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加强宪法监督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加强宪法监督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1、为什么说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①②P21
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P21
②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P22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2.2 加强宪法监督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自学导航
1.为什么要加强宪法监督 P26-27
2.如何加强宪法监督 P27
3.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P27-29
4.如何增强想法意识?P27-31
监督权力行使
01
探究一 为什么要监督权力运行
年度反腐大片第二集《政治监督保障》:副镇长捞取项目建设好处费,连垃圾桶都不放过
吴小龙,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僰王山镇原党委委员、副镇长,经查,他在10个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违规插手干预,捞取好处费。
权力
监督
权力必须要监督
没有监督必然有腐败
提示:国家加大反腐力度;权力行使需要接受监督。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思考: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
那么:谁可以监督权力运行呢?
宪法监督
监察委员会监督
党内纪律监督
群众监督
媒体、舆论监督
司法机关监督
为了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需要建立健全完备的监督公权力行使的制度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宪法监督制度具有基础性意义。
党内监督
人大监督
行政机关内部监督
司法监督
司法机关内部监督
民主党派监督
群众监督
舆论监督
具有基础性意义
宪法
监督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宪法和法律。
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负有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的职责。
谁监督?
监督谁?
3、宪法监督的主体和内容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全体公民
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宪法正确实施而对违反宪法的行为进行监督的制度。
一辆电动自行车牵动全国人大常委会
2015年10月,杭州市市民潘洪斌的一辆电动自行车被杭州交警依据《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第48条第1款扣留。潘洪斌认为,该条例在《道路交通安全法》只规定行人及非机动车违反道路通行规定的,给予警告或5元以上50元以下罚款,拒不接受处罚才能扣车的情形下,直接规定扣留非机动车并托运回原籍的行政强制手段,涉嫌违反上位法。
探究与分享:(25页)
因此,潘洪斌于2016年4月致信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审查建议,建议对《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进行审查,请求撤销该条例中违反行政强制法设立的行政强制措施。
虽然此事只是缘起于一辆电动自行车,但涉及地方性法规的合法性、公民财产权利的保护。事关重大,不可不察。收到审查建议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及时与浙江省、杭州市的人大常委会沟通,了解情况,认真研究,认为条例关于扣留非机动车并强制托运回原籍的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要求制定机关对条例规定进行修改。
本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什么职权?
☆本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什么职权?
本案中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宪法监督权,认为《杭州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与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不一致,审查了地方法规的合宪性。
全面依法治国需要我们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不断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3.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制度?
①要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使其更好担负起宪法监督职责。
②要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加强对宪法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维护宪法权威。
③对于各种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总结一监督权力行使
谁监督
监督权力
监督谁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监督原因
监督的
制度基础
法律,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①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的根本保证,
不受监督的权力将导致腐败
②保证国家机关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力
①完善宪法监督制度
健全监督机制和程序
②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
推进合宪性审查和监督
③违宪必究
宪法
监督
如何
监督
(宪法——治国安邦总章程)———公民权利的保障书———根本活动准则
为什么树立/增强宪法意识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
思考: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除了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外,还需要做什么呢?
外在监督
内在约束:增强宪法意识
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
2002年: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2004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
2005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2011年: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2012年:弘扬宪法精神,服务科学发展。
2015年: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2017年: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维护宪法权威。
我国法制宣传日主题
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设立国家宪法日。具体时间是每年的12月4日。从此,12月4日将重点开展宪法宣传活动,因此,也称为“宪法宣传日”。
国家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有助于普及宪法知识,有助于公民通过各种宪法宣传活动感受宪法的价值,扩大宪法实施的群众基础。
国家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国家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为了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让他们珍惜宪法赋予的权力,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学习宪法。我们不仅要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还要在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让宪法走近群众,深入人心,为增强全社会的宪法意识贡献自己的力量。
(1)学习宪法。着重领会宪法原则和精神,还应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认同宪法。我国宪法符合国情、符合实际、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充分体现人民共同意志,充分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充分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让宪法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2)认同宪法。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
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1)学习宪法。领会我国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2)认同宪法。我们要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3)践行宪法。我们要将宪法原则转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规定,学会运用宪法精神来分析和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坚决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公民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重点背诵)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习近平
认同宪法
思考:请结合社会实际和生活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理解并认同宪法的价值
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
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
【示例】
(1)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
(2)学习宪法律知识,参加普法宣传;
(3)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你在生活中遵守和维护宪法的具体做法。

探究与分享p30
学习宪法
要求
认同宪法
践行宪法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所有公民齐努力
我们要增强宪法意识,热爱宪法,捍卫宪法。
了解、宣传宪法
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学习宪法:
了解我国宪法产生和发展的历程;理解我国宪法主要内容;领会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积极参与宪法宣传活动;
认同宪法:
认同宪法的价值,增强对宪法的信服和尊崇,自觉接受宪法的指引与要求,让宪法真正铭刻于心,
践行宪法:
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运用宪法精神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宪法的权威,自觉抵制各种妨碍宪法实施、损害宪法尊严的行为
1.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我们坚持宪法至上,自觉践行宪法精神,积极推动宪法实施。
六、保障宪法实施的意义p31
课堂小结
1.了解宪法监督
2.如何加强宪法监督工作
为什么要增强宪法意识
2.怎样增强宪法意识
3.推动宪法实施的重要性
加强宪法监督
监督权力行使
增强宪法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