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级高二第1学期阶段检测生物试题答案1-5 ADADC 6-10 CBBDB 11-15 CBDBB 16-20 CBACD21ABC 22AD 23ABD 24ABD 25AC26.(5分,每空1分)(1)泌尿 蛋白质、无机盐 (2)神经-体液-免疫 (3)10 组织细胞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组织液27.(20分,每空2分)(1) 传出(运动)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鳃 外正内负→外负内正(2)d (3) Ca2+ 神经递质 降低 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4) 蛋白激酶A 新突触 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28.(20分,每空2分)(1) 胰岛B 胰岛素基因能表达(或能分泌)胰岛素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或葡萄糖摄取氧化分解)、转化为非糖物质 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 (3) (负)反馈调节 胰岛素通过体液进行运输,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4)①② (5)2型 (6) IA IA降血糖的效果更久且能避免引发低血糖的风险济南一中 2023 级高二第 1 学期阶段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要求的。)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含有胰岛素、血红蛋白等物质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②③C.乳酸和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主要发生在①中D.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疱内的液体主要是②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血浆蛋白B.人体患病一定是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C.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D.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体内细胞的代谢活动均可以影响内环境的稳态3.下图为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③为肝细胞,则其所处内环境中的水可来自③⑤B.若③为脑细胞,则⑤处的氧气浓度低于①处,而 CO2的浓度则相反C.若③为胰岛 B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胰岛素浓度高于①处D.若③为心肌细胞,则饭后半小时⑤处的血糖浓度低于①处4.某同学计划进行“探究生物体维持 pH稳定的机制”的实验。下列相关实验设计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设置鸡肝匀浆、黄瓜匀浆、稀释的鸡蛋清三组进行对照实验B.在各组中分别先滴加 HCl后滴加 NaOH溶液并测定 pHC.实验过程中用 Na2SO4和 NaHSO4配制 pH为 7的硫酸缓冲液D.以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以 pH为纵轴,画出各组 pH变化的曲线5.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B.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修复、营养等功能C.神经元一般包括细胞体、树突、突触三部分,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D.传出神经包括支配骨骼肌的躯体运动神经和支配内脏器官的植物性(或自主)神经6.交通法明确规定不得酒后驾车、醉酒驾车。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是由于大脑和脑干被酒精麻醉1{#{QQABIQCEggCgAAJAAQhCAQGgCAKQkhACCSgGwEAMIAAAiBNABAA=}#}B.交警在对司机进行酒精检测时,检测仪器中装有斐林试剂C.某人因酒后驾车事故腰部受伤导致左下肢瘫痪,可能是脊髓运动神经元受损造成的D.高速路上行车越快越好,但一定要保持清醒7.如图为蛙屈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分别在 a和 b处连接电位计,用简便的实验验证兴奋能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而在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要证明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需要刺激 a的左侧或 b的右侧B.刺激 b处的右侧,两个电位计的偏转情况相同C.要证明反射弧中兴奋只能单向传递,需要分别刺激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任意一处D.本实验需同时观察电位计指针偏转情况和骨骼肌收缩情况8.如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当膀胱内储存尿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膀胱被动扩张,使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纤维传到骶髓段的排尿反射中枢;同时由脊髓再把膀胱充胀的信息上传至大脑皮层的排尿反射中枢,并产生尿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婴儿无意识尿床,控制其排尿的中枢位于 eB.神经递质由 d释放作用于 c不需要经过内环境C.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虽无尿意但能主动排尿,该过程调节中枢有 e和 gD.排尿时副交感神经兴奋,逼尿肌收缩,使膀胱缩小9.血压调节机制可分为快速调节机制和缓慢调节机制。当血压升高时,动脉血管壁上的压力感受器产生兴奋传导至脑干的心血管运动中枢,引起副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交感神经活动减弱,导致心跳减慢,血压下降,该反射过程如图(其中“﹣”表示抑制,“﹢”表示促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 A神经是交感神经,B神经是副交感神经,二者均属于自主性神经B.心血管运动中枢对血压的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C.血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血液总量减少D.血压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通过下丘脑→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为快速调节机制10.人的大脑皮层有 140多亿个细胞存在,组成了许多的神经中枢,使大脑有很多复杂的高级功能。下列关于人脑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某患者由于不能看懂文字影响了正常阅读,推测为 S区受损2{#{QQABIQCEggCgAAJAAQhCAQGgCAKQkhACCSgGwEAMIAAAiBNABAA=}#}B.日常生活中记住 6位数的“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C.第一运动区皮层代表区范围大小与其所支配的躯体运动的复杂精细程度呈负相关D.学习、记忆和情绪也属于人脑的高级功能,短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11.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的物质,自然存在于烟草中。