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商洛市洛南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地理试题
一、选择题(60分)
1.下列属于天体的是( )
①地球 ②河外星系 ③天空中飘动的云 ④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
⑤陨星 ⑥流星体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⑥
2. 图中的大、中、小圆分别表示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其中能正确表示它们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读太阳系模型图,回答下列各题。
3.该模型中的中心天体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太阳 B.②-地球 C.⑥-太阳 D.⑦-土星
4.模型中代表的天体对应正确的是( )
A.⑧-金星 B.⑦-地球 C.④-地球 D.③-天王星
“日凌”现象是指卫星绕地运动过程中,运行到太阳、卫星和地面站的数据接收天线恰好在一条直线上而使卫星受太阳影响最大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5.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成功发射升空。11月9~10日,“嫦娥一号”成功经受“日凌”干扰考验。下面“日凌”示意图画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6.“日凌”对“嫦娥一号”卫星的主要影响是( )
A.太阳产生的强大电磁波干扰地面站接收卫星信号,可能造成通讯中断
B.太阳色球层的耀斑可能会击穿卫星通讯设备
C.日凌时,卫星温度不会很高因而不会影响正常工作
D.日凌时,卫星的运行轨道将受到严重干扰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银河系的主体直径是8万光年)。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结合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7.“水世界”类地行星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8.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的主要依据是( )
A.该行星上没有水 B.该行星距离恒星太近C.该行星温度太低 D.该行星不存在大气层
2023年4月22日2时左右,SOHO卫星监测到一次伴随超级太阳耀斑的日冕物质抛射,在我国新疆克拉玛依和黑龙江漠河等地都能看到罕见极光。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9.太阳耀斑是( )
A.光球层上的暗黑色斑点 B.色球表面突然增亮的斑块
C.太阳辐射强弱的主要标志 D.地球极光产生的主要原因
10.此次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可能为( )
①太阳辐射量大幅增加 ②磁场发生强烈扰动,产生磁暴
③台风活动频率加大 ④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干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这种现象强烈时,人类有效的防范措施是( )
A.增加户外活动 B.加强监测做好应急准备
C.扩大电信网络建设 D.保护宇宙环境
2012年最后一次日全食于2012年11月14日上午,从澳大利亚北部开始,经过澳大利亚东北部、大洋洲南部、南太平洋,在南太平洋东部结束。下图为该次日全食时太阳的“贝和珠”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被遮挡住发黑的部分属于太阳大气层中的( )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对流层
13.图中闪亮主体部分的主要太阳活动是( )
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极光
科学家预测在2019年至2020年太阳表面将再度出现“无黑子”现象,又称为“白太阳”,预示着太阳活动将进入“极小期”。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白太阳”现象持续期间( )
①全球降水均增多,洪涝灾害更加频繁 ②极地附近出现“极光”的范围将扩大
③地球磁场受到的干扰减弱,磁暴减少 ④太阳活动对无线电短波通讯干扰减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5.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下列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辐射的是( )
A.岩石圈板块运动 B.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
C.动植物蓬勃生长 D.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
下图为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从高纬向低纬递减
B.我们使用的煤、石油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
C.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区
D.太阳辐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17.近年来,上海光伏发电产业规模远低于拉萨,其最主要原因是上海( )
A.风能资源丰富,无需光伏发电 B.年太阳辐射总量小,无法发电
C.土地资源紧张,夏季多台风雨 D.化石燃料丰富,能源供大于求
浅层地能主要指地球浅层地表数百米内的土壤砂石和地下水所蕴藏的低温热能。据专家测量,我国近百米内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达1.5万亿千瓦,是我国目前发电装机容量4亿千瓦的3 750倍,而百米内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温能量也有2亿千瓦。由于储量大,分布普遍,被喻为“绿色聚宝盆”。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8.浅层地能存在的内部圈层是(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19.浅层地能的主要来源最可能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 C.大气辐射 D.地球内部
20.对浅层地能开发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浅层地能太分散,根本不可开发利用
B.浅层地能属可再生能源,可循环开发利用
C.浅层地能分布普遍,目前人们已普遍使用
D.浅层地能虽可开发,但由于技术要求高,目前仍处于论证阶段,还未开发利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1年11月30日21时53分在西藏那曲市双湖县(31.76°N,87.94°E)发生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由于采用了ICL地震预警系统(利用电波比地震波速度快的原理,通知受影响地区提前预警的系统),极大的减少了因地震造成的伤亡和损失。下面两图为地震发生时那曲市发布的地震预警信息和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此次地震震源位于( )
A.下地幔 B.软流层 C.地壳 D.莫霍界面
22.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 )
A.①圈层的热量来自地球内部 B.②圈层是地球最活跃外部层
C.③圈层的地震波在莫霍面消失 D.④圈层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快慢不均
23.假如有一天我们能“遁地”前往地球另一侧去看看,从德才高中的操场垂直钻入地下,保持直线前进,在穿过地心前,我们依次穿过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B.地壳-软流层-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C.岩石圈-软流层-地壳-地幔-地核 D.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
读秀丽的“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
24.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5.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26.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27.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28.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
A.干燥,冷热多变 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 D.寒冷,冰雪广布
左图中①②③④⑤依次代表地质历史时期的五个地质年代(图中数字代表距今时间。单位:亿年),右图中a、b、c、d代表不同地层。完成下面小题。
29.在地球的演化史中恐龙绝迹于( )
A.①末期 B.②末期 C.③末期 D.④末期
30.右图中不同地层形成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
A.a—② B.b—③ C.c—④ D.d—⑤
二、综合题(40分)
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
(2)D表示 界面,该面以上C代表 。
(3)图中F处,地震波发生的变化是 ,该处称为 界面,推测其上下物质状态分别为 和 。
(4)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5)地震发生时,在水里游泳的人的感受是( )
A.左右摇晃 B.上下颠簸
C.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32.通过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国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9分)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则曲线③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则曲线①②之间为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则曲线③代表的不连续面是 ;曲线①②之间为 ,请说出该圈层在大陆部分厚度随海拔的变化规律 。
(4)简述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读太阳系局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在图中用箭头标出②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
(6)图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是哪颗 (数字序号)分析该星球存在生命的自身原因。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
材料二: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图
(1)由上述材料可知,我国太阳总辐射量属于贫乏区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年太阳总辐射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递减。
(3)为什么乌鲁木齐比海口年太阳总辐射量丰富?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影响某地年太阳总辐射量的主要因素。高一地理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A C A A C B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B D A B C A A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D C B C B C D C
31(1) 横 (1分) 纵(1分)
(2) 莫霍(1分) 地壳(1分)
(3) 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古登堡 固态 液态(4分,每空1分)
(4)A(2分)
(5)B(2分)
32(1) 火星 地球(2分)
(2) 日冕 黑子/太阳黑子(2分)
(3) 古登堡面 地壳(2分) 海拔越高,该层越厚/海拔越低,该层越薄。(2分)
(4)①影响地球的气候。②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④产生极光现象。(4分)
(5)1分

(6)地球。(1分)具有稳定的太阳光照和安全的宇宙环境;日地距离适中,具备适宜的温度;质量、体积适中,能吸引一定厚度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等。(5分,每点1分)
33(1)四川盆地(1分)
(2)低纬;高纬(2分)
(3)乌鲁木齐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得到的太阳辐射多。(2分)
(4)下垫面状况、大气状况、纬度等因素。(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