泥浆,使墙壁更柔软。(三)蜕皮情况:幼虫蜕皮,先要寻求适当地点,还会表演奇怪的体操,脱皮前后颜色也会发生变化。第二部分:蝉的卵(一)产卵情况(1)产卵的地方——细树枝(2)产卵的方式——刺出三四十个孔(3)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4))遇到的危险——一种极小的蚋(ruì)(二)孵化的情况:成虫在小孔里产卵,卵孵化出鱼形幼虫,鱼形幼虫一到孔外就蜕皮,蜕皮后的幼虫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之处,当幼虫出现在地面时又要再次蜕皮,再慢慢长成成虫。教师小结:蝉在地上存活的时间只有五个星期,这短短时间内,它要学会离枝飞去,完成交配、产卵,然后等待死亡,而幼虫则要在漫长的黑暗中等待着。项目二:研读文本,发现语言精妙昆虫学家用科学的眼光观察,才让我们对蝉有了新的了解。再次细读文本,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的观察发现吧。第一组例:这小圆孔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第3小节)“约”是大约的意思,表示估计,作者估计了小圆孔的尺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同类句子:(1)蝉的隧道大都是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第4小节)(2)它在地面上出现的时候,身上常有许多潮湿的泥点。(第7小节)(3)大概要到十二点半才扔下它的皮飞去。(第11小节)(4)空壳挂在树枝上,有时可达一两个月之久。(第11小节)(5)它选择最小的枝……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第12小节)(6)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第25小节)小结:“约、大都、常常、大概”等表示限制的词语,都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使得对蝉的介绍更有说服力。本文语言科学、严谨,这是说明文的常见笔法。第二组:(1)其实,它干起活来简直像矿工或铁路工程师。(2)假使它估量到外面有雨或风暴……它就小心谨慎地溜到温暖严紧的隧道地下。介绍隧道时把蝉比作矿工、工程师,生动形象地表现蝉的聪明能干;介绍考察天气时赋予蝉人的动作和情态,将蝉刻画得调皮可爱。这些修辞手法的妙用,让人不由赞叹万物有灵。(3)它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在空中腾跃,翻转,使头部倒悬,折皱的翼向外伸直,竭力张开。把蝉的脱壳说成一种“奇怪的体操”,将蝉拟人化,生动而形象,赞赏之意溢于言表。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这些本就是难度系数极高的体操动作,不禁让人对蝉充满了敬佩。比较:“伸直”和“伸展”区别“伸展”强调动作;“伸直”,伸的最终程度和方向更明确。小结:看来,为了成功蜕壳,蝉必须使尽浑身解数才行。而一旦成功,迎来的便是新生!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法布尔笔下,蝉早已不是只会聒噪的小虫了,更像是集智慧和能力于一身的人;蝉的自然习性也变成了聪明人的选择。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这恰是许多说明文所没有的。(PPT)难怪达尔文这样评价:法布尔的著作是科学与诗的完美结合。项目三:知人论世,法布尔的科学精神那么,法布尔为何会比我们对蝉了解更多,说明更准确,语言更生动 (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法布尔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我们从法布尔身上找到了这些经验:(1)蝉的洞穴周围没有土、蝉出地面时身上有泥点 悉心观察 细致研究(2)七月、家门前的树上、使用放大镜 巧用环境 工具科学 满怀好奇 乐于探索(3)退壳半小时、飞离树枝约三小时、 不惧艰辛 耐心钻研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蝉卵会遇到的危险PPT法布尔说:“在对某个事物说‘是’以前,我要观察、触摸,而且不是―次,是两三次,甚至没完没了,直到没有任何怀疑为止。“《法布尔传》(杨金平译)(二)探究法布尔的科学探究步骤有了科学的精神,更要讲求科学的探究步骤。看看下列内容体现了怎样的科学探究步骤:(1)蝉为什么会产这许多卵? 