它是烟草烟雾中的活性成分,长时间吸入会导致身体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脏负担加重等风险,其在人体内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据图推测,尼古丁引起 POMC神经元兴奋的过程与吸入尼古丁量有关,吸入越多,Na 进入细胞越多,兴奋性越高B.吸入的尼古丁促使人体产生饱腹感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C.戒烟后, 肾上腺素的释放减少,脂肪的分解程度下降,体重也随之上升D.尼古丁通过消化系统进入内环境,定向运输至特定的细胞12.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中,沃泰默、斯他林和贝利斯做了如下实验:①稀盐酸→小肠→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血液→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小肠(去除通往该段的神经)→分泌胰液④(稀盐酸+离体小肠黏膜)提取液→血液→分泌胰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③去除的神经,是沃泰默实验假设的反射弧的传出神经B.实验④的巧妙之处,在于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根据实验①②③可得出结论,是盐酸刺激小肠引起胰液分泌,与神经调节无关D.实验④证明,盐酸刺激小肠引起胰液分泌是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无关13.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体内存在甲状腺抗体,此抗体能破坏甲状腺上皮细胞。下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模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B.①、②分别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C.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表现为甲状腺机能减退时激素①②的水平升高D.可通过检测血清中激素③的水平对桥本甲状腺炎予以确诊14.呼吸障碍时,机体内 CO2不能及时排出,会导致血液中 CO2分压升高、pH下降,患者出现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临床上称为呼吸性酸中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生理条件下,骨骼肌中 CO2运输方向是细胞内→组织液→血浆3{#{QQABIQCEggCgAAJAAQhCAQGgCAKQkhACCSgGwEAMIAAAiBNABAA=}#}B.CO2浓度升高刺激相关感受器,使呼吸中枢兴奋的过程是神经调节C.呼吸性酸中毒的患者可通过静脉注射碳酸氢钠的方式缓解症状D.出现呼吸性酸中毒时,患者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导致心跳加快15.TRH兴奋试验指静脉注射 TRH后,测定 TSH水平,主要用于分析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变部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RH兴奋试验也可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辅助诊断B.甲状腺本身缺陷的患者可通过注射 TRH或 TSH进行治疗C.垂体缺陷的患者其体内 TRH含量高,注射后的 TSH的量并无明显升高D.判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变需要将患者注射 TRH前后的 TSH浓度与正常人比较16.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分泌越多,导致食欲降低,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瘦素与神经元 A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其膜上Na+通道开放B.过度肥胖可能与神经元 B所释放的信号分子 Z的增多有关C.只要有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便可形成动作电位D.上述调节过程与神经调节有关系,与激素调节也存在着关系17.刚从汗腺分泌出来的汗液与血浆是等渗的,但在流经汗腺管时,在醛固酮的作用下,汗液中的Na+和 Cl-被重吸收,最后排出的汗液是低渗的。当出汗加快时,由于汗腺管不能充分吸收 Na+和Cl-,汗液中的 Na+和 Cl-浓度较高,此时机体在丢失大量水分的同时,也丢失了大量的 NaC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还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 Na+的重吸收B.汗腺管对汗液中 Na+和 Cl-的重吸收,会使垂体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多C.在短时间内大量出汗时应注意补充水和 NaCl,以免发生水和无机盐的失衡D.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时,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18.二甲双胍是临床治疗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主要通过减少葡萄糖的合成和吸收以及抑制食欲达到治疗效果。达格列净是另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肾小管细胞上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活性保持血糖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肾小管上皮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是一种被动运输B.达格列净通过提高尿糖的排泄量,来控制血糖水平4{#{QQABIQCEggCgAAJAAQhCAQGgCAKQkhACCSgGwEAMIAAAiBNABAA=}#}C.达格列净和二甲双胍可以搭配使用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D.达格列净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可以不依赖胰岛 B细胞对胰岛素的分泌19.感冒病毒侵染人体后往往会引起发热症状。药物布洛芬具有抑制下丘脑活性的功效,能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加快散热的速度,从而起到降温的作用。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体温升高过程中,产热量大于散热量,引起明显的发热B.蒸发是人体有效的散热方式,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C.发高烧时出现的骨骼肌战栗现象是由自主神经系统控制的D.在高温持续期,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仍然具有体温调节功能20.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B.神经系统的某些结构也能释放激素C.神经系统既能调控激素调节,又受激素调节的影响D.参与体液调节的化学物质需要体液传送,而神经调节不需要二、不定向选择题(本题共 5 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要求,全部选对得 3 分,选对但不全得 1 分,有选错得 0 分。)21.丙型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患者大部分在感染期伴有轻度肝水肿和高水平的血浆肝酶。临床上的常规治疗需要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以维持内环境稳态,还需要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图为人体肝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图中 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外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中的 CO2排出体外,至少需要穿过 5层磷脂双分子层B.