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济南一中2024级高一10月学情检测政治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A A C D C D B C A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D D A D C A D A C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D A D A D C D B D二、主观题31、【答案】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题中观点有其合理性。(2分)②它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 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③1956 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所以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的观点是错误的。(4分)32.【答案】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2分)②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举起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成为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4分)③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4分)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2分)⑤面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崭新历史课题,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2分)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2分)【答案】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分)②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4分) ③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4分)④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证明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分)⑤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济南一中2024级高一10月学情检测政治试题说明:本试题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7页,共30题,第Ⅱ卷为第8页至第8页,共3题。请将答案按要求填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其它位置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共60分)一、单选题1.下图是1985年出土的“夹砂陶鱼鳍形足鼎”,用耐高温的夹砂红陶制成,敞口,平唇,束颈,斜腹下垂,平底。鼎在古代是用来烹饪、储存的器具,最早以陶器的形式出现。下列活动符合该文物所处时期特征的是( )①原始畜牧业农业开始出现,人们有了定居的地方②成立氏族议事会,一切大事由氏族全体成员决定③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不得不平均分配劳动产品④生产工具和牲畜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得以确立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殷商贵族“尊神事鬼”,不惜大量杀死活人以祭祀死人。在安阳殷墟中,人们发现的人祭大坑数不胜数,这都说明商代对用人祭祀达到了痴狂的地步。统治者通过尊神祭祀活动,为自己的现实生活披上神灵的外衣,实现权力的神圣化,从而控制普通民众。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奴隶社会存在着残酷的阶级对立 B.祭祀的出现意味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C.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历史上的倒退 D.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是奴隶社会的基本矛盾3.2023年9月26日,“凝视三星堆一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幕。该展览聚焦商代晚期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展出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据此可推测,三星堆遗址所处的时期( )①一些近亲的氏族构成了部落 ②人类摆脱了蒙昧野蛮的状态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④存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生产力发展表现在:铁质农具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水利工具有了较大发展,手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判断一种社会形态代替另一种社会形态是否进步的主要标准是看( )①是否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发展模式 ②国家发展是否受到外来因素制约③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④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据清代史书描述,道光皇帝的御膳房有金银器皿3000多件,仅皇帝一顿饭的花费,就相当于5000个农民一天的生活费用。在我国封建社会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种田的,吃米糠;纺织工人没衣裳;建筑工人住窑房。”形成这种鲜明对比的根源在于( )A.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等级森严,压迫深重B.富者的生产能力较强,贫者的生产积极性不高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统治阶级占有大部分劳动成果D.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6.大量商品堆积如山,卖不出去,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量农场主叫喊生过剩,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棉花、布匹烧掉,把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这一现象的出现( )①表明社会生产的商品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出现了绝对过剩②其根本原因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③表明生产力高度发达导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④会使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严重制约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自2023年3月份以来,由美国硅谷银行倒闭所引发的银行危机在不断发酵。2023年5月1日,美国第一共和银行被关闭,由银行业监管机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接管。据《今日美国》报道,美国近190家银行面临倒闭的风险。在金融发达的美国,银行掀起倒闭风潮( )①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②一定程度上反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绝对过剩③不仅会重创美国经济,还会引发世界经济动荡④意味着国家的干预政策并不能彻底缓和阶级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继2024年1月德国火车司机罢工后,当地时间3月12日,德国汉莎航空约1.9万工会成员举行罢工,造成1000余个航班被取消,12万名旅客的出行受到影响。汉莎航空工会组织此次罢工主要是为了向航空公司施压,要求为空乘人员增加工资并提供通胀补贴。此外,工会诉求还包括增加带薪休假时间、提高养老金和退休保障等。下列对德国工人罢工分析正确的是(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可以通过谈判来解决B.资本家可以通过提高工人工资来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工人进行罢工的总根源D.工会工人罢工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9.马克思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属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是剥削雇佣工人的根源②资本家支付高工资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为前提③资本主义社会和奴隶社会的剥削关系并无本质差别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0.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在批判资本主义带来的各种灾难和罪恶的同时,也描绘了未来理想社会的蓝图。反映空想社会主义者为建立美好社会而努力的有( )①缔结反映各族人民意愿的国家联盟②进行共产主义的“新和谐公社”新村实验③成立被誉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的巴黎公社④倡导建立人人劳动、普遍协作的“和谐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里,“任何人都没有特殊的活动范围,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因而使我有可能随自己的兴趣今天干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猎,下午捕鱼,傍晚从事畜牧,晚饭后从事批判,这样就不会使我老是一个猎人、渔夫、牧人或批判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这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全面描绘②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前提③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主义的价值旨归④共产主义社会人们将摆脱传统分工的束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①对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原则性描述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3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河内会见中越两国青年和友好人士代表时指出,中越两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壮大取得辉煌成就。我们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走好各自社会主义道路,共同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由此可见( )①科学社会主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科学社会主义实践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④我们要坚定发展信心,焕发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深刻指出“这第一次胜利还不是最终的胜利”,但“我们已经开始了这一事业。至于哪一个国家的无产者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期间把这一事业进行到底,这个问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列宁的高度评价,旨在强调十月革命( )①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②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宣告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5.