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41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41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41张PPT)
视频: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2024年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27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不懈奋斗。
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
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习近平等为受表彰的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代表颁奖。
为什么要为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的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颁奖?
7.1 促进民族团结
九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民族概况,能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大家庭,拥护国家的民族政策。
道德修养:通过了解民族政策,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法治观念:通过学习民族团结的知识, 能够自觉反对民族分裂,不做对民族团结不利的事,自党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责任意识:通过助力民族团结,能增强自觉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增强责感和使命感。
01
民族大家庭
考考你:你能说出我国哪些民族?
视频:56个民族代表传递国旗
①民族国情: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和分布特点?
我国56个民族分布图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总人口约14亿,汉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89%,大约1.25亿人,但分布区域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
①民族国情: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
②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分布格局)
1、我国的民族国情(现状)和分布特点?
思考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了哪些原则?
民族平等
全国两会代表的构成:
全国人大代表来自各行各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构成为例:2977名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42人,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占代表总数的14.85%……
2023年8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乌鲁木齐专门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总书记指出,要扭住工作总目标,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民族团结
习近平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作汇报
思考:材料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援藏工作。1994年,中央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拉开了对口支援西藏的帷幕。30年来,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中央组织部会同有关方面先后组织选派10批、近1.2万名援藏干部人才进藏工作,奋战在雪域高原各地。
2023年夏天,在国家能源集团援藏项目支持下,铜龙村实施了“零碳”美丽乡村光伏供暖试点项目,在40户牧民群众的住宅屋顶架设光伏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供暖,每家每户都安装了电暖气片,当地群众迈入了清洁、高效的现代化供暖生活。
山东援藏工作队打造雅江北岸生态示范区,完成造林4万亩,栽植苗木288万余株,建设绿色走廊林网、水渠100公里。
2015年以来,中央组织部会同国家卫健委、教育部及对口援藏省市,先后创新开展医疗、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拓展开启“小组团”援藏。以医疗为例,逐步实现400多种“大病”不出西藏,2400多种“中病”不出市地,常见“小病”在县级医院基本就能得到及时治疗。
2023年夏天,广东省珠海市青少年交响乐团、合唱团在西藏林芝多地演出,与林芝的同龄人欢聚一堂;同年12月,林芝170余名青少年到达珠海,送去藏家歌舞,再续半年前结下的“山海之情”。
......
各民族共同繁荣
团结携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对口支援西藏工作30年
思考:对口支援西藏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什么?
思考: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什么制度?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先后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前提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
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
≠居住
注意: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①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汉族人大代表
火眼金睛
你觉得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
民族不同
地域不同
信仰不同
习惯不同
相同
权利
义务
社会地位
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
3.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①社会地位: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权利义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视频: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民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4.为什么要加强民族团结?
02
家和万事兴
一个都不能少!习近平看得重之又重
2023年12月14日,在广西南宁名为蟠龙社区的多民族聚居社区里,习近平再次强调了“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十八大后,习近平三次赴广西考察,“民族”是他必看、必谈的问题。“脱贫攻坚工作做好了,边疆稳定、民族团结就有了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次广西之行,习近平对于民族问题的论述各有侧重,但他对“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关注却一以贯之。而若将时间轴拉长,观察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赴民族地区考察的足迹,这种一以贯之的脉络则更为清晰。
  2013年11月,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的习近平看望了苗族贫困村民。那次考察,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从十八洞村的苗寨出发,中国的脱贫攻坚进入全新历史阶段。
三年后的2016年7月,习近平来到宁夏,他深入回族贫困户家中了解脱贫措施的制定和落实情况,到生态移民点考察移民搬迁脱贫工作等。那次宁夏之行,习近平强调,“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能落下”。
2020年11月,中国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2021年4月,在广西民族博物馆考察时,习近平说,“现在全中国56个民族都脱贫了,兑现了我们的庄严承诺。但我们还不能停步,接下来要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迈进,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加油、努力,再长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发展?
视频:关注重庆,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经济方面、民生方面、文化方面)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
西部大开发战略
兴边富民行动
对口支援
经济方面:
①经济: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6.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对口支援
西部大开发战略
兴边富民行动
西藏基本医疗全覆盖
西藏每个乡镇都有卫生院,卫生人员平均超过7人; 5277个村有卫生室,基本实现绝大多数“小病”在乡镇解决的目标。遍布城乡的医疗卫生网,让高原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人均寿命由1951年的35.5岁增加到2019年的71.1岁。400多种较大疾病不出藏就能治疗,包虫病、大骨节病、先天性心脏病、白内障等曾经肆虐西藏的疾病得到历史性消除和防治。
②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派遣援藏教师
积极的就业政策
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视频:中国的文化自信——任何国家都偷不走的底蕴
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藏戏
壮族三月三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回族开斋节
文化方面: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藏医药文化
赫哲族鱼皮画
羌族日麦节
苗族刺绣
③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藏历年
文化传承
民族文化交流
6.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经济: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②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③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1)思想上: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主动关心帮助其他民族的同学;
(2)学习上:学习有关的民族政策、方针,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行动上: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②了解和宣传相关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团结的意义;
③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④在日常生活中,要与少数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等等。
补充:青少年应该如何促进民族团结?
课堂小结
7.1 促进民族团结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家和万事兴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1.经济: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初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进民族交流。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措施
课堂练习
1、(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2023年11月,我国第22个自贸试验区——新疆自贸试验区挂牌成立,这是我国在西北沿边地区设立的首个自贸试验区。它的成立( )
①有利于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
②反映了党和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③反映了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课堂练习
2、(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这句话告诉我们( )
①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②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③各族人民手足相亲,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④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3、(2024.辽宁.中考真题)
西藏民主改革65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取得了经济文化繁荣、社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良好、人民生活幸福的历史性成就。这表明我国( )
①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④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下节课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