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济南一中2023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学情检测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研究人员通过分析手术中常规取出的眼液滴,绘制了来自眼内不同细胞类型的近6000种蛋白质图谱。他们使用人工智能模型,根据这些数据创建了“蛋白质组时钟”,可判断眼睛的分子年龄。同时,研究人员在眼液滴中发现了与帕金森病相关的蛋白质,这可能为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新途径。这说明( )①科学研究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 ②科学实验的目的是探索未知规律③认识工具决定着人的认识水平 ④借助先进工具能促进认识的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年7月,中国科学家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发现银河系半光半径约为1.9万光年。这一数据颠覆了过去“银河系的半光半径约1万光年”的假设,开拓了银河系整体物理性质测量、银河系一河外星系交叉对比研究新的维度,将对银河系相关研究产生重要影响。这说明( )①人类认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翻前人认识的过程②实践的不断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③对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④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往往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加剧问题,不断推进我国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多采用缺氧/好氧的生化工艺(A/O法),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污染物,实现水质达标后排出;工业废水因污染物成分的不同,处理技术具有较大差异,目前主要的方法有生化法、化学氧化法、萃取法、吸附法和催化氧化法等。这一切均有效提高了废水处理效率和水资源回用率。这表明( )①实践中产生的问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②科学实验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标准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④解决实践问题的迫切愿望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风寒感冒的特点是怕冷,恶寒比较重,发热比较轻。常见症状是怕冷,可以不出汗,鼻塞、流清鼻涕、咳稀白痰。风热感冒的特点是发热比较重,早期怕风,表现为身体轻微发热或者发烧,头胀痛、出汗、咽喉红肿、咳嗽有痰,痰跟风寒不一样,往往是黄稠痰,然后鼻塞、流黄鼻涕。实际临床风寒感冒跟风热感冒二者症状经常混杂,不能严格区分,所以临床治疗只能用于指导医生治疗,实际不能作为绝对的诊断区别。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②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③人们的认识要经过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④正确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历史上,张之洞、孙中山、宋子文等人先后提出过在海南修建铁路的设想,受当时条件限制,都未能实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海南终于建成了环铁路。海南环岛铁路梦的实现说明( )①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动力,要发挥正确认识的指导作用②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可以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③真理不断在实践中被推翻,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2023年十大流行语发布,“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模型”、“双向奔赴”等入选。“村超”、“情绪价值”为汉语词库增添了新的词形;“显眼包”、“搭子”为原词增加了新的内涵;“多巴胺xx”、“特种兵式xx”等为汉语语法库增加了新的造句格式。这些词语的流行( )A.源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B.折射社会生活,是时代精神的精华C.是人们直接经验的总结 D.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决定文化发展方向7.习近平总书记热爱劳动、关心劳动者,始终保持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他强调“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需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这一论断的唯物史观依据是(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劳动者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③劳动是理解历史奥秘的“钥匙” ④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小田变大田,低产田变高产田,从“户户分田包地”到“人人持股分红”……安徽凤阳小岗村拿到第一批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证,又探索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如今的小岗村亩产高了,产业多了,村子美了,村民富了,医院、学校、养老服务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这表明( )A.先进的上层建筑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C.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生产关系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9.贵州“村超”火爆出圈。赛场内,“圆月弯刀”“贴地斩”等一些职业赛场上的动作在这里也能看到。赛场边,村民激情助威、热情互动;侗族大歌、苗族芦笙舞,少数民族文化被生动演绎。赛场外,足球正助推形成乡风文明新风尚,踢球的孩子日渐增多,村民自发排练少数民族表演节目;只要有比赛,村里总会有志愿者敲着铁盆,提前去各家各户“喊寨”,村民踊跃前来支持本村球队,贵州“村超”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事业。这体现出( )①每个村民都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并推动“村超”事业的发展②村民的热情支持是“村超”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享受者④“村超”足球实践,对于打造民族共同体具有积极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引导改革超越既有利益格局,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这说明( )①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要坚持重点论,着重解决复杂事物中的主要矛盾③生产力决定于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改革加以解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某市生命奥秘博物馆内,枪鱼标本的肋骨被游客折断。馆方决定不修复枪鱼标本,而是将其做成“文明观展教育”展位,希望通过此举呼吁游客文明观展、爱护展品,尊重科普事业。馆方的做法体现了( )①价值观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 ②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任何事物都包含着利与弊的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在近期公布的党中央拟表彰的“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中,有一位是来自山东淄博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他是我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和农业发展战略专家,组织实施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提出并推动“渤海粮仓”项目建设,为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振声院士曾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和“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李振声院士的先进事迹启迪我们( )①要通过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在奉献社会中追求自我价值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才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③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莘莘学子走出“象牙塔”,将山野湖海化作“黑板”,鱼虾作物当成“教材”,双手沾满泥土,扎根田间地头,拜当地果农为师,学习种植技巧,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 他们认为,向自然学习、向广大农民学习远比想象中浪漫。