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同步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结束了百余年来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掀开了中国外交新篇章的历史事件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结束 C.新中国成立 D.1955年亚非会议【解析】此题直接考查新中国成立对中国外交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作的影响,间接考查对1949年毛泽东提出的三条外交方针和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宣告的外交政策的理解。新中国成立是掀开中国外交新篇章的一个起点。正确答案是C。2.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这一规定主要表明新中国初期奉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对外开放【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1949年毛泽东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三条外交方针的理解,材料中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规定反映了中苏结成友好同盟,这说明中国相应的外交方针是“一边倒”,也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国家一边。正确答案是A。3.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对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有( )①争取政治上完全独立②改变经济上的落后面貌③保障世界和平,促进友好合作④追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一致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此题考查对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其中选项①、②、③符合方针中的“求同”,是正确的;选项④中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应体现方针中的“存异”,选项④中“一致”是错误的,是违背“求同存异”方针的。正确答案是A。4.对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小芳同学整理所学知识,制成了如下知识卡片,这张卡片最适合的名称是( )INCLUDEPICTURE \d "http:///lsysh/jszx/jxzt/7s_2_1/zhxxy_1_1_1_1/jxfz/tbjc/201504/W020150403590877410975.jp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lsysh/jszx/jxzt/7s_2_1/zhxxy_1_1_1_1/jxfz/tbjc/201504/W020150403590877410975.jpg" \* MERGEFORMATA.中苏关系 B.中美关系 C.中日关系 D.新中国外交【解析】此题以知识卡片的形式,呈现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主要历史事件,要求学生归纳出这些历史事件的共同主题,即中美关系。正确答案是B。5.1971年10月,美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 )A.中国加入了联合国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解析】此题考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这一重大外交成就。材料中的“击败美国”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一直被台湾的蒋介石集团所占据,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被联合国否决,中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正确答案是D。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悖的是(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②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③中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④中、俄等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解析】此题考查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选项③、④中的做法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相符合,而选项①、②的做法是相违背的。正确答案是A。7.以下1956-1974年与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建交国家数据表显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建交高峰。下列各项中,对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直接推动作用的主要是( )年份 1956年 1969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建交国家数 25 49 87 88 95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苏关系进入正常化轨道C.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解析】此题考查促成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建交高峰的直接推动因素。选项A是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选项B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选项D没有直接对应关系,选项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中国重返联合国、中日关系正常化等起到直接推动作用。正确答案是C。(绍兴市2012年中考试题10)8.2011年是周恩来总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逝世35周年,某校同学要编写一期以“周恩来外交成就”为主题的黑板报,以下关于周恩来的活动与评价中,最适合这一主题的应是A.深明大义──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顾全大局──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争取和平──奔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D.高瞻远瞩──推动中美关系坚冰消融【解析】此题考查周恩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外交成就。选项中“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都属于国家内部事务,不属于外交成就,选项A、B、C是错误的。选项D“推动中美关系坚冰消融”属于外交事务,而且周恩来对其起积极作用。正确答案是D。(“百度文库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_新中国外交课件“突破角度”典例1)9.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各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友好合作的日益坚强的愿望。”这个会议是指(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旧金山会议D.26届联大【解析】此题考查1955年在万隆召开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非会议的相关史实。根据材料中“亚非国家”、“友好合作”的关键信息,可以判断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正确答案是B。(“百度文库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_新中国外交课件“突破角度”示范1)10.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中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 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多边外交政策【解析】1954年周恩来总理先后访问印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缅甸。在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中,确认并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正确答案是C。二、非选择题(浙江省2015年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作业本第六单元第五课8)11.图片对历史学习和研究有着重要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某校举办新中国外交史图片展,其中“外交名人”板块呈现了周恩来总理的外交风采。请你阅读图片,回答问题。①1955年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②尼克松访问中国(1)在图①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引申和发展了哪一外交原则?请加以简要阐述。(2)请运用所学知识,为图②反映的外交事件配上解说词。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国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不仅奠定了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基础,也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公认的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2)1972年,美国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双方签订《中美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本题以图片展览的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用周恩来总理参与的两件外交事件对应图片,考查相应的新中国外交成就。第(1)问考查新中国成立初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的史实,要求阐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第(2)问考查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要求解说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史实,包括时间、人物、内容、影响等相关要素。(浙江省2015年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作业本第六单元第五课8)12.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1)运用近代以来的史实说明“弱国无外交”。(2)随着中国的强大,西方国家着力渲染“中国威胁论”。请运用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知识驳斥这一言论。答案:(1)此题为开放题,答案符合题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即可。示例:1895年,中国国力衰弱,在甲午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民族灾难(2)新时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提出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中国的强大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能威胁其他国家。【解析】本题以“外交与国家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的关系”为主题,结合国际社会热点,综合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的相关史实和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知识,从对比中展现中国外交新形象。第(1)问要求运用近代以来的史实说明“弱国无外交”,属于应用层次;第(2)问要求运用中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知识驳斥“中国威胁论”,属于理解层次。(浙江省2015年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作业本第六单元复习21)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1)材料一中“唯一合法政府”“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内容,体现了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材料二: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INCLUDEPICTURE \d "http:///lsysh/jszx/jxzt/7s_2_1/zhxxy_1_1_1_1/jxfz/tbjc/201504/W020150403590877566911.jpg"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http:///lsysh/jszx/jxzt/7s_2_1/zhxxy_1_1_1_1/jxfz/tbjc/201504/W020150403590877566911.jpg" \* MERGEFORMAT(2)从上图可知,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促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有哪些?材料三:当前,中国已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加入了绝大多数国际组织,签署并履行着大量国际公约。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其他国家,同时接待着许多外国领导人的来访,“到中国去”成为国际政坛的流行语。(3)材料三反映我国坚持怎样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产生什么影响?答案:(1)独立自主(2)1971年10月,中国在联合国的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长期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中日建交,实现邦交正常化;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加速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进程,使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解析】本题运用文字和图表材料,考查新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综合性较强,考查梯度明显。第(1)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的讲话,概括出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的主要特征;第(2)问要求学生阅读《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结合相关外交史实,分析促成我国20世纪70年代出现建交高峰的重要因素;第(3)问要求回答我国新时期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影响。此题既考查学生对新中国三个不同时期外交成就的认识,又考查学生阅读分析文字和图表材料的能力;既注重考查核心基础知识,又体现了以能力立意的导向。三、综合探究题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图一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图二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1)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结合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2)2012年2月,习近平在访美期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重申:必须把握机遇、克服挑战,把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建设好、发展好,推动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发展。请结合当今世界的主题和特点,说说“推动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发展”有哪些机遇和挑战。答案:(1)1950年10月,中国出兵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美援朝,历时三年,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美国对中国采取“遏制”政策,中美关系敌对。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结束了长达20多年的敌对、隔绝状态,为中美正式建交奠定了基础。(2) 机遇: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基本态势;当今世界快速发展;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挑战:和平问题与发展问 题仍然是当今世界的重大课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不公正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本 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只要围绕“推动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发展”说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答案言之有理、符合题意即可)【解析】本题围绕“中美关系”的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图片和文字材料为载体,考查相应的新中国外交事件和当今时代的主题、特点。第(1)问要求运用两幅图片反映的史实说明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回答抗美援朝和尼克松访华两个历史事件的时间、经过以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第(2)问要求结合当今世界的主题和特点,回答“推动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第(1)、(2)问都考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此题设问灵活巧妙,考查内容丰富,知识与能力并重,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