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论述题解题技巧及典例分析 课件(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论述题解题技巧及典例分析 课件(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初中历史论述题
答题技巧
典例分析
观点论述题
论述题题型解读
观点:陈述性历史评价
(史实+评价)
论述:史实+ 史论(史实的地位、作用、影响、意义)
结论:紧扣观点,适当升华
(一)题中有观点(论点)
找出材料开头给予的核心关键词,加连接词,如(促进、有利于、加快、推动、适应……)组成观点,即一句肯定式的陈述句,不能写成短语、名词或疑问句,不要过长。。

如何提取观点
如:20.先进思想得到解放,能够指导社会实践,社会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继承和改造希腊罗马文化,汲取城市文化、民间文化的优秀成果与唯名论的斗争传统,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宣扬人文主义核心思想,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
材料中开头的核心词语“思想得到解放”“社会不断进步”。找到了核心关键词是“思想”“解放”,再用连一个接词“推动”组成一句完整的肯定式的陈述句。即为观点(有的说为论点也行是一样)。
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如何提取观点
(二):题中无观点(论点)
阅读材料时注意提示性文字,选取其中与材料关联的核心词,加以情感态度明显的词句,提炼成观点。
20.古今中外,法制体系在历史变革中不断发展,政治文明的历程不断拓展。
材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先后经历内战、共和、军事独裁、王朝复辟等阶段,直至1688年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限制国王行政、司法等权力,英国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近代民主制度——君主立宪制。 ——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中的提示性词语“法制体系”“政治文明”和“《权利法案》”“近代民主制度”,结合材料提炼成观点。
观点:法制建设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如何进行论述
论述要求:
①选择史实,找论点(观点);
②史论结合,以史实为基础,以观点为核心,论从史出,论述全面;
③必须有两个史实论证支撑观点(一般材料都能找到),如果题干要求材料之外的史实,即按要求答题。
具体论述方法及格式:论述①材料中所涉及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影响,把其中最能证明观点成立的内容加以概述。(材料中找得到的史实)
论述②所学知识中能印证观点的内容(史实十作用/意义/影响)等进行归纳,做到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史实(历史事件:最完整的表述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例子: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了模仿我国唐朝典章制度的改革——大化改新。
史论(事件评价:地位、作用、影响、意义等)例子: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论述: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进行了模仿我国唐朝典章制度的改革——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促进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

如何进行论述
典例
结论升华观点
材料论述题必须要有结论(或叫结语),即升华观点。结论要体现对论题的概述和升华,注重与社会时政话题结合。

如何进行升华
综上所述(或由此可见),说明(有时可省略)十重申观点,所以要怎么做(认识/启示类语句,体现出家国情怀。)
比如,由此可见,说明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所以要不断解放思想,使先进的思想指导社会实践,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初中常考的五大类材料论述题结论(结语)总结如下:
①思想解放类:不断解放思想,使先进的思想指导社会实践,从而推动社会发展。
②对外开放类:对外开放是社会进步重要推动力,中国要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重视区域合作,与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③改革类:要不断改革创新,经济才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或改革要立足国情,实时调整政策方针,实事求是)。
④科技创新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当制定积极的政策,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⑤民主法制类: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全面依法

如何进行升华
1.改革、革命类观点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2) 改革是国家富强的重要途径
(3) 改革旧制才能顺应时代潮流
(4) 只有变革旧制才能长治久安
(5) 墨守成规只会停滞不前
2、政治制度类
(1)制度创新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
(2)先进的社会制度促进社会发展
(3)腐朽的社会制度必然走向衰亡
(4)制度建设重于器物变革
3、民族振兴类
(1)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前提)
(2)只有改革创新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思想解放
(1)思想解放是国家进步的重要动力
(2)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发展
5、科技类
(1)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
(2)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
(3)科技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4)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6、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对后世影响深远
7、对外交流
(1)对外交流促进文明发展
(2)对外开放促进文化繁荣
8、国家统一
(1)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









普遍性的历史理解与认识
①因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②杰出人物推动历史的发展;
③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④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或者说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⑤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⑥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以上这7个观点也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基本历史素养。
也可作观点:
文明、文化类示范一:大河文明(东方文明)、海洋文明 (西方文明)
观点: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多源性。
论述:世界文明的起源是多源的,文明起源于多样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民族传统中,它造成各地域、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类型。孕育出了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如中国文明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文明属于海洋文明。不同起源的文明创造了不同的文明成果,中国的甲骨文使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建筑的典型代表,对于现代欧洲的建筑风格影响至今。
结论:世界的文明起源是不同的,不同起源的文明创造的成就显现了各自的独特魅力,我们要承认差异,相互学习,加强文明交流。
【常用观点示范】思想解放类:文艺复兴、启蒙运动
观点: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
论述:14世纪中叶意大利最先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提倡人文主义、反对教会神权至上的新文化运动,它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欧洲思想文化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8世纪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提倡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场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结论:综上所述,先进的思想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接受先进思想,坚持思想创新。
改革创新类:大化改新、商鞅变法
观点: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
论述:公元7世纪,日本仿效中国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公元4世纪,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结论:综上所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典例分析
拜占庭帝国颁布《罗马民法大全》
(2)观点:完善法制建设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保障。
论述: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主持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从中可以清晰了解古巴比伦社会,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公元前450年在平民与贵族的斗争中,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有利于罗马共和国社会的稳定。529年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整理了《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统称《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结论:综上所述,人类法制建设源远流长,不断完善法制建设适应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稳定社会秩序,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