年轻人“研”在田间地头( )①体现了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强调了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增长才干③突出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④蕴含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拼搏改变命运,技术书写人生。第十六届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李征,多年来凭借着刻苦钻研、敢于创新的劲头,累计获国家专利121项,创造经济效益9500多万元,“勤奋”和“创新”,让他从变电站值班员成长为“大国工匠”。李征的事迹说明(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②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③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④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不断砥砺自我,对社会做出贡献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漫画《选择困难症就是:全部想要,却没那本事》(作者:小林)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④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判断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16.随着近年特色小镇建设热的兴起,文旅特色小镇游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选择。“做一回小镇青年,来一把精神还乡”,古色古香的历史建筑、极具民俗特色的精致小店、原汁原味的地道美食……让人们感受到小镇文化的独特魅力。这说明特色小镇文化( )①反映了小镇人们的生活实践 ②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支配和影响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④决定特色小镇的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2024年5月,河北省武强年画博物馆组织开展了“博物馆里的母亲节——寻找年画中最温情的母爱”主题亲子活动。活动中,讲解员为母亲和孩子们介绍了《孟母择邻》《三娘教子》等经典年画故事。在讲解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还体验了年画的印刷过程,并将自己印刷的年画作为礼物献给母亲。上述活动的开展( )①充分发挥了文化教育人民的功能 ②弘扬了孝老爱亲的中华人文精神③让孩子们体会了年画的独特魅力 ④为传统年画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2023年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期间,“BeTogether”(在一起)系列主题晚会陆续上演。其中,《世代音韵》主题晚会的节目《将军令》和《太阳玄鸟》以民乐形式讲述了巴蜀文化及中国文化故事,而节目《敦煌》则展现了丝绸之路内涵丰富的文化元素,体现四海一家的概念,这些节目得到了中外观众一致好评。《世代音韵》主题晚会( )①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追求②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④表明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日趋融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儒家从忧患意识出发,探讨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强调个人之与整体的义务和责任、入世与担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左传·昭公四年)“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寓于他们的政治关怀和社会关怀中。这告诉我们( )①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民族文化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④传统文化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0.在中华民族对外交流史上,古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郑和下西洋的帆影…中华民族自信而又大度地同世界其他民族进行交往,留下了千古佳话。今天,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正谱写着各国文化融合共生的时代新篇。中外交往的历史和现实说明( )①中华民族积极主动地吸纳人类文化成果②文化多样性是推动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③文化交流构成了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④应在文化交融基础上增进文化的相互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1.玑衡抚辰仪由十八世纪在华任职的欧洲学者主持设计,是中国古代传统仪器制度与西方计量刻度的完美结合。2024年初,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大使馆与北京天文馆合作,利用3D技术制作了玑衡抚辰仪一比一复制品,并赠送给设计者的家乡--斯洛文尼亚。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融合中西方科技的玑衡抚辰仪诠释了“和实生物”的理念②玑衡抚辰仪及其复制品是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客观实在③“中西合璧”的设计思路创新了“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④赠送复制品传递着中国“尚和合、求大同”的价值追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第61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于2024年4月8日在意大利开幕,中国受邀担任本届童书展首次设立的“市场焦点国家”。重点展示《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中华先锋人物故事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少儿绘本大系》等原创精品儿童读物,向世界展现中国少儿出版业发展成果。这体现( )①以书为媒讲好中国故事,增进各国青少年对当代中国的了解②加强世界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童”心圆③中国儿童图书加速“出海”,向世界展现中华文化优越性④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吸收外来文化推动中国文化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3.歌曲《中华好故乡》以词绘景,平远开篇,视角从中国的太空家园,俯瞰幸福祥和的中国之夜。歌词传唱道,“好江山、好儿郎,与天不老为国强”“乳虎啸谷,学习好榜样,复兴的大中华传承有力量”“与天不老、与国无疆,初心指引骄傲地走来,走向新梦想、走向新辉煌”。这些歌词( )①彰显了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具有催人奋进的艺术张力②体现了以伟大梦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直抵人心③展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和中华儿女坚定不移的崇高信仰④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有利于提振中国精神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4.《我的阿勒泰》这一剧中,阿勒泰的壮丽风光如同一幅画徐徐展开,该剧以独特的视角生动叙事,描摹了各族人民真实真切的生活状态,与角色一同思考生命与自然,将人文关怀倾注在诗意的画面中,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审美体验。由此可见,《我的阿勒泰》( )①坚持了正确审美,将自然之美、生命之美、叙事之美、人物之美融入剧中②立足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关注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③深刻把握了文化发展的规律,为以后的文艺创作提供了创作的源泉和动力④构筑了诗情画意的生活景观,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哲学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为了进一步刺激消费,扩大对外开放,中国政府推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这让一大批外国游客纷纷涌入中国。