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36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地球的宇宙环境 课件(36张)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学 习 目 标
1.结合图文、视频材料,了解宇宙并认识宇宙中的天体,学会辨别天体的方法。(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2.绘制天体系统示意图,描述地球的宇宙中的位置。(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宇宙环境和自身条件。(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第一课时
时代
2世纪
16世纪
18世纪
20世纪
60年代
以来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心说”
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
大型天文望远镜的使用以及空间探测技术的发展,使天文观测尺度扩展到200百亿光年的时空区域——宇宙大爆炸假设理论提出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1、宇宙的概念:
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上下四方曰宇
古往今来曰宙
空间+时间
2、人类目前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半径约137亿光年,称为可见宇宙
注:光年是天文学中的距离单位。
1光年约等于9.4607X10 千米
1、天体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宇宙中的恒星、星云、行星、卫星等各种
物质通称天体。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
主要物质是氢;
质量巨大;
有些能自己发光;
是最基本的天体。
仙女座星云
蟹状星云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
能自身发光的类球状天体;
质量巨大;
最基本的天体;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金星
水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行星
围绕恒星运行的,质量较大的球状天体,且能通过引力清除轨道附近碎屑物,行星的质量比恒星小,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卫星
围绕行星运行,质量比其绕行的行星小,本身不发光,表面反射恒星光而发亮。
哈雷彗星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流星体
流星是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
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星 际 物 质
人造天体
人造卫星、空间站、宇宙飞船、航天飞机、太空实验室
天体
自然天体
人造天体
恒星 太阳
行星 地球
卫星 月球
星云、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
1.天体
如何判断是否为天体?
判断天体——三个标准
空间位置
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的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物质形态
它是不是某一天体的一部分,天体的一部分不属于天体。
运转轨道
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
吉林1号陨石
重1770公斤,
世界最大陨石
新疆大陨铁
重约30吨,在世界陨铁中居第三位
地球所处天体系统,按从高到低的级别,依次为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
说明:总星系就是人类目前所认识的宇宙范围,即可观测宇宙。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
天体 概念、特点
恒星 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其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晴朗的夜晚,天空中闪烁的天体多是恒星。
星云 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呈云雾状的天体。
行星 在椭圆轨道上环绕恒星运行的、近似球形天体。本身不发光,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如木星、土星等
矮行星 沿椭圆轨道上环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不能清除其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天体,如冥王星
小行星 呈带状分布于火星和木星之间,质量、体积小,数量多
卫星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如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彗星 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如哈雷彗星的公转周期约为76年
流星体 行星际空间数量众多的尘粒和固体小块
1、天体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一)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直径约10万光年
(1)组成:主要由恒星等比较大的天体组成。
(2)最小距离单位:光年。
(3)银河系:由大量恒星和星云组成。
(4)河外星系:与银河系同级别的恒星系统。
(5)可观测宇宙:包括银河系与现阶段所能观测到的河外星系。
银河系
银河系
5万光年
2.6万光年
太阳

银心
+
密集部分直径:10万光年
形态特征:铁饼状、扁平外形
(一)银河系与河外星系
第二课时
①太阳系由哪些天体组成?
②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原因是 。
③八大行星距太由近及远的顺序是 。
④小行星带的位置:处于 星和 星之间。
⑤八大行星运动特点: 、 、 。
(二)太阳系与地月系
太阳
质量大
火 木
同向性 近圆性 共面性
太阳、行星、矮行星和卫星,以及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
水 星
金 星
地 球
火 星
类地行星
巨行星
木 星
土 星
远日行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注意:存在小行星带
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
地月系是指地球与其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月球在环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月球公转、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完全一样,总是以一面对着地球。月球本身不发可见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二)太阳系与地月系
月相
月亮盈亏变化而出现的各种形状,称为月相。月相的变化是有周期性的。
月亮东升西落;看月相,左东右西

西
月相
蛾眉月
蛾眉月
凸月
凸月
上弦月
下弦月
满月
(望)
新月
(朔)
初七、初八
廿二、廿三
十五、十六
初一
12:00


15:00
18:00
21:00
0:00
3:00
6:00
9:00
太阳光
月相变化原理图
满月(十五、十六)

凸月
蛾眉月
太阳
西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农历上半月傍晚可见的月亮
满月(十五、十六)

凸月
太阳
西
下弦月
(廿二、廿三)
农历下半月清晨可见的月亮
蛾眉月
以观察者为中心示意图
月相 农历日期 月出、月落地方时刻 夜晚所见
月相
新 月 初一 6时月出 18时月落 (同升同落) 无
上弦月 初七、八 12时月出 24时月落 半圆
上半夜于西半天空,月面朝西
满 月 十五、六 18时月出 次日6时月落 (此起彼落) 圆盘
整夜可见
下弦月 廿二、三 0时月出 12时月落 半圆
下半夜于东半天空,月面朝东
“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2、天体系统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运动着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
1、某国际天文研究团队最新发现,距离地球约8000光年的一颗恒星可能产生伽马射线暴。专家认为被伽马射线暴扫过的星球生命会消失,幸运的是,该恒星潜在的伽马射线暴方向并没有对准地球。这颗恒星位于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月系的是
A、总星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
3、下列地理事物具有包含关系的是
A、地球、火星、木星 B、太阳、地球、月球
C、银河、太阳、彗星 D、地月系、太阳系、
银河系
课堂测验
三、特殊的行星——地球
地球有生命存在
探究问题: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1)地球自身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
适宜的地表温度
充足的水分(液态水)
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
地球内部水汽的生成及外逸凝结,形成原始海洋;地表有适宜温度。
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演化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和吸收紫外线的臭氧。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公转周期适中;地球大气层的削弱和保温使地表温差小。
(2)地球存在生命的外部条件:
探究问题: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①宇宙环境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太阳光照稳定。
1、2001年3月23日下午,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南太平洋,与此现象相似的现象是:( )
A、流星现象 B、日落想象
C、彗星现象 D、极光现象
2、与地球上存在生命无关的因素是:( )
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
D、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答案:B
答案:A
连线题:把下列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及形成原因
用线连接起来没。
生命物质存在的条件     形 成 原 因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稳定…A
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较安全……B
5.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地球表面平均温度15℃ ……C
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
地球水、原始大洋    ……E
1.大、小行星运动同向且大致共面,
 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致热与原
 始重力收缩,结晶水汽化
3.从太阳系诞生到地球上有生命,太
 阳几乎没有明显变化
4.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
3.天体都是肉眼可以看到的。( )
4.2018年3月,美国航空航天局科学家观测发现,在一颗距离地球700光年之外的太阳系外行星大气中可能存在大量的水,该行星位于( )
A.河外星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地月系
2018年1月4日晚我国出现了2018年首场流星雨。读“流星雨景观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示流星体属于(   )
A.绕地球公转的天体   B.绕太阳公转的天体
C.绕行星公转的天体 D.绕恒星公转的天体
6.进入地球的流星体绝大部分都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
其产生的地理意义是(   )
A.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升高
B.减少紫外线对地球生物的伤害
C.减少了小天体对地球表面的撞击
D.使地球表面昼夜温差不至于过大
B
C
B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