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10月月考试题
高一政治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位于昆明的古城村遗址,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石器等文物4000余件。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周时期滇池地区的聚落形态、环境变迁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对此,以下认识正确的是
①生产力的发展使得人类摆脱野蛮状态,迈入文明时代②当时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③当时社会生产资料已经开始由氏族公有转为家庭私有
④当时部落内的大事都是由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节选自唐代诗人张籍的《野老歌》。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耕种山田三四亩”说明农民有少量土地
②“岁暮锄犁傍空室”说明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③“苗疏”说明当时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
④“税多不得食”表明征税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资产阶级宪法最重要的一项原则。财产权被资产阶级视为天陚人权,神圣不可侵犯。据此有人认为私有制是人类的基本基因。下列对私有制认识正确的是
①私有制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因此客观、持续、普遍存在,是不可避免的
②私有制的产生根本动因在于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的发展
③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
④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当生产力极大进步后,私有制必然消亡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4.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尽管工人对资本家的愤怒是有理由的,但把“人间地狱”变成地上天堂,不能靠愤怒,不能靠阶级斗争,而只能靠宣传、示范从而争取舆论。由此可见,空想社会主义
①主张建立一个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 ②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③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掩饰资本主义的弊端 ④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3年2至7月,英国有超过50万不同行业工人进行了多轮大罢工,要求提高工资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活成本危机,罢工导致医院停摆、学校关闭、运输中断,英国政府及相关企业不得不与相关劳工组织达成涨薪协议,以应对危机,罢工风波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采取一定措施以缓和阶级矛盾
②说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
③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巨大作用
④开启了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统治的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和创立者,马克思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被公认为“千年第一思想家”。但科学社会主义不是凭空出现,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它有人类社会前期的理论成果的渊源。下列关于这一观点的理解表述正确的是
①《共产党宣言》使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飞跃
②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历史前提
④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弊端和本质,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来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列宁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①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
②马克思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成果,创立剩余价值学说
③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两个结合”,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④马克思主义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回应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新官僚资本主义”等联系在一起,以表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当代形式,不是其他什么主义,这是因为我国
①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
②赋予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③以古今中外制度建设的有益成果为根本遵循
④通过开创独立的社会主义流派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的控制权即随之被打倒,他们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控制权也被打倒”,这是毛泽东同志对一个历史事件的评述。该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划时代”三个字,意味着它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前途命运从此以后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②改变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展示了现实道路 ④彻底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的理论为指导,依据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不断地探索中国革命的特点和革命规律。抗日战争时期,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达到了成熟。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中,他系统、深刻地阐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下列关于这一思想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两步”的发展方向虽有别,但又相互衔接
②完成“上步”,使我国成为社会主义社会
③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领导阶级不同
④“上步”是“下步”的准备,“下步”是“上步”的趋势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2.在革命和建设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
①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正确开展的具体行动方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二、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3.(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回望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未来将经历长期的、痛苦的瓦解过程。它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目前,发达工业国家普遍存在三大长期趋势:首先是经济增长持续下滑,2008年后这一现象更加严重;其次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负债持续增长,无论是政府、还是金融机构都背负上沉重债务;最后是收入和财富不平等状况恶化。长期以来,稳定的经济增长、良好的货币政策和社会平等被视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系获得合法性的前提。这些条件如今都在逐步消失。
材料二 展望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从根本上讲,不是个人的天才预想,更不是马克思在大不列颠图书馆进行纯粹理论推导的结果,而是社会演进的客观必然性的反映。社会主义诞生以来,历经沧桑而不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吸引着亿万群众为之奋斗,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1)“资本主义的瓦解不需依赖外力,而是被自身的问题压垮”。请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有关知识分析这句话。(12分)
(2)结合材料二分析社会主义为什么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16分)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曾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材料二:经过28年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终于在1949年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标志着中国100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即将诞生;同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结合材料一、二,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原因。(12分)
15.(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江河万里,必有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于改革开放新时期,建立在我们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奋斗的基础上,而其思想、理论和实践的源头,则可追溯到更远。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以“江河万里,必有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结合材料,观点明确,紧扣主题;学科术语使用规范;论述合乎逻辑,条理清晰;字数150字左右。(12分)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10月月考
高一政治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C C B C A A B D
题号 11 12
答案 C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8分)(1)(12分)①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体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③这一矛盾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
(2)(16分)①它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它与人类对美好社会的追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代表着历史前进的方向。
③它是广大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具有最广泛、最深厚的群众基础。
18.(12分)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指导革命。②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③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浴血奋斗,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④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
19.(12分)参考答案:《江河万里,必有其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
社会主义思想经过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论证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是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共产党坚持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党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挫折,但党在这一时期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