这些外国游客吃着美食、坐着高铁、用着手机支付,感受到了中国安全和现代化的一面,而他们随手拍摄的视频,让更多外国人重新审视过去部分媒体对中国的不实报道和刻板印象。这( )①表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②有利于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展示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③说明认识具有上升性,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过程④体现出中国的文化自信,最根本的就是对中国现代文明的自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党的二十大期间,大众报业集团聚焦大会主题,及时准确做好程序报道,精心打造述评文章,创新“二十大时光”宣传,第一时间推出“报告解读”,大规模组织省区市党媒联动,推出各类报道和新媒体产品9400余件,总点击量超10.4亿。浓墨重彩地彰显了思想伟力,汇聚起主流舆论阵势,获中宣部表扬。材料表明,该报业集团( )①坚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②坚持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③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④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引领者和践行者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7.近年来,火出圈的地方博物馆文创产品呈现销售热潮,甘肃省博物馆的“马踏飞燕”玩偶、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湖北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U盘、三星堆博物馆的川蜀麻将摆件等等,让大批年轻人直呼“上头”。这说明( )①植根于本民族文化土壤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②文创产品是传播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③文创盘活文化遗产,增强国人的文化自信④文化创新的关键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8.电视剧《问苍茫》从一代伟人毛泽东的青春之路起笔,讲述早期共产党人矢志不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追随者逐步成长为先行者和开拓者的过程。剧作以极具代入感的镜头语言,用与时俱进的审美表达,赋彩主旋律作品厚重的内涵、深刻的意蕴,最终实现对观众的精神引领。这启示文艺创作者要( )①立足中国国情,挖掘革命文化的当代价值②厚植红色基因,擦亮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③融通中外资源,丰富革命文化的呈现方式④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成为文化发展的主体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这里有“冷”与“热”的极致体验,冰天雪地变成了金山银山;这里有“土”与“洋”的碰撞融通,中外文化交汇成新的交响;这里有“闯”与“创”的传承开拓,澎湃出新时代的活力迸发。这个冬天,哈尔滨冰雪文化带动旅游火爆出圈,元旦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这表明( )①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文化促进经济发展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③做强文化事业,必须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④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2024年2月11日,在法国蒙托邦市举行的中国彩灯节上,游客可以在神奇魔法帽的引领下走进奇幻世界,中国风光、大熊猫等元素穿插其间,中西文化元素成功联动,来自遥远东方的彩灯吸引观众超过30万人次。中国彩灯节在法国举办有利于( )①加强交流互鉴,增进文化认同 ②加强国际传播,夯实文化自信基础③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 ④展示文化魅力,促进世界文化繁荣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31.(10分)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过去食物的生产来源主要是耕地,形成了“以粮为纲”的粮食观。现在通过设施农业、生物技术等手段,有了更多获取食物的途径。同时,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也更加多样化。这就要求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确保粮食供给的同时,保障肉类、蔬菜、水果等各类食物有效供给,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从“以粮为纲”到“大食物观”,应对粮食安全问题有了更宽广的视野。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大食物观的形成过程。(10分)32.(14分)挺膺担当、逐梦未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习近平勉励年轻研发人员:“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几十年如一日,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以“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樊锦诗,数十年如一日扎根敦煌,为文化遗产的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作出重大贡献;在焊工岗位上辛勤工作半个多世纪的艾爱国,不懈奋斗成为焊接领域“领军人”,展现大国工匠风采……新时代,广大青年选择更多、赛道更宽、天地更广……“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结合材料,运用人生价值观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14分)33.(16分)【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文明冲突论”,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16分)济南一中2023级10月份阶段性检测学情检测政治试题---参考答案1-5:B C B A C 6-10:A B C D B 11-15:C D A B A16-20:A B C D C 21-25:B A A B A 26-30:B C A B D31.【答案】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生产实践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是大食物观形成的来源和动力;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树立大食物观的目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大食物观”代替“以粮为纲”的旧观念,真理性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32.参考答案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成就有价值的人生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立志高远、笃定,走出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②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要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成就有价值人生的必由之路。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个人奋斗融入社会需要之中。④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33.参考答案尊重文化多样性,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坚持文明只有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立足中国国情,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人类文明命运共同体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顺应人类文化发展的时代潮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求同存异,兼收并蓄,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破解文明冲突论坚持中华文化立场,辩证处理不同文明关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推动人类文明在交流与互鉴中共同进步,让世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学情检测政治试题.docx 高二政治 参考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