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任务五 项目一《捏泥粽》教案-湘人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任务五 项目一《捏泥粽》教案-湘人版《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一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 项目一 捏泥粽 教学设计
课题 捏泥粽 单元 任务四 学科 劳动实践指导手册 年级 一
教材分析 本课通过学习了解泥塑基本材料和常用工具,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动手美化生活的劳动观念。制作彩泥粽,学会按要求和步骤创作泥塑粽子,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的劳动能力。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细致、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劳动精神。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易于理解和接受,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学习目标 劳动观念:了解泥塑基本材料和常用工具,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动手美化生活的劳动观念。劳动能力:认识并了解制作彩泥粽,学会按要求和步骤创作泥塑粽子,发展动手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通过了解彩泥粽子的制作方法,培养做事认真细致、有始有终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通过了解彩泥粽子的制作方法,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热爱劳动、不怕困难的劳动精神。
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泥塑基本材料和常用工具,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动手美化生活的劳动观念。
难点 认识并了解制作彩泥粽,学会按要求和步骤创作泥塑粽子,发展学生的动手和创新的劳动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课时目标1.了解泥塑和编织需要的基本材料和常用工具。2.学会按照要求和步骤创作泥塑粽子和五彩绳。二、劳动场域1、劳动场所:家庭、学校(项目1、2)2、劳动器具及材料:超轻黏土、安全剪刀、塑料刻刀、彩笔等(项目1),五色线、安全剪刀等(项目2)三、(出示图片)端午节的粽子,样式多样,颜色丰富。四、请同学们阅读《端午食粽》说说你的收1、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2、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3、屈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4、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5、演变成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五、小贴士端午的习俗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起源于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而划船追赶。传说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担心江中的鱼吃掉他的身体,所以划船驱散鱼群。2、佩香囊端午节时,小孩佩戴香囊,这背后有着避邪驱瘟的传说。古时,人们相信发病是因为妖魔鬼怪上身,而香囊内的朱砂、雄黄、香药等成分被认为具有辟邪的作用。3、悬艾叶悬艾叶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其叶片含有挥发性香油,具有驱赶蚊虫和提神醒脑的功效。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将家里打扫干净,然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4、饮雄黄酒饮雄黄酒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雄黄是一种中药材,具有解毒和杀虫的功效,尤其在古代被用作克制蛇、蝎等百虫的解毒剂和杀虫剂。5、拴五色丝线拴五色丝线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起源于中国古代对五色的崇拜,认为五色代表吉祥、驱邪和迎吉。6、避五毒避五毒是端午节在北方地区的重要习俗,起源于古代人们对夏季易生病和蛇虫咬伤的担忧。五毒包括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被认为在五月时活动频繁,对人类构成威胁。 阅读文章,通过讨论,了解与粽子有关的知识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劳动准备(一)泥塑中常见的基本动作有揉、搓、刻等,快来一起试一试吧! 出示图片(二)小贴士泥塑中常见的基本动作1、出示图片2、播放视频二、劳动实践(一)做一做制作彩泥粽子1.将白色泥团捏成三角形。2.擀 一片粽叶。3.剪好粽叶并刻好花纹。4.将粽叶贴在白团上。5.搓好蓝色眼睛和红色嘴巴。6.贴好眼睛和嘴巴。7.将搓好的腰带和蝴蝶结贴上8.用彩笔画装饰上。9.完成制作,展示作品。(二)看视频找灵感播放视频 学生讨论,根据生活经验,了解彩泥制作的基本方法根据提示制作彩泥粽子 引导学生了解泥塑基本材料和常用工具,了解端午节的来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动手美化生活的劳动观念。认识并了解制作彩泥粽,学会按要求和步骤创作泥塑粽子,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
课堂练习 和小组同学一起制作彩泥粽子。 动手制作彩泥粽子 通过了解彩泥粽子的制作方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提高动手能力。
课堂小结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学会了制作粽子,开动脑筋,发挥想象,一起动手制作更漂亮的粽子吧。 讨论并分享自己学习的收获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提高动手的能力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