对患者肌肉注射某种消炎药进行治疗,药物首先进入的细胞外液是 aC.肝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肝脏处毛细血管壁细胞及肝细胞受损,血红蛋白和细胞内液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渗透吸水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2.利用不同的处理使神经纤维上膜电位产生不同的变化,处理方式及作用机理如下:①利用药物Ⅰ阻断 Na+通道;②利用药物Ⅱ阻断 K+通道;③利用药物Ⅲ打开 Cl-通道,导致 Cl-内流;④将神经纤维置于稍低浓度的 Na+溶液中。上述处理与可能出现的结果对应正确的是( )5{#{QQABIQCEggCgAAJAAQhCAQGgCAKQkhACCSgGwEAMIAAAiBNABAA=}#}A.甲—④ B.乙—② C.丙—① D.丁—③23.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 37℃。如果体温偏离这个数值,则通过反馈系统将信息传回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此中枢会整合这些信息并与调定点比较,相应地调节散热机制或产热机制,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体温调定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正常人体因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过程分为体温上升期、高温持续期和体温下降期。下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激素甲和激素乙都是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B.体温上升期,骨骼肌不自主收缩有助于增加产热C.体温升高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体温调节过程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24.下图中曲线表示正常成年人血液中化学物质 X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如果 X代表 CO2,c—d时段,有氧呼吸强度增加B.如果 X代表胰岛素,b—c时段肝糖原的合成速度下降C.如果 X代表血糖,b—c时段变化过程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的升高有关D.如果 X代表抗利尿激素,c—d时段肾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对水的重吸收增强25.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渗透压感受器,可引起抗利尿激素(ADH)增加,ADH与集合管上皮细胞的受体 X结合后,经一系列信号转导可致管腔膜上水通道蛋白的数量增加,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6{#{QQABIQCEggCgAAJAAQhCAQGgCAKQkhACCSgGwEAMIAAAiBNABAA=}#}A.含水通道蛋白的小泡可与管腔膜发生可逆性结合B.ATP降解产生的能量沿 cAMP→蛋白激酶→磷酸蛋白进行传递C.水通道蛋白以囊泡形式被转运至管腔膜,以便加快对水的重吸收D.水分子采用相同的跨膜运输方式穿过管腔膜和基侧膜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45 分)26.(5分,每空 1分)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图甲 图乙(1)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 系统。图乙中,B液渗透压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2)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调节网络下进行。(3)外界中的 O2 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磷脂分子。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27.(20分,每空 2分)研究人员发现,当以弱刺激施加于海兔的喷水管(虹吸管)皮肤时,海兔的鳃很快缩入外套腔内,这是海兔的缩鳃反射。若每隔 1分钟重复此种弱刺激,海兔的缩鳃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图 1表示海兔缩鳃反射习惯化的神经环路示意图,图 2表示习惯化前后轴突末梢模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 1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缩鳃反射发生时,受刺激部位神经元膜电位变化是_____。(2)若在图 1中 b处给予有效刺激,可在图中__________点检测到电位变化。(3)由图 2可知,习惯化产生的原因是轴突末梢处_______内流减少,导致___________释放量减少,突触后膜所在的运动神经元兴奋性__________,兴奋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4)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向海兔的尾部施加一个强电击,再轻触它的虹吸管(喷水管),将诱发一个更强烈的缩鳃反射,且在刺激后几分钟之内,只要轻触它的虹吸管,都会引发更强烈的缩鳃反射,即产生了“短时记忆”;如果向海兔的尾部多次重复施加强电击,引发强缩鳃反射的反应可以持续一周,即产生了“长时记忆”。图 3为两种记忆的形成机制,分析回答:7{#{QQABIQCEggCgAAJAAQhCAQGgCAKQkhACCSgGwEAMIAAAiBNABAA=}#}①两种记忆的形成都是由于电击海兔尾部会激活中间神经元释放 S-TH作用于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环腺苷酸,继而激活了__________,从而促进神经递质谷氨酸的大量释放,使缩鳃反射增强。与短时记忆的形成不同的是,在重复刺激下,蛋白激酶 A促进 CREB-1基因的表达,导致____________的形成,从而形成了长时记忆。②海兔的其它行为还同时受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28.(20分,每空 2分)下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机理,图中 GLUT2/4是细胞膜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PI3K是存在于肝脏细胞中的一种激酶,是胰岛素发挥作用的信号通路,也是促进胰岛 B细胞增殖的信号通路。请回答问题:(1)图中细胞①是胰脏中 细胞,判断依据是 。(2)胰岛素通过促进 ,促进糖原合成与抑制糖原分解、抑制非糖物质转化等发挥降血糖作用,在血糖调节中与其有拮抗作用的激素有 。(3)当血糖恢复正常时,又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临床上可以通过抽血检测体内胰岛素含量的依据是______。(4)下列①-⑥是图中的物质或结构,其中存在于内环境的有 。(填写数字序号)①葡萄糖 ②胰岛素 ③GLUT4 ④IRS ⑤PI3K ⑥mRNA(5)结合已有知识,据图分析 PI3K抑制剂会导致糖尿病的类型是 (1型/2型)。(6)IA 是人工研制的一种“智能”胰岛素,为检测 IA调节血糖的效果,研究者给糖尿病小鼠和正常小鼠均分别注射适量普通胰岛素和 IA,测量血糖浓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实验结果表明:对机体血糖调节更具优势的是 ,据图解释原因 。8{#{QQABIQCEggCgAAJAAQhCAQGgCAKQkhACCSgGwEAMIAAAiBNABA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定十一阶段考 生物答案.docx 山东省济南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10月学情检测生物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