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群的数量特征——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有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种群的数量特征——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有答案)

资源简介

1.1种群的数量特征——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也是一个繁殖单位。下列生物群体中属于种群的是( )
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 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C.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 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
2.下列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是( )
A.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B.人类活动
C.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营养和空间条件
3.灰鹤是大型迁徙鸟类,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研究者对某自然保护区内越冬灰鹤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灰鹤种群通常在同一地点集群夜宿,经调查,该灰鹤种群数量为245只,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通过粪便分析,发现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
A.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
B.可由上述调查数据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
C.灰鹤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时,种内竞争最小
D.为保护灰鹤,保护区内应当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
4.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
C.一个物种往往不只有一个种群
D.怒江里的所有食用浮游植物的鱼是一个种群
5.某同学欲模拟标记重捕法对烧杯中的绿豆的数量进行估算,该同学向烧杯中洒人M颗黄豆后振荡摇匀,然后再随机取出1勺豆子,豆子的总数为m,其中黄豆的数量为m。若忽略豆子的体积差异,则原烧杯中绿豆的数量约为( )
A.m(n-m)/M B.M(n-m)/m C.nM/m D.Mm/n
6.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7.调查木本植物种群密度时,真正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不一定需要( )
A.随机取样 B.样方面积为1m2
C.样本数量足够大 D.调查期无大量砍伐
8.以下属于种群的是( )
A.池塘里所有的蝌蚪 B.秦岭上的所有灌木
C.长安公园里的所有乔木 D.某校园里的所有垂丝海棠树
9.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10.为调查内蒙古某草原老鼠的种群密度,科研人员随机划定2hm2的样方并封闭,连续6天捕鼠并灭鼠,每天捕获数分别为19、16、10、12、9、7,当捕获数为0时,累计捕获数即为调查样方内的种群数量N(估计值)。科研人员根据6天的捕鼠情况绘制出下图并得出计算公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机划定多个等大的样方,统计的结果会更接近真实值
B.该调查样方内老鼠的种群数量N接近55只/hm2
C.实施该调查方法时,每次捕捉老鼠的强度应保持相同
D.利用标记重捕法可精确统计该草原上老鼠的种群密度
二、多选题
11.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B. 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C.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要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的菌体
D. 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
1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调查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时,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准确反映它们的种群密度
B.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触发相机,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此方法
C.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越长统计结果越准确
D.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第二次捕捉前有大量同种个体迁入,则统计得到的数值会比实际数值小
三、读图填空题
13.种群的年龄组成大致可分为图示A、B、C三种类型,据图回答:
1.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则甲、乙、丙分别对应上图中的__________。
2.在渔业生产中,要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捕捞后,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_________所示类型。
3.农业生产上应用性引诱剂来干扰害虫交尾的措施,有可能使该种害虫的年龄组成成为图__________所示类型。
4.假如图C代表的种群是某珍贵濒危野生动物资源,我们应该特别保护__________(年龄段)个体。
14.下图甲为种群的年龄结构图,图乙是某一动物种群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增长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A、B、C分别表示 、 、 型,决定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针对活动能力较强的动物,常用的调查方法是 。
(2)图甲中三种类型种群的发展趋势一般不会出现图乙增长趋势的是 ,图乙中d点表示是 。
(3)图乙中表示种群增长速度最快的点是 ,对应图丙的点是 。若该动物是一类食量很大的啮齿类动物,容易破坏植被,为避免对新环境造成破坏,应在 点开始防治。
15.研究机构对某草原的野兔进行了调查,下表为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的结果。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只 雄性个体数/只
初捕 40 40 18 22
重捕 45 5 22 23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____。
若调查区域总面积为2hm2,则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为____/hm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_____。
(2)如图表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其中A类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是_____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的是_____(填字母)类型。
