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资源简介

4.1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024-2025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随堂测试
一、单选题
1.关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
B.控制化肥的使用能够减少土壤污染
C.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能够防治酸雨
D.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
2.下列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正确的是( )
A.可利用生物技术对濒临灭绝的动物进行抢救性保护
B.为快速治理荒漠化土地,宜选用高大乔木大面积迅速覆盖
C.为解决某一物种入侵问题,可直接大量引入该物种的天敌
D.可大力推动荒地开垦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口需要
3.下列关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
B.荒漠化是由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
C.臭氧层的破坏是导致雾霾、酸雨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
D.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造成的
4.2024年2月26日第六届联合国环境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幕,各国代表共商多边主义框架下的全球环境治理问题。本次大会的主题为“采取有效、包容和可持续的多边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污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防治酸雨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碳氧化物的排放量
B.优先乘坐公共交通、注意节约用电、用纸等,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
C.多开发利用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不可枯竭资源是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
D.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消失、退化、片段化是物种绝灭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
5.生态足迹是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人口单位生存所需的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生态承载力是指地球能为人类提供资源的能力。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生态足迹大于、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分别出现生态盈余、生态赤字
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要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
C.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可减小生态足迹
D.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提高生态承载力
6.2023年9月开幕的杭州亚运会,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作为办赛理念,其中,“绿色”被摆在首位。以下关于“绿色”亚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是控制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
B.开幕式中由“实物烟花”改为“数字烟花”,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C.为了个人卫生健康,尽量多使用一次性用品
D.提倡公共交通出行可减少CO2的排放从面缓解酸雨的形成
7.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渡开发和利用,使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滥垦、滥牧、滥用水资源等导致全球荒漠化扩大
B.工业“三废”的随意排放导致土壤及水体污染严重
C.人类大量排放硫和氮的氧化物导致全球变暖
D.伐木和占地等使栖息地丧失、片段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8.生态环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生态环境的好坏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生态环境部门梳理出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增蓝天、保碧水、护净土、优生态等。为完成生态环境的保护任务,下列相关措施错误的是( )
A.减少尾气排放及减少微生物分解产生的CO2,可实现增蓝天
B.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河流污染防治,有助于保碧水
C.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强农业用药污染防治,有助于护净土
D.加强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有助于优生态
9.“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体现了日常生活中减少生态足迹的理念,下列选项中都能减少生态足迹的是( )
①光盘行动
②自驾旅游
③高效农业
④桑基鱼塘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
⑥秸秆焚烧
A.①③④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⑤⑥
10.1961年到2007年间全球人类的生态足迹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1961年到2007年间人类的生态足迹从未明显下降过
B.2005年人类的生态足迹约为地球生态容量的1.4倍
C.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生活方式会增加生态足迹
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引导人类利用科技缩小生态足迹的重要基础
二、多选题
11.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陆地
B.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C.臭氧层的破坏会引起人类免疫能力减退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CO2分子吸收太阳直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引起
12.碳中和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人们采用生态足迹定量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一定程度上受限于人口基数
B.初级消费者的生态足迹比次级消费者生态足迹大
C.一个地区的生态足迹越大,可持续发展能力越弱
D.清洁能源的使用减少了碳排放,降低了生态足迹
三、读图填空题
13.每年的7月11日被定为“世界人口日”,人口问题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如图表示三种可能的人口增长曲线,请回答:
1.16世纪以来,世界人口增长表现为图中a曲线,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__________。如果这种现状不能得到有效改善,人口增长趋势终将表现为图中__________曲线。
2.按生态学原理,世界人口增长最好应该表现为图中__________曲线;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三方面,它们是__________。
3.为缓解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1调整为1:4,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__________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数字)
14.读“世界人口增长图”,回答以下问题。
1.比较1920年前后,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趋势是: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相比较,特点是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3.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状况带来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
15.活性污泥(含多种细菌和真菌)和微藻可用于污水处理,微藻还可用于生产饲料和生物燃料。研究人员将活性污泥与蛋白核小球藻等质量混合,构建了菌-藻共生系统。用相同生物量的菌-藻系统、蛋白核小球藻(纯藻)与活性污泥(纯菌),在适宜pH、光照等条件下,分别处理人工污水,定期取样测定水质相关指标,结果如下图所示。
注:COD指的是化学耗氧量,可间接反映污水中有机物含量。
(1)在菌-藻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O2促进了好氧菌的代谢,利用污水中的和 制造的_____可供给细菌生长;细菌可提供_____维持藻类生长。
(2)在有些条件下,藻与菌之间存在竞争抑制,请举一例________。
(3)据图可知,与纯菌、纯藻相比,利用菌-藻系统处理人工污水具有优势,依据是______。
(4)与活性污泥相比,利用菌-藻系统处理污水的优势有_________。
A.微藻与菌共同作用,优势互补,净化污水效率高
B.微藻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可减少人工增氧的成本
C.微藻可作为饲料、生物燃料的原料,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
D.使污水中的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5)在实际应用于污水处理之前,还需对菌-藻系统做进一步研究。请提出一个研究课题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A、碳足迹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所需的森林面积,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能够降低碳足迹,A正确;
