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提高防护能力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2 提高防护能力 教学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2024-2025学年秋季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9.2 提高防护能力
学习目标:
了解提高防护能力的重要性。
通过生活观察、探究与分享等活动,理解提高防护能力的方法。
体会生命的脆弱与坚强,掌握提高防护能力的具体途径,培养热爱生命的情感。
目标导学
课堂导入
教育部、公安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联合调查,全国每年约1.6万名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平均每天有40多名学生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这其中,除去那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以外,约有80%的非正常死亡,通过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专家惊呼:意外伤害正在成为我国青少年的第一杀手!
什么叫非正常死亡,能否避免?
除去那些不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和人力不可抗拒的重大事故以外死如死于食物中毒、溺水、交通或安全事故死亡为非正常死亡,这些死亡是通过预防措施和提高防护能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生活观察
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01
探究分享
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导致非正常死亡的因素和问题
探究分享
看图说话:对于图中的落水者和施救者的行为,谈谈分别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
在各种事故中,多年来,溺水事故一直是中小学生、幼儿园儿童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溺水事故一直是我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据统计,全国中小学生每年非正常死亡约有5一6万人,而因溺水事故死亡的有四万人左右,也就是说,平均每天约有近x名中小学生死于溺水事故,而在4月份到9月份这个数字就更大了。
①要有安全自护意识和危险预判能力,不到危险领域玩耍。②要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和技能,拥有自救和救他的能力。
笔记梳理
1.我们为什么要提高防护能力?
面对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我们要掌握有效的应对方法,拥有科学的自救和救他的能力,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探究分享
怎样提高我们防护能力?
02
生活观察
想一想:思考 这个事例给你哪些启示
9月16日7时30分前后,今年第13号台风“贝碧嘉”(强台风级)在上海浦东临港登陆,并一路向西横扫上海全境,被称为1949年有记录以来正面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贝碧嘉”登陆前后,上海一度经历了机场、地铁的停航、停运,高架道路封堵,外卖停送,城市的诸多常态职能短暂静止。与此同时,城运、水务、公安、交通、电力等诸多职能部门则第一时间启用“战时”职能,人力物力大量动员,正面迎击台风,
9月16日18时00分,上海中心气象台解除台风蓝色预警信号,台风“贝碧嘉”远离上海。很快,上海城市运行恢复常态,商业秩序回归有序,无受台风影响造成非正常死亡报道。

笔记梳理
二.我们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1.提高危险预判能力。自然灾害发生之前,往往有兆可循,危险大多可以预判;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危险预判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学习安全知识,见微知著,对潜在的危险作出科学判断,防患于未然。
探究分享
说一说:灾难自救自护方法你有什么好妙招?在生活中,我们如何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某地发生5.9级地震,当室内天花板将要掉落时,小洋迅速跑到墙角,躲在冰箱和斗柜之间的安全区域,等到安全后才逃出房间。小洋的学校每年都会进行应急演练,他知道当地震来临时,如果不能立刻撤离到安全空旷区域,可就近寻找牢固的掩体,如桌子、床、柜子等,躲在掩体与地面之间形成的三角区域内,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被楼板、墙体砸伤。在这次地震中,小洋就是根据演练中学到的方法来避险的。
思考
探究分享
说一说:灾难自救自护方法你有什么好妙招?
灾难自救自护方法分享大会
学习提示
发生地震灾害
1.如果在一楼或者平房,且室外比较开阔,可以力争迅速跑出室外。
2.室内避震,优先选择躲避在墙角处,亦可转
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储藏室、厕所等地。
3.或者躲避在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旁,如桌子、沙发、床等。
4.用衣服、枕头等护住头颈。
5.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学习提示
发生火灾
一、拨打火警电话“119”,说清火灾发生位置、起火部位、火势大小等。
二、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三、找到毛巾,用水打湿,捂住口鼻。
四、选择与火源相反的通道迅速逃生,不要乘电梯。
五、当各种逃生之路均被切断时,则应退回居室内,采取防烟、堵火措施,关闭门窗,并向门窗上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的时间。
学习提示
发生交通事故
1.使用安全带,保持固定,保护胸腹及头部。
