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5.1 法不可违目录01违法无小事02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1.认同社会主义法律,维护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2.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远离一般违法行为,争创合格公民。 3.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5.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自觉尊法、学法、守法、护法、用法。重点:违法行为的分类,不同类型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律;自觉做到守法护法。难点:感受法律尊严,自觉遵法守法。导入新课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思考:小勤为什么会被送到派出所?这样的事情可以避免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拘留并处罚款。违法无小事011.法律的规范作用有哪些?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①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②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法律要求做的没做法律禁止做的做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含义)思考:违法行为是怎么产生的?根据违反的法律类别不同,违法行为又哪些类别呢?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分行政制裁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行政处罚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法。拒不执行防疫规定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相对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欠债不还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未经同意发表他人作品未经同意使用他人图片进行宣传停止侵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其他惩罚性赔偿……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对社会危害最严重的违法行为主刑: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应当受刑罚处罚故意杀人抢劫故意伤害致人重伤制毒、贩毒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1)含义: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根据违反情节一般违法行为(轻微)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犯罪)(2)分类补充:判断违法行为的方法1、一看违反的法律类别(行政法、民事法、刑法)2、二看违法行为的危害(轻或重)3、三看违法者的被处罚结果(1)行政违法行为:拘留、罚款、开除、记过(2)民事违法行为:赔偿、赔礼道歉(3)刑事违法行为: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等。思考:违法与犯罪是什么关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02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故意损坏文物或名胜网上散布谣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生活中最常见的行政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如警告、罚款、拘留上述行为违法吗?说说你的理由肖像权违约著作权照相馆没有经过他人同意,将其艺术照片展出,以招徕顾客。买卖双方签订合同之后,卖方收款却只发放一半货物。出版社未经作者同意发表其作品。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1)含义: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2)要担当的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谦。(3)典型表现: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牛刀小试3.李某在放学回家途中用弹弓把沿街路灯打破了4盏,被公安机关处以200元罚款。行政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2.王某在网上公开谩骂侮辱他人,被人民法院判决向当事人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民事违法行为1.王某在家无聊,打电话到119,谎称邻居家着火了。4.小李醉驾开车导致五车连环相撞,被判处拘役两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5.小王因酒驾被交警依法处以200元罚款,15日拘留。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4.我们如何做到遵章守法?(1)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2)我们要明辨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3)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侵权行为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感悟人生课堂小结违法无小事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法不可违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认识身边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自觉做到遵章守法法律有什么作用?指引评价强制练一练1.大学生吴某在明知他人实施信息网络犯罪的情况下,仍然提供自己及朋友的多张银行卡帮助他人流转犯罪资金牟利,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这警示我们( )①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③侵权行为就要负民事责任④任何违法行为都应该受到法律制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2.2022年6月9日,吉林省长春市中院公开宣判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云公民受贿一案。云公民以受贿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在其死刑缓期执行二年期满依法减为无期徒刑后,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该案例警示我们( )A.任何违法行为法院都会给予相应的处罚B.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刑事责任C.法不可违,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D.我国法律专门严惩政府高级官员C练一练3.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治观念不强,就难免作出违法的事情。对下列行为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时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违反校纪的行为B.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多次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民事违法行为C.吴某在考试中作弊,并与监考老师顶撞——行政违法行为D.陈某非法收购走私入境的马来穿山甲(I类濒危野生动物),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刑事违法行为D练一练4.王某醉酒后,在短短的36分钟时间里,疯狂拨打“110”报警电话达30次,谎报警情并辱骂接警人员,被依法行政拘留5日。王某受罚是因为其行为( )A.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当受刑罚处罚B.影响接警人员正常工作,构成民事违法C.扰乱了正常接警秩序,构成行政违法D.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不承担法律责任C练一练5.关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两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但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B.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违法必然犯罪C.两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D.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处罚B练一练6.漫画中的行为属于哪种违法行为,应受到的处罚是( )A.一般违法行为,赔礼道歉 B.严重违法行为,刑罚处罚C.一般违法行为,行政处罚 D.严重违法行为,行政处分C练一练7.所谓小微违法行为,一般指情节轻微,不会即刻对他人合法权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和谐稳定造成较大影响的违法行为。如“三无”老年代步车上路、行人闯红灯、在人行道上停车、“飞线”给电动车充电等。对于小微违法行为,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虽是违法行为,但危害不大,以“小”视之即可 ②既违背道德,也违反法律,同样要承担法律责任③我们应依法自律,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海量的小微违法行为会带来巨大的治理成本和潜在风险,不容小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D练一练8.法律是全体社会成员都要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新时代,尊法守法是我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下列人物没有做到这一点的是( )①李某擅自将奥林匹克标志用于广告宣传②李某举报某企业偷排污水的行为③张某驾车变道受阻,辱骂后车司机④赵某在小区附近的军事禁区拍照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练一练谢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