B、控制化肥的使用能够减少土壤污染和水污染,B正确;
C、控制消耗臭氧层物质的使用能够防治臭氧层空洞,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可以降低太空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C错误;
D、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如过度砍伐森林等,D正确。
故选C。
2.答案:A
解析:A、可利用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生物技术手段对濒危动物进行抢救性保护,A正确;B、为治理沙漠化的土地,固沙造林树种一般应选择耐旱沙生性能强、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适地适树”树种,不应该选择高大的乔木或灌木,B错误;C、解决某一物种入侵问题,可直接引入该物种的天敌,但是该天敌有可能会成为新的入侵物种,C错误;D、大力推动荒地开垦来增加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D错误。故选A。
3.答案:C
解析:A、规定禁渔区和休渔期,有利于种群和群落恢复,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项重要措施,A正确;
B、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B正确;
C、雾霾形成的主要原因有汽车尾气、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等等。酸雨是由煤的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硫酸型酸雨或者硝酸型酸雨,C错误;
D、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N、P等元素的大量排放造成的,使水体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溶解氧减少、产生有毒有害物质,D正确。
故选C。
4.答案:A
解析:A、酸雨是指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时产生的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水分结合而形成的雨,防治酸雨最有效的办法是减少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不是减少碳氧化物的排放量,A错误;B、优先乘坐公共交通、注意节约用电、用纸等,可以减少CO2的排放,有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C、未来能源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因素之一,多开发利用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不可枯竭资源是人类未来的发展趋势,C正确;D、人类活动导致的栖息地消失、退化、片段化,严重影响的生物的生存,因此是物种绝灭和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D正确。故选A。
5.答案:A
解析:A、当生态足迹大于、小于生态承载力时,分别出现生态赤字、生态盈余,A错误;B、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的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就越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力可能越大,B正确;C、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与开车出行相比,步行会减小生态足迹,使用清洁能源、绿色出行可减小生态足迹,C正确;D、生态承载力是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活动和生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的最大生态服务能力,保护耕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可提高产量,进而能提高生态承载力,D正确。故选A。
6.答案:B
解析:A、控制水体污染的主要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到水体,A错误;B、烟花燃放有废气产生,开幕式中由“实物烟花”改为“数字烟花”,可减少对大气的污染,B正确;C、多使用一次性用品会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不符合“绿色”亚运的理念,C错误;D、提倡公共交通出行可减少CO2的排放从而缓解温室效应,酸雨主要是由SO2等气体引起的,D错误;故选B。
7.答案:C
解析:A、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滥垦、滥牧、滥用水资源等导致全球荒漠化扩大,A正确;
B、工业“三废”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造成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会导致土壤污染,B正确;
C、大气CO2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C错误;
D、伐木和占地等使栖息地丧失、片段化,使生物种群数量降低,生物多样性锐减,D正确。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生态环境保护。减少尾气排放可实现增蓝天,减少微生物分解产生的CO2不可,A错误;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河流污染防治,有助于保碧水,B正确;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控,加强农业用药污染防治,有助于护净土,C正确;加强山水林田综合治理,推进河湖生态修复,有助于优生态,D正确。
9.答案:A
解析:①光盘行动可以避免食物浪费,能够减少生态足迹,①正确;
②自驾旅游会增大生态足迹,②错误;
③④高效农业、桑基鱼塘,能够合理利用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减少生态足迹,③④正确;
⑤一次性餐具使用,会造成木材浪费,会增大生态足迹,⑤错误;
⑥秸秆焚烧,使秸秆中的能量不能合理利用,造成浪费且空气污染,会增大生态足迹,⑥错误。
综上可知,①③④正确。
故选A。
10.答案:C
解析:A、由图可知,1961年到2007年间人类的生态足迹一直在上升,从未明显下降过,A正确;B、由图可知,2005年人类的生态足迹为1.4个地球,约为地球生态容量1.0个地球的1.4倍,B正确;C、绿色出行、节水节能等生活方式会降低生态足迹,C错误;D、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是引导人类利用科技缩小生态足迹的重要基础,这种意识让人们在面对全球性的挑战,如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时,共同应对,携手合作,D正确。故选C。
11.答案:D
解析:
12.答案:ACD
13.答案:1.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c; 2.b; 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3.1.96
解析:
14.答案:1.1920年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1920年后,世界人口增长加快
2.增长很快; 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同时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是出生率高的重要原因
3.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劳动力缺乏,影响经济的发展
解析:1.图中数据显示了1920年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其人口增长均较缓慢,但1920年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仍较慢,但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迅速。
2.发展中国家人口特点表现为人口增长迅速,其原因可包括经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死亡率下降,同时人们的生育观念也是出生率高的重要原因。
3.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必将引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现象,劳动力缺乏将会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15.答案:(1)有机物;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2)黑暗条件时,微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与好氧菌竞争氧气(或在增殖过程中,微藻与菌对环境的营养元素利用会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3)处理8.4h后,菌-藻组水样中、含量与纯藻组无明显差异,明显低于纯菌组;菌-藻组水样中COD与纯菌组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低于纯藻组
(4)ABC
(5)合理即可。例如:不同种菌-藻组合对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菌-藻共生作用机理研究
解析:(1)在菌-藻系统中,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O2促进了好氧菌的代谢,好氧菌利用污水中的、制造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等)可供给细菌生长;细菌可提供无机盐和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原料)维持藻类生长。
(2)在黑暗条件时,微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会与好氧菌竞争氧气,故该条件下藻与菌之间存在竞争抑制。
(3)据图可知,处理8.4h后,菌-藻组水样中、含量与纯藻组无明显差异,明显低于纯菌组;菌-藻组水样中COD与纯菌组无明显差异,但明显低于纯藻组,故与纯菌、纯藻相比,利用菌-藻系统处理人工污水具有优势。
(4)A、据图可知,菌-藻组的无机盐含量低,说明微藻与菌共同作用,优势互补,净化污水效率高,A正确;
B、微藻可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菌类生长所需,可减少人工增氧的成本,B正确;
C、微藻可作为饲料、生物燃料的原料,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了能量利用率,C正确;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是循环利用的,D错误。
故选ABC。
(5)在实际应用于污水处理之前,需要对不同种菌-藻组合对废水净化效果的研究,以更好的指导生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