2.车辆相撞时,应迅速用双手用力向前推扶手或椅背、两脚一前一后用力向前蹬,缓冲身体向前冲的速度。
3.若遇翻车或坠车时,应迅速蹲下身体,紧紧抓住前排座位的椅脚,身体尽量固定在两排座位之间。
4.相撞时切忌喊叫,应该紧闭嘴唇,咬紧牙齿,以免相撞时咬坏舌头。
5.汽车相撞发生火灾的可能性极大,所以撞击
一停止,所有人要尽快设法离开汽车。
笔记梳理
二.我们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2.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平时,我们应当积极参加安全演练活动。在危险来临时,保持头脑冷静,就近、快速逃离到安全地带;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以便求救和逃生。
探究分享
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急救常识 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我国每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人数有50多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医院外。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重要抢救措施。在最佳抢救时间的4分钟内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有很大的概率能够挽救生命
学习提示
1.踝扭伤
踝关节扭伤后,停止继续行走,不要揉搓、转动受伤关节,以免加重伤情。立即用冷毛巾或冰块敷患处,帮助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24小时后改为热敷。如果有内出血现象,最好用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如果有骨折现象,最好用夹板或木棍固定受伤处,并尽快就医。
2.眼睛进沙子
异物入眼时,最忌讳使劲揉眼睛、用干纸巾或用毛巾擦眼睛。正确做法是睁开眼睛,让同伴帮忙翻开眼皮,检查眼白(球结膜)下眼睑和角膜。如果异物在眼皮或眼白部位,可用纸巾蘸少许纯水轻轻擦去异物(在家时,最好用棉签沾少许抗生素类眼药水擦去异物);如果异物在上眼睑内、角膜处,或嵌入较深,则必须及时到医院处理。
3.鼻出血
鼻出血不要仰头,因为这样不但止不住鼻血,反而会导致鼻血被吸入口腔和呼吸道。正确的做法是用手指捏住两侧鼻翼 4~8 分钟,或用浸了冰水的棉球填塞鼻腔压迫止血。如果这些方法不能止血,应该立即去医院就诊。
4.烫伤
一旦发生烫伤,应该立即用冷水冲洗或冷敷烫伤部位,持续15分钟左右缓解疼痛,减轻烫伤程度。不能擅自在伤口处涂药,更不能用涂酱油、植物油等土办法处理伤口。如果烫伤处有水疱,不要挑破,要用干净纱布覆盖,然后去医院处理。
5、猫狗咬伤
一些人被动物抓咬后,身上只留有牙印或爪痕,认为没伤口就不必处理,这种做法其实是很危险的。因为牙印或爪痕可能造成肉眼看不到的皮肤损伤,狂犬病病毒也有可能从伤口侵入。注射疫苗要及时、足量。患者必须在咬伤当天,咬伤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第30天各肌肉注射一支疫苗。一定要注射在上臂三角肌或大腿内侧,不能注射在臀部,以免影响疫苗效果。
笔记梳理
二.我们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3.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如果我们能在平时多掌握一些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在需要紧急救护时,就不会束手无策,并可以争分夺秒地施救,为挽救生命赢得宝贵的时间。

守护生命,我们要提高防护能力,提高危险预判能力,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一定的自救和救他的能力,掌握一定的自救自护方法,增强安全意识、自 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建构体系
提高防护能力
为什么要提 高防护能力?
如何提高防护能力
①提高危险预判能力
②提高避险和逃生能力。
③学习防护和急救的知识与技能。
自救和救他
及时训练
1.2024年5月16日,智汇社区党支部联合贵州城市职业学院医护学院师生志愿者,共同开展了主题为“急救科普进社区,点亮生命‘救’在身边”的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活动。下列对开展此活动的看法正确的有( )
①有意义,因为人们在生活中可能遭遇一些意外
②没作用,现实世界瞬息万变,开展此类活动属于纸上谈兵
③应提倡,帮助我们保护自己的生命,救助他人的生命
④很实用,掌握救护方法可以确保在生活中一帆风顺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D.
及时训练
2.小刘和一群朋友在山区露营。夜晚时,小刘注意到上游天空变暗,雷鸣不断,小溪水位也在迅速上涨。她凭借经验判断可能是山洪爆发的预兆,立即提议大家撤离到高处。不久后,山洪爆发,席卷了整个山谷。由于小刘的及时预判和大家的迅速撤离,所有人都安然无恙。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刘能预判危险,说明她比其他人聪明
B.一些人为事故,经过得当考虑,本来可以避免
C.所有的自然灾害发生之前,都有兆可循
D.平时要主动学习安全知识,防患于未然
C
及时训练
3.下面漫画警示我们青少年( )
A.各类踩踏事件,发生在所难免
B.完善法律法规,根除安全隐患
C.远离公共场所,确保生命安全
D.学习自护方法,避免人身伤害
D
及时训练
4. 秋季开学第一课,我市多所学校围绕防范灾害、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方面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应急演练和宣传教育活动。 以下自我保护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地震时应立即乘坐电梯,携带贵重物品迅速撤离
B.发生火灾时不乘电梯,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逃离
C.遇到暴雨,贴近电线杆,沿着路灯、下坡道行走
D.在房间闻到浓重的煤气味,首先快速拨打电话求救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