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课件(共25张PPT)-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课前复中国
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
新民主主义革命
1指导思想
2开始标志
3领导力量
4发展历程
5取胜法宝
7中国革命两个步骤及关系
9胜利成果
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特点及意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新中国成立及意义
毛泽东思想及意义
社会性质
历史任务
现状
资本道路走不通
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2 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的确立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8)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记住过渡时期的时间,理解并记住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能背会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重点)
能背会中共八大最重要的贡献。(重点)
能说出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的成就。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3、社会主义改造伟大胜利的历史意义
4、中共八大的地位、时间和贡献
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6、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教训和意义
阅读课本,找出相关内容。
自主学习
自主探究
新中国成立时,全国5亿人口,人均口粮200公斤/年;工业基础几乎为0,外汇储备为0,产业工人1000万,合格工程师仅有4万人;全国80%的人口为文盲,每年培养的小学生只有67万;全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7%,北方部分地区甚至仅有5%。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一穷二白、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业几乎等于零,粮食不够吃,通货恶性膨胀,经济十分混乱。
【思考】
1.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吗?
2.面对此情此景,中国人民最迫切的任务是什么?
不是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1、过渡时期(1949—1956) P25 d1
时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总路线总任务:“一化三改” :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改造
手工业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农业生产
合作社
三大改造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改造
方式
改造
对象
(3)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2、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国家
国际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主导性因素。
国营
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
个体
01
02
04
03
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一、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
1 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
2 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3 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崭新的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自主探究
联系国际形势,此时的中国应如何开启社会主义建设?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P28 d1
(1)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历史课题?
“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答案
×
(2)遵循的原则 P28 d1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马列主义同中国的第二次结合)P28【相关链接】
马列主义同中国的第一次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P25 d1)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6)
2. 指明方向:党的八大
(1)最重要贡献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主要矛盾
(3)主要任务
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
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
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
发展社会生产力, 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的的成就:
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的的成就:
(1)基础设施方面: 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2)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成为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东方红一号卫星
第一辆自产的“解放牌”汽车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取得的成就
工业方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农业方面:农业方面初步满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基础设施方面:建筑、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获得较快发展。
科教方面:教育医疗事业得到长足进步,人们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变,科技发展取得重要突破。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
雄辩地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成就中的中国民族精神 P29相关链接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1960年,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70年,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
“两弹一星”精神
大庆精神
……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回看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历程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底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旧民主主义
革命
新民主主义
革命
新民主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难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
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4、探索中的曲折 P29 d4
大跃进
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坚持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来辩证地看待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曲折,不能全盘否定。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严重曲折
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一个结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 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一个飞跃
一个肯定
虽然经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意义
知识总结:标志性事件对比
社会进程
标志性事件
鸦片战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五四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辛亥革命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史开始
2.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社会主义革命开始
4.旧民主主义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5.实现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伟大飞跃,根本上改变社会发展方向
7.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3.中国结束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6.完成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社会变革
8.实现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伟大飞跃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1949-1956)
在艰辛探索中前进
(1956-1978)
1.过渡时期
时间
总路线和总任务
2.过渡的历史必然性
标志
意义
3.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 崭新的历史课题
新的历史课题
借鉴
2.党的“八大”
最重要贡献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3.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成就
曲折
意义
实质
练一练
到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这一制度的确立( )
①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
②彻底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的统治
③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④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条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①③符合题意。②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1954年中共温州地委出台意见,要求办好10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至1957年秋收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户达到总农户数的22%。然而,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新办的一批农业合作社中出现盲目贪多、管理混乱、浪费严重等问题,部分地方出现强迫命令、侵犯农民利益等问题,干群关系紧张。从中可以看出( )
①当时的农业发展状况不适合社会主义改造
②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
③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④先进的生产关系一定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新中国成立后,曾有一段时间全面学习苏联建设经验,但毛泽东很快感觉到不能照搬苏联的做法。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对每个方面的阐述,几乎都要谈到苏联和斯大林的错误,都要谈到应当吸取的教训。党的八大之后不久,毛泽东又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理论贡献。这个艰苦探索过程( )
①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相结合
②为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基础
③避免了苏联的错误,带领中国走向独立自主发展的道路
④表明无需吸取其他国家经验来服务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