(3)现调查所捕获野兔的月龄,结果如图中的B类型,则该草原野兔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型;若该草原的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_____(填名称)型,可以预测野兔对该草原的破坏将会越来越严重。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目的是_______________,最终使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图的_____(填字母)类型。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鱼,不符合同种生物,A错误;B、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不符合同种生物,B错误;C、一间屋中的全部蟑螂,不符合同种生物,C错误;D、卧龙自然保护区中的全部大熊猫,符合定义,D正确。故选D。
2.答案:C
解析: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人类活动、营养和空间条件能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直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答案:A
解析:灰鹤数量较少,个体较大,统计保护区内灰鹤种群数量可以采用逐个计数法;题干中信息只能说明初次随亲鸟从繁殖地迁徙到越冬地的幼鹤为26只,不能说明新生个体只有26只,故不能计算出灰鹤种群当年的出生率;越冬灰鹤以保护区内农田收割后遗留的玉米为最主要的食物,则不能禁止人类的生产活动,应当合理安排人类的生产活动;粪便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属于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因此越冬灰鹤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4.答案:D
解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种群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集合体,B正确;C、一个种群只有一个物种,一个物种可以分成多个种群,C正确;D、怒江里的所有食用浮游植物的鱼是多个种群,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故选D。
5.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分析,假设原来绿豆的数量为X,则由M/(M+X)=m/n,可以解得X=M(n-m)/m,因此B项符合题意Mm
6.答案:B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样方法中样方的选取及计数的理解。用样方法取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 随机取样,这样可避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A项正确、B项错误;② 各个生长期的个体都要统计;③ 要根据地形的形状确定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或等距取样法),D项正确。将调查所得数据取平均值可以对该植物种群的种群密度进行估算,C项正确。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A、池塘里所有的蝌蚪,可能是青蛙的蝌蚪也可能是蟾蜍的蝌蚪,而且还不包括成体,因此不属于种群,A错误;
B、秦岭上的所有灌木,不止一个物种,因此不属于种群,B错误;
C、长安公园里的所有乔木,不止一个物种,因此不属于种群,C错误;
D、某校园里的所有垂丝海棠树属于种群,是一定范围内同种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解析:种群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包括多种生物,故不能组成一个种群,A错误;企鹅以磷虾为食,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随南极冰藻不断减少,磷虾和企鹅均会因缺少食物导致其种群密度下降,B正确;群落是指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C正确;南极冰藻的最适生长温度是2℃,在-2~2℃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强,D正确。
10.答案:D
解析:随机划定多个等大的样方,计数平均值,可使统计结果更接近真实值,A项正确;当计算公式中的时,,即该随机划定的样方内老鼠的数量约为110只,因此该调查样方内老鼠的种群数量N接近,B项正确;实施该调查方法时,每次捕捉老鼠的强度应保持相同,这样该计算公式才有意义,C项正确;标记重捕法统计的结果也是估算值,因此,利用标记重捕法并不能精确统计该草原上老鼠的种群密度,D项错误。
11.答案:BCD
解析:A、常采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A错误; B、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样方法,B正确; C、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上及其顶角的菌体,若只统计方格内和相邻两边的菌体,会导致结果偏小, C正确; D、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所以调查某植物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来进行,D正确。
故选:BCD。
12.答案:ACD
解析:调查具有趋光性的农林害虫时,可通过黑光灯诱捕法估算它们的种群密度,A错误;东北虎是大型猛兽,生活在隐蔽、复杂环境中,调查东北虎的种群密度时可借助红外触发相机,若调查对象为大型濒危植物,则不宜选用此方法,B正确;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两次捕捉的间隔时间太长会导致部分标记物脱落等,使调查结果不准确,C错误;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若第二次捕捉前有大量同种个体迁入,会导致第二次捕捉时标记个体所占比例减小,则统计得到的数值会比实际数值大,D错误。
13.答案:1.A、B、C; 2.A; 3.C; 4.幼年
解析:1.分析甲、乙、丙曲线知它们的年龄组成分别为增长型、 稳定型和衰退型,因此分别对应A、B、C。
2.严格控制渔网孔眼大小以保护幼鱼,将使捕捞水域中鱼种群的年龄组成成为图A所示的增长型。
3.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的年龄组成将成为图C所示的衰退型。
4.若图C代表濒危动物资源,我们应特别注意保护幼年个体,以维持其增长潜能。
14.答案:
(1)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 种群密度 标志重补法
(2)C 环境容纳量或K
(3)b B a
解析:
15.答案:(1)种群密度;180;8:9
(2)越来越大;C
(3)稳定;增长
(4)降低出生率,减小害虫的种群密度;C
解析:(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主要有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其中标志重捕法的种群数量估算公式为种群数量=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中标记个体数,结合表格数据和题干信息计算,该草原野兔的种群密度=40×45÷5÷2=180(只/hm2);综合两次捕获情况,该野兔种群的性别比例(雌:雄)约为(22+18):(23+22)=8:9。
(2)种群的年龄结构包括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图中A为增长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C为衰退型,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
(3)图中B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当野兔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时,种群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多,对该草原的破坏将会越来越严重。
(4)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的性别比例,目的是降低出生率,减小害虫的种群密度,最终使害虫的年龄结构变为题图的C(衰退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