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合肥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4级高一上学期学科素养绿色评价
政治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命题教师:马静雅 审题教师:吴燕
一、单选题(共26题,每题2.5分,共计65分)
1.“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可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关于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下列选项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A.生产力发展→私有制确立→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和国家产生
B.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阶级和国家产生
C.生产力发展→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确立→贫富分化加剧→阶级和国家产生
D.个体劳动盛行→贫富分化加剧→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阶级和国家产生
2.“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唐代张籍《野老歌》)。下列符合这一时期社会面貌的是( )
①金属工具广泛使用、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强迫农民缴纳苛捐杂税、服徭役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③农民拥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有属于自己的劳动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④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农民须依附于地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从侧面反映( )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④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促进了思想的解放,文化获得长足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使企业倒闭,生产下降,供求矛盾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矛盾又重新激化,这必然再一次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以下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生产过剩是社会生产与劳动人民的实际需求相比的绝对过剩
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
③生产无限扩大与劳动人民有限的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是危机的直接原因
④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是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之一。乌托邦本意是“没有的地方”,中文翻译“乌”是没有,“托”是寄托,“邦”是国家,“乌托邦”三个字合起来的意思为“空想的国家”。空想社会主义终归是空想,根本原因是空想社会主义者( )
A.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弊端,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
B.设想的生产关系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匹配
C.反对阶级调和,主张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D.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但缺乏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6.2024年8月21日,纪念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译本105周年座谈会在义乌召开。这一萃取时代精华的《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下列关于《共产党宣言》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
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④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Bolshevism(布尔什维克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李大钊笔下这一革命的历史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B.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C.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D.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历史性飞跃
8.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表明( )
①马克思主义顺应时代潮流,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马克思主义是推动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因素
③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依然是我们的行动指南 ④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西方列强入侵和封建统治腐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社会危机空前严重,这决定了近代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
①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
②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④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其中的几次斗争曾试图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最终都失败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的原因是( )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
②中国没有完全模仿和照搬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模式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从未参与到改变中国命运的斗争中来
④中国封建势力严重阻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1.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他指出:“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②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相同 ④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1949年10月1日,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面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一切前提和基础
②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③实现了中国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3.老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以下这些老照片见证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特殊历史。以下关于这段历史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是生产力不断适应生产关系的过程 ②实质是实现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③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④我国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4.1956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举行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历史任务是总结七大以来的历史经验和成就,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假如你是一名出席党的八大的代表,在本次会议上你能够看到的内容有( )
①社会主要矛盾由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转化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②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开始进入全面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④当前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新的实际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据此,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认识正确的有( )
①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
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④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在于( )
①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
②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
③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作主站起来的梦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社会主义是历史上全新的事业,由于中国是在极为落后的基础上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在前进道路上出现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失误是难以完全避免的。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理解正确的是( )
①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要根据自身国情选择合适道路
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是因为没有吸收借鉴苏联经验
③它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抗性的矛盾逐渐消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一个伟大的觉醒。这次会议( )
①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②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风雨同舟,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绘制了一幅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关于改革开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改革率先在城市取得突破,并由城市转到农村
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③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要建立市场经济的目标
④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我国的对外开放达到了新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978年以来,中国不断进行改革开放,致力于实现经济现代化和国家发展的全面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下列开放的措施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 ②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③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④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2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改革,党和人民的事业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十八大以来,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当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力前行。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 )
①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②旨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③通过化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发展 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党围绕新的历史实践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下列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对应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科学发展观——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伟大的时代产生伟大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围绕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在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回答时代之问、实践之问、人民之问的过程中,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列时代课题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②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③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A.③—①—④—② B.③—④—②—① C.④—③—②—① D.①—④—②—③
24.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②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无产阶级斗争相结合
③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④马克思主义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的道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5.《中国道路:一位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中写道,“尽管中国相关改革依然任重道远,但是无论是联合国还是世界银行,乃至广受尊敬的非政府组织,没人能否认中国正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这里的“道路”可以理解为(  )
A.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消除外来文化的影响
B.坚持自力更生,以国内大循环取代国际大循环
C.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再把经济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目标
D.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实际赋予中国特色
26.一个个世所罕见的发展奇迹,展示了“会当水击三千里”的中国自信与豪情。习总书记豪迈地宣示:“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创造新的伟大奇迹,必须始终坚定‘四个自信’。”下列关于“四个自信”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④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共两大题,35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公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和原点。《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
材料二 1919年《共产党宣言》的真理传入了中国,之后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大革命,是中国近代以来社会动员程度最深、波及范围最广的一场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成立短短几年后,为什么就能够领导推动这样规模和影响的革命运动?为什么革命的主张就能够得到绝大多数进步力量的拥护和认同?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党提出了反映人民共同呼声的民主革命纲领,指明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人在认真总结党革命斗争经验后,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提出必须走一条不同于俄国革命的独特道路。首先在农村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赢得全国革命胜利。
结合材料一和二,运用“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2分)
28.材料一 在2024年8月12日结束的巴黎第33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40金27银24铜,共91枚奖牌,取得了我国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这一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我国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发展道路;离不开我国坚持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离不开祖国至上、为国争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中华体育精神。巴黎奥运会的优异成绩既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进步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就的一个缩影,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中国精神!
材料二 2024年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46周年,8月22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习近平强调,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就是把他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没有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奋力将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的知识,分析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的原因。(10分)
(2)运用“伟大的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也不会有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1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