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课件(共29张PPT+内嵌视频) 2024-2025学年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预习课本P89——96 7.1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3.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4.为什么要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家和万事兴
5.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
6.国家为民族地区发展采取的措施
7.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意识上+行动上)
思考课本P92、P93、P94、的“探究与分享”和P96的“拓展空间”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国家要富强、民族要振兴、人民要幸福,需要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旗帜鲜明地反对分裂,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7.1 促进民族团结
试一试,你能从这首歌中找到哪些民族?
中华民族唱起来
汉满纳西京东乡,独龙侗水彝苗壮,
门巴土家维吾尔,柯尔克孜瑶德昂,
乌孜别克鄂伦春,基诺赫哲傣布朗,
锡伯哈尼俄罗斯,仡佬仫佬景颇藏。
这么多的地方都是我的家乡,
读一次,念一遍,就记在心上。
我的大祖国呀你真的好漂亮,五十六朵花绽放。
傈僳怒佤鄂温克,裕固朝鲜土阿昌
普米撒拉塔吉克,毛南保安蒙古羌,
拉祜白回塔塔尔,珞巴畲黎达斡尔
高山布依哈萨克,每个名字暖洋洋。
这么多的地方都是我的家乡,
读一读,唱一唱,你就不会忘。
我的大祖国呀你真的好漂亮,五十六族花芬芳。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鄂伦春族
阿昌族
白族
保安族
布朗族
布依族
朝鲜族
达斡尔族
傣族
鄂温克族
高山族
仡佬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汉族
赫哲族
回族
德昂族
东乡族
基诺族
京族
景颇族
柯尔克孜族
拉祜族
黎族
珞巴族
傈僳族
满族
毛南族
门巴族
蒙古族
苗族
仫佬族
独龙族
俄罗斯族
纳西族
怒族
普米族
羌族
撒拉族
畲族
水族
塔吉克族
塔塔尔族
土家族
土族
佤族
维吾尔族
乌孜别克族
侗族
锡伯族
瑶族
彝族
裕固族
藏族
壮族

民族大家庭
教学目标
我国各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1.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大格局。
我国各民族人民形成了什么样的兄弟情谊?
我国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
相关链接
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我国先后共建立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
前提
≠高度自治≠完全自治≠独立
自治地方人大、人民政府
≠居住
注意:区别于港、澳、台的高度自治!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①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②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和新型民族关系?
少数民族人大代表
汉族人大代表
火眼金睛
你觉得他们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不同
民族不同
地域不同
信仰不同
习惯不同
相同
权利
义务
社会地位
法律面前
一律平等
3.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
①社会地位: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
②权利义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民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
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三:坚持共同繁荣
2012年,西藏农村贫困发生率高达35.2%,比全国农村高25个百分点。
2012年至2020年,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5698元增加至14598元,年均增长12.5%,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自2015年以来,西藏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6年居全国第1位。
70年前的西藏经济凋敝贫弱、社会封闭落后,西藏消除绝对贫困堪称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如今西藏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思考:为什么要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5.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原因)?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
做笔记
6、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
①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①加大对欠发达民族地区的扶贫支持力度。
②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
③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④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西电东送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赋予和尊重少数民族自治地方自主发展民族教育的权利.
加强少数民族师资队伍建设.
举办民族学院和民族班.
在招生中对少数民族学生给予特殊照顾.
禁止歧视各民族劳动者就业
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
做好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就业。
要大力推动民族地区以创业与动就业
民族地区就业政策
派遣援藏教师
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民生方面: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措施
火把节
民族文化保护
民族文化交流
民族文化继承、创新、发展
③文化方面: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6、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
①经济方面
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如: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笔记
②民生方面
③文化方面
6、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党和国家采取的措施?
有人认为,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仅仅是党和国家的责任,与青少年无关。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7.青少年(公民)应怎样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①树立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④与各民族同学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⑤积极与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做斗争。
⑥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积极为维护民族团结向有关部门献计献策。
拓展
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党好)
②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制度好)
③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力保障;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
⑤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⑥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 (人民好)
⑦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自力更生,团结奋斗
……
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促进民族团结
民族大家庭
家和万事兴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各民族共同繁荣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为什么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
1.经济社会:国家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2.民生: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初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3.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促民族交流。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措施
课堂小结
1.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实现民族融合。 ( )
2.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
3.我国坚持在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4.民族团结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 )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根本政治制度。 ( )
6.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毫无差别。 ( )
×

×
×
×
×
随堂练习
D
随堂练习
1.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下列与材料蕴含道理一致的语句是( )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我以我血荐轩辕
C.安其学而亲其师 D.同心掬得满庭芳
A
随堂练习
2.“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的主题为“新时代、新西藏、新征程——西藏高质量发展与人权保障的新篇章”。参加论坛的多国驻华使节和中外嘉宾参观考察时,看到了一个美丽、幸福的西藏,也感受到了新时代西藏翻天覆地的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西藏的发展得益于( )
①我国各族人民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我国采取措施有力推动人权事业全面发展
③坚持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我国解决了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C
随堂练习
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因此,我们中学生应该( )
①加强沟通交流,实现文化统一
②坚定政治信仰,拥护民族政策
③树立法治观念,打击分裂犯罪
④高举团结旗帜,崇尚平等互助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