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树人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C卷)(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树人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生物试题(C卷)(无答案)

资源简介

树人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
第一次质量检测8年级生物C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句话描述的是何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水 D.空气
2.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
A.蚯蚓能增加土壤肥力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因素是指不同种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C.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影响环境
D.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3.关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现象
C.生物永远适应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则生存,否则死亡
4.“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句成语形象地描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生物对环境的依赖
5.下列主要反映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
A.田鼠大量繁殖使农作物减产 B.大量捕捉青蛙使农作物减产
C.杂草丛生使农作物减产 D.旱灾使农作物大量减产
6.对生物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
D.生物因素是指以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7.竹林中有一种昆虫叫竹节虫,它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是属于( )
A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B.环境对生物的制约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8.对生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因素是指以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B.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
D.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
9.海滩上,蚂蚁为了获取潮汐遗留下来的食物,有时居然也会游泳,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生物受环境的制约 D.生物对环境的选择
10.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受环境的影响,但环境不受生物的影响
B.生物决定环境如何改变
C.环境对生物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D.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11.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
A.生产者 B.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C.气候条件 D.消费者
12.下表是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可能是正确的:( )
生物种类 A B C D E
单位体积农药含量(毫克) 0.045 0.024 0.002 0.149 0.009
A.A→B→C→D→E B.E→D→C→B→A B.D→A→B→E→C D.C→E→B→A→D
13.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将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害虫适应能力增强 B.食物链被破坏
C.干旱缺水引起虫害 D.网罩影响草的光合作用
14.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界的两个环节是( )
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 B.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
C.生产者和消费者 D.生产者和分解者
15.有“绿色水库”之称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海洋生态系统 C.淡水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6.目前许多自然生态系统已被开发利用成为人工生态系统,其中对其它生态系统的依赖很大,比较脆弱的人工生态系统是( )
A.城市生态系统 B.农田生态系统 C.鱼塘生态系统 D.果园生态系统
17.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C.农田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
18.二氧化硫对空气的轻度污染可通过植物的吸收等作用被消除,这说明( )
A.生态系统能进行能量流动 B.生态系统能进行物质循环
C.空气污染不会改变生态平衡 D.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19.1935年澳大利亚为控制甘蔗害虫而引入的有毒蔗蟾如今已成为新的生物灾难,面对泛滥的蔗蟾,科学家打算利用与蔗蟾活动时间不同的食肉蚁来控制蔗蟾数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蔗蟾之所以能大量繁殖,是因为食物丰富、天敌较少
B.蔗糖泛滥成灾表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C.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食肉蚁是一种分解者
D.蔗蟾泛滥成灾警示我们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20.“一山难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物学观点可以理解为( )
A.虎性情孤独,不群居
B.虎所需的生活空间很大
C.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
D虎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就少
21.据报道:“我市的大容山、天堂山分别通过了广西自然保护区评审,进入广西自然保护区的行列”。自然保护区被称作( )
①天然基因库 ②天然实验室 ③活的自然博物馆 ④天然良种场 ⑤天然牧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22.下列认识中正确的是( )
A.关爱生物是指关爱珍稀濒危生物
B.关爱生物就意味着关爱我们人类自己
C.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政府和生物学家的事
D.当发展经济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发生冲突时,应以发展经济为主
23.三峡大坝修建后,人们将坝区的很多物种迁出了原地,这是为了保护( )
A.生态系统多样性 B.物种多样性 C.环境多样性 D.生物数量多样性
24.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基石。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这种措施是( )
A.保护基因的多样性 B.保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C.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保护人类所需生物的多样性
25.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叙述错误的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B.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保护基因库的多样性
C.动物园中培育大熊猫属于迁出原地保护
D.建立濒危动物的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
二、综合题(共50分)
26.(本题8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数字1~5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c代表的生物有______。
(2)从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可以看出蛇与荒漠雕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3)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图二中的[ ]______这一生理过程,使生物圈中处于碳-氧平衡的状态。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大气环境的途径有______(填数字)。
(4)荒漠雕鸮和沙云雀属于同类动物,它们飞行时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请写出与产生能量有关的细胞结构______。
(5)若因为人为捕杀,导致沙鼠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蛇的数量会______,但生态系统仍然可以维持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
27.(本题7分)某校七年级同学在老师带领下,到南通开沙岛湿地进行研学,对该湿地的生物与环境进行了调查。图1表示该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图1的某条食物链中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分析,芦苇属于______;图1中没有体现出来的生物成分是______。
(2)流经该湿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自______。
(3)图1食物网中属于肉食性动物的有蛇和______。
(4)图2中四种生物构成的一条食物链是:丁→______,则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
(5)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湿地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水中浮游动植物和鱼虾得以繁殖,吸引了不少鸟类在这里栖息安家。随着湿地生物种类的不断增多,该生态系统的______能力不断增强。
28.(本题10分)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组成统一的整体。下面图1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2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图3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能量流动。请据图回答:
图1 图2 图3
(1)图1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写出最长的食物链______。若图1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______,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
(2)图2中的丙对应图1中的生物是______,它与蛇的关系是______,该生物特有的呼吸方式为______。
(3)图3中的A在生态系统中表示的组成成分是______,它通过生理过程______(填序号),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又将氧气排放到大气中。
(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保护“绿水青山”,作为生物圈中一员。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29.(本题10分)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请分析以下资料作答。
资料一:云南省于2020年5月22日颁布了《云南的生物多样性》白皮书。书中指出,通过林下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带动独龙族整族脱贫。开展了黑颈鹤、犀鸟、滇金丝猴等多个珍稀濒危物种的拯救、保护工作。昆明的立体气候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初步调查种子植物超过3000种,哺乳动物超过100种,300多种的鸟类,50多种的鱼类。
资料二:2021年10月11—24日在中国昆明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大会的主题为“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大会的会标“水滴”包含大熊猫、孔雀、鱼、蝴蝶和身着民族服饰的小女孩等元素,并以甲骨文作背景,反映了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
(1)资料一的划线部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的多样性。除此之外,生物多样性还包括_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_的多样性。
(2)资料二中会标“水滴”中没有出现脊椎动物中的______动物和______动物两大类群,其中后一类群因为______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是真正适应陆地环境的脊椎动物。
(3)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是保护生物各种栖息环境,即保护______的多样性。
(4)保护黑颈鹤、犀鸟、滇金丝猴等珍稀动物最为有效的措施是___________。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请列举你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为: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30.(本题7分)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图一表示某荒漠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图二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数字1~5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若图二中的a、b、c代表图一中具有食物关系的三种生物,则c代表的生物有______。
(2)从图一所示的食物网中,可以看出蛇与荒漠雕鸮之间的关系是______。
(3)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通过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实际是利用图二中的[ ]______这一生理过程,使生物圈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简称______。图二中生物体内的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有______(填数字)。
(4)荒漠雕鸮和沙云雀属于同类动物,它们飞行时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请写出与产生能量有关的细胞结构______。
31.(本题8分)“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带来的幸福感,“美丽中国”正在变为现实。下图一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食物链不同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很难降解)的相对含量,图三表示该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间的关系。请你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按照进化等级,图一消费者中,最高等的动物是______,它的牙齿分化为______。
(2)图一中,鹰可通过多条食物链获取物质和能量,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组成分析,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有______。
(3)池塘中的青蛙大多为青绿色,不易被天敌发现,这充分体现了生物______环境。
(4)若图二表示鹰所在食物链的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则“乙”所对应的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
(5)图一中___________(哪两种生物)间的关系,既可以用图三中的曲线A表示,又能用曲线B表示。
(6)与草原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