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你拓我印的游戏》教案 2024-2025学年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你拓我印的游戏》教案 2024-2025学年人美版一年级美术上册

资源简介

第4课 《你拓我印的快乐》教案设计
第4课时
对应的小问题及 课时教学目标 小问题:如何用各种材料和方法拓印出有趣的作品感受肌理的美?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肌理的概念,认识不同的肌理特征。引导学生通过触摸和实践操作,掌握拓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受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和感受各种肌理。 掌握拓印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巧妙运用拓印和添画创作富有创意的作品。 培养学生在创作中对色彩、构图和肌理运用的综合能力。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具有不同肌理的实物,如树叶、石头、布料等。 彩色印泥、颜料、画笔、纸张等绘画工具和材料。 制作好的拓印示范作品。 多媒体课件,包含肌理图片、拓印作品示例等。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如彩色铅笔、油画棒等。 收集一些具有肌理的物品,如树叶、贝壳等。 通过对自然物的观察感知,体会拓印的乐趣,感受不同材料的肌理美。
学习情境 展示大自然中各种具有肌理的图片,提问:“大自然中有各种肌理,有的粗糙,有的光滑......你在自然或生活中看到或触摸到哪些肌理?” 出示肌理局部图像和完成图像,通过连线游戏让铜须门选一选局部图像中的肌理来源于完整图像中的哪些事物? 积极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参与连线游戏,尝试找出局部图像中的肌理来源于完整图像中的哪些事物。 引发学生对肌理的兴趣和关注,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问题导入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游戏和我们对生活的观察绘发现很多事物都有各自美丽而独特的肌理,我们怎样把这些肌理留在纸上呢? 学生思考问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通过问题引入本课主题,探索“拓印”的乐趣。
环节一 (感知体验) 引导学生触摸各种肌理实物,感受其特点,并留下他门的印迹。 展示示范: ①试一试:用手指沾取彩色印泥,在纸上留下指纹,将颜料涂在玉米上,趁颜料未干,在纸上按压留下玉米的印迹; ②画一画:将纸盖在树叶上,用彩笔轻轻涂抹,留下叶脉的印迹等方式方法留下各种事物的印迹。 认真观察老师的示范,模仿操作。 亲手触摸各种肌理,交流感受。 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观地感受拓印的过程和效果,增强对拓印的认识和兴趣。
环节二 (创想实践) 运用拓印的方法创作一副作品,教师示范方法和步骤如下: ①印出底色。②小手拓印,③添画,④制作完成作品。 教师鼓励学生用拓印、添画等方法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 仔细观看老师的示范,明确创作流程。 自主创作,大胆尝试,展现个性。 1.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环节三 (活动拓展) 分析欣赏教材中学生作品《校园真可爱》,看一看他都用到了哪些工具和材料并用怎样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最后鼓励大家可以尝试各种材料拓印出有趣的画。 观察作品,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受到启发,拓展思维,尝试新的材料和方法。 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环节四 (奇思妙想) 介绍中国古代《轺车画像砖》的拓印工艺,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 引导学生感悟拓印带来的文化价值。 认真聆听,欣赏古代拓印作品。 思考拓印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了解拓印的历史文化渊源,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反思 优点 教学流程清晰,环节紧凑,从认识肌理到实践拓印,再到创作和拓展,逐步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触摸、尝试等方式直观感受拓印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肌理、生活中的肌理以及艺术作品中的拓印运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强调了文化的传承和渗透,通过介绍中国古代的拓印工艺,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问题 在学习情境环节,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些肌理的概念可能过于抽象,需要更形象、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感知体验环节中,学生在操作时可能会出现颜料使用不当、印迹不清晰等问题,教师需要在示范时更加细致地强调注意事项。 创想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可能会受到教师示范的限制,缺乏足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更大胆地发挥想象。 活动拓展和奇思妙想环节,时间安排可能不够充裕,导致学生对作品的分析和对文化价值的感悟不够深入。 教学评价方面不够完善,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式,难以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进步情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