近代中国的国情可以概括为“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具体来说:“近代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由于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这一状况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①争得民族自觉和人民自省,实现社会主义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④彻底改变国家和人民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党的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第二个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第三个阶段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现在。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关于党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对我国社会发展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①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转折点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就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提供了中国经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的斗争从此有了主心骨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④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标志着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人民英雄纪念碑文:“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碑文中的“人民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两者所属的革命范畴和结果相同②两者的革命任务和革命前途相同③两者最具决定意义的革命领导权不同④两者所处的基本国情和社会性质相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9.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革命向前发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两个步骤尽管革命任务不同但必须互相衔接③这两个步骤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渐融为一体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国就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为庆祝建国75周年,某学校拟制作宣传展板。该校政治学习小组同学负责选取“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主题板块的图片。下列图片可入选的是( )①列宁在莫斯科红场讲话 ②上海信大祥绸布商店挂上了公私合营的招牌③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④章华妹领到中国第一份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协礼堂召开。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献是( )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②规定了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指出社会主义建成后社会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有矛盾存在④正确分析了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22.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回顾历史,从1953年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关于“一五”计划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时社会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社会 ②我国已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③我国仍处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④“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进行,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3.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二十多年的历史。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模式,要基于国情选择合适的道路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③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④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023年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5周年和改革开放45周年。据此回答下列小题。24.十一届三中全会给青岛带来了巨大变化。从1979年起,青岛市全面进入“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的三年调整时期,以企业改革为先导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推开。有评价认为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伟大觉醒。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党觉醒的贡献是①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②澄清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与姓资姓社的标准问题③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④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5.1978年,我国的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8%,2022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占全球经济比重超过17%,稳居世界第二;1978年,贫穷是大多数中国人共同面对的难题,如今,成功实现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贫困人口脱贫,中华大地上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原因( )①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③坚持改革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原则 ④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小波同学准备用手机拍摄一部反映我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微视频。他构思的镜头中,合理的是( )A.外景:村委会门口悬挂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色横幅B.内景:村民挤在村委会观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签字仪式”的电视新闻C.近景:坐在炕头上的村民老刘听说“建设美丽乡村”后笑得合不上嘴D.特写:安徽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大包干”的红手印图片27.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A.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C.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D.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8.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创立、发展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下选项中理论主题和时代课题相一致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③科学发展观: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9.从鸦片战争后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到今日的民富国强、复兴在望,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昭示的是国之兴衰系于制的历史逻辑,可谓“凡将立国,制度不可不察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0.一个个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展示了“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中国自信与豪情。习总书记豪迈地宣示:“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下列关于“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④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统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伟大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II卷(共40分)二、主观题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同志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使亿万中国人民成了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满怀豪情踏上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有人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10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也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而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拥有96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大国、具有重大全球影响力的世界土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华民族正以不可阻挡的步伐迈向伟大复兴。百余年的沧桑巨变,汇聚成历史的大江大河,铭刻于丰碑之上。无论所处的历史方位、面临的发展环境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中国共产党都是掌握主动、从胜利走向胜利。结合材料,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掌握历史主动、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历史逻辑。(16分)33、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回过头来看,我们对邓小平同志这番话就有更深的理解了。所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正是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1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10月学情检测政治试题.docx 济南一中2024级高一10月学情检测政治试题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