发现现象、提出问题(2)是为了预防某种特别的危险 进行假设、设计方案(3)我经过多次的观察 反复观察、实验验证(4)危险来自一种极小的蚋 得出结论(三)探究法布尔的人文情怀1、老师还发现了一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1)蝉同他们一样聪明,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第4小节)(2)这是一个很好的昆虫家族。(第14小节)(3)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第15小节)(4)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的了。(第20小节)(5)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第26小节)2、(学生自由说说读出了什么情感)刚刚的朗读我们都不由自主加入了情感,在语音、语调、语速、停顿上都发生了变化。正如同学们所分析的,法布尔对蝉充满了饱满而丰富的情感:观察蝉挖掘与产卵智慧,法布尔满心自豪,充满感叹;看到虫卵受灾,不禁担心起蝉的命运;看到在微风中摇动的幼虫,作者欣赏蝉的奇妙;想到蝉一生漫长的黑暗与短暂的光明,则由衷赞美它来之不易的刹那欢愉。是啊,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要不是满心的欢喜,又怎能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3、法布尔曾这样说(PPT)你们撕裂动物而我研究活体;你们把它变成悲惨而可怜的物体,而我使它变得可爱;你们在拷问室和解剖室工作,而我在蓝天下观察,倾听知了歌唱;你们用细胞和原形质做化学实验,而我在昆虫高尚的行为中研究它们的本能;你们窥探死亡,我观察生命。在法布尔眼中,所有的昆虫都是自由的生命个体。他所要研究的不是卑微的昆虫,而是了不起的生命!4、这样的句子在文本中俯拾皆是。你还能发现哪些?(重点关注第17小节)可怜做母亲的对此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看到虫卵受灾,法布尔十分担心。然而,蝉只是顺着本能生存,作者不禁对这小小的生命满怀悲悯,充满敬佩。在抗争中找平衡,在牺牲中话成全,这是不是也是昆虫的一种生存法则呢?而观察着蝉的法布尔,是否也由“看众生”看到了自己?我们一起了解一些法布尔的资料。5、(PPT)补充法布尔的背景资料法布尔出生在贫苦人家,自学十二年取得双学士博士学位;教书二十余年,业余研究观察昆虫。达尔文肯定他的成就,教育部奖励他,然而他登上大学讲台的梦终生都没有实现。因为他几乎是在冒犯一切:权威、同行。他力主研究的昆虫本能的“自动智能”问题,招致“有上帝决定论者嫌疑”的非议。他用微薄收入来维持一个七口之家。他的心爱的小儿子就是在这贫病交加中死去的。教师:法布尔一生历经了贫穷之苦、丧子之痛、质疑之悲、冷落之哀。可他仍热爱生活,敬畏生命。这是多么温暖而博大的胸怀啊!6、总结法布尔的研究之道和科学精神(1)喜爱敬畏(2)科学方法《昆虫记》每一卷都是法布尔长期严谨认真观察与研究的结果。首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法布尔满怀好奇心,勇于探索,更乐于探索。更重要的是,他能用平等的姿态研究昆虫,用文艺的笔法记录点滴,用敬畏的心灵抒写情怀。其次,他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他悉心观察,用耐心与毅力倾情实验,才了解蝉的各种特点。法布尔的研究之道和科学探索精神真令人钦佩!项目四:拓展提高,跨学科培养探究精神恭喜大家,通过以上三个项目完成了这篇自读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蝉的地穴、卵,以及蝉的成长情况。但还有很多本文并未介绍。对于蝉,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学校少年宫“生命与科学组”成员在学完本文后就产生了不少疑惑:1、有同学想从科学知识探索角度对蝉进行进一步研究:(提示:发声、饮食、种类、区域分布……)(1)蝉如何歌唱?发声的器官是什么?所有的蝉都能鸣叫吗?蝉鸣叫是因为怕热吗?(2)唱歌肯定消耗能量。虞世南认为蝉“饮清露”?它真的以露水为食吗?(3)蝉到底有多少种类?分布在哪些地方呢?打开网页我已经搜索到不少的蝉的图片了。我真想把他们逐一标记在地图上。(4)蝉为什么要蜕皮?蝉蜕有哪些药用价值?2、有同学想从古代文化现象上对蝉进行考证:(1)我想考证一下,蝉翼到底多薄,古人为何要说“薄如蝉翼”?(2)我想从蝉的天敌角度入手,考证一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真实性。课后,请同学们自由组织探究小组,选择一个疑惑(或者自己提出其他设想)结合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自主搜集资料,完成一份项目调研报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