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看老虎不同待遇,讨论人地关系思想:1、远古时期,古人类惧怕老虎2、古代武松打死老虎被称为英雄3、现代“武松”打死老虎,要被判刑4、设立自然保护区,给老虎建立家园第五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采集-狩猎社会人与自然原始平衡农业社会朴素的人地思想工业社会人地矛盾激化和谐论出现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信息社会(后工业社会)生态、低碳、绿色、循环、可持续1)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①大坝挡住了鲑鱼溯河洄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②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物失去了栖息地③该地区纳入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想怎样的转变?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活动 P128-1291、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强调发展要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资源环境承载力、经济和社会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条件基础目的2、原则010203公平性原则是指本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持续性原则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共同性原则是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发展的总目标,需要各国积极参与,采取全球共同的决策和行动1)转变发展观念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环境持续承载相协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把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尺,忽视人文的、资源的、环境的指标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忽视自然界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发展模式:以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消费水平为目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耗粗放型)清洁生产、文明消费(高效集约型)资源节约型社会世界上60%的地区淡水资源不足,40个国家严重缺水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工农业)生活用水量大浪费、污染严重措施:空间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不均:修建水库工农业推广节水技术治理污染海水淡化合理开采地下水②环境污染的治理滇池水华现象环境友好型社会③生态保护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过度开采地下水,诱发地表塌陷、沿海海水入侵措施:回灌地下水三、公众参与,从我做起1)对我国的基本国情,你是怎样理解的?2)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哪些问题?3)议一议,国家为何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人口基数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和城镇化取得了辉煌成就,但也付出了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持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完成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划定工作,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活动P138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由于人口基数大,各类资源需求量大,工农业产品需求量大,经济规模大,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产生巨大的压力,虽然取得了辉煌成绩,但是也付出了巨大资源和环境代价。传统高消耗、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必然无法推动我国的持续发展,所以转换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2)环境污染问题、生态破坏问题、资源短缺问题3)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基本国情,目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城镇建设用地不断扩张,耕地面积不断被蚕食,环境问题突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规划、节约土地,推动城市集约化发展、经济和环境可持续与均衡发展;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施强制性保护,有利于保持良好的生态系统,改善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构建国土生态安全格局。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概念和内涵原则与目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转变传统发展观念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公众参与,从我做起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小结2017年9月1日,太湖结束了长达7个月的封湖禁渔期,迎来了秋汛开捕的第一天。读太湖流域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完成1~2题。1、太湖定期禁渔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 D.阶段性原则2、太湖定期禁渔,可以( )A.控制污水入湖,改善湖水质量B.保证渔业资源持续利用C.调节太湖的流量,从而减少旱涝灾害D.让农民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种植业生产课堂训练BB3、循环经济是低碳经济的重要形式之一。循环经济旨在生产过程中对物质资源循环高效利用,实现无害、减量排放。天津市采用了许多循环经济的模式。在下列经济活动中,不属于循环经济的是( )B4、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能正常生长的生态共生效应。读图回答下题。1)下列地区最适合发展“鱼菜共生”模式的是( )A.黄土高原 B.长江三角洲 C.湟水谷地 D.河西走廊2)“鱼菜共生”模式的优势有( )①解决鱼塘水体富营养化问题 ②蔬菜可从鱼塘中汲取养分 ③鱼类主要以蔬菜的根系为食 ④丰富农产品供应,增加农民收入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BC5、读某地制糖工业清洁生产流程示意图。1)清洁生产的主要优势是( )A.提高了蔗糖的产量B.提高了蔗糖的质量C.减少了废弃物排放D.提高蔗糖生产速度2)该清洁生产模式最可能分布在( )A.东北地区 B.华南地区C.西北地区 D.华北地区制糖工业的清洁生产流程C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