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郑州市第三十一高级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期10月月考试题
地理学科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南京市(31°N)某天文爱好者于某日21时用天文望远镜对准北极星附近的某颗恒星进行了观测。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保持望远镜位置和方向不变,第二日望远镜再次对准这颗恒星的时间大约为( )
A.21时3 分 56 秒 B.21时56 分 4 秒
C.20时56 分 4 秒 D.20时3分 56秒
2.该观测者在观测北极星附近星空时,将望远镜指向( )
A.东方 B.南方 C.北方 D.西方
3.为了提高观测效果,该观测者应将望远镜的倾角调整为( )
A.25°左右 B.31°左右
C.28°左右 D.38°左右
第24届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2月20日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举行。完成下面小题。
4.在冬奥会期间,地球的公转位置最接近图中的( )
A.A B.B C.c D.d
5.在冬奥会期间,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北半球,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向北移动
下图是海口市(110°E,20°N))一位网友某日在街边拍摄的一张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该网友拍摄照片时,北京时间为( )
A.12:20 B.11:20
C.12:40 D.11:40
7.经过一段时间,该网友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又拍到同样效果的照片,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前后两次拍照可能相差50天
B.前后两次拍照期间,海口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加后减少
C.前后两次拍照期间,海口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
D.前后两次拍照期间,海口白昼长度先增加后减少
8.上题两次拍摄照片期间( )
A.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B.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C.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D.北极地区极昼范围越来越大
2024年5月3日17时27分,搭载嫦娥六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37分钟后,器箭分离,嫦娥六号准确进入预定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正在德国柏林(13.2°E)留学的李华在学校观看嫦娥六号发射实况转播,器箭分离时当地时间为( )
A.2日11时4分 B.3日10时27分
C.3日11时4分 D.2日1时4分
10.嫦娥六号发射时,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日期范围约占全球的比例( )
A.90% B.70% C.50% D.30%
11.嫦娥六号发射至采样返回期间,襄阳市某中学操场旗杆正午影子长度变化为(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变短 D.一直变长
暑期,某市中学生夏令营计划到美国洛杉矶(119°W)开展观光旅游活动。他们所乘的飞机在北京大兴机场起飞的时间为北京时间2024年7月15日11:40,途经东京,于洛杉矶当地时间7月15日12:30抵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该夏令营成员从北京到洛杉矶的飞行时间是( )
A.24 小时50分钟 B.23 小时10分钟
C.16 小时50分钟 D.15小时10分钟
13.乘坐在飞机上的中学生,在眩窗看到太阳位于正南的次数至少(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14.该夏令营返程乘坐的航班,其最短航线方向是( )
A.东南—正东—东北 B.西南—正东—西北
C.东南—正西—西北 D.西北—正西—西南
自古以来,人们就根据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视运动特点来辨别方向。读40°S地区二分二至日出日落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a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点位于23°26'S
B.40°S地区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40°N地区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D.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16.当校内(悉尼)学生遮阳棚内阴影面积最大时,存在下列哪种情形( )
A.对应图中a点所示日期 B.我国科考队员奔赴南极进行科考
C.非洲草原的角马已迁至北半球 D.青藏地区当地6点日出
我国新疆、浙江等地先后引进了“智能太阳花”技术,安装了可以昼开夜合和智能追光,并具备自动清洗、远程操控等功能的太阳能路灯。图为某智能太阳花路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与固定式光伏发电技术相比,“智能太阳花”可以( )
①提高发电效率 ②降低投资成本 ③方便维护运营 ④实现清洁发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18.与浙江相比,新疆的“智能太阳花”在一天内( )
A.垂直转动角度较大 B.垂直转动角度较小
C.水平转动角度较大 D.水平转动角度较小
19.春分日,当浙江的“智能太阳花”路灯柱影子最短时,新疆的“智能太阳花”( )
A.“花朵”朝向西南 B.“花朵”朝向东南
C.影子朝向正北 D.影子将会变长
下图为全球经纬线展开示意图,图中AS虚线代表晨昏线,D点为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D点也是GF的中点,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6日和7日两个不同的日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此时F点的地方时为( )
A.7日21时 B.6日9时 C.6日21时 D.7日9时
21.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S线为晨线
B.BC所在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C.赤道上西半球的白昼长于黑夜
D.赤道上东西半球的白昼长度之比为23∶13
恐龙沟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的奇台县,附近有魔鬼城、石钱滩(因遍布海洋动物化石形似古钱币而得名)等景观。1987年,古生物学家在该地地层中发现了大型植食性马门溪龙化石。
22.在马门溪龙生存时期,当地的环境特征是( )
A.一片汪洋 B.炎热干燥 C.风沙肆虐 D.温暖湿润
23.形成石钱滩的直接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海浪侵蚀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和田玉分布于昆仑山,是由大理岩与岩浆接触形成的玉石,其中产于山上原生矿处的称为山料,产于河床中磨圆程度好的称为籽料。完成下面小题。
24.和田玉属于( )
A.侵入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喷出岩
25.导致和田玉籽料磨圆程度好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接触变质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流水搬运侵蚀作用
新西兰位于板块交界处,地貌类型多样,其南岛西部沿海有一处著名地质景观“薄饼岩”,它是由硬石灰岩和软砂岩堆叠形成数以百计的多层区域,沿着悬崖沟壑垂直形成,形似层层薄饼,故而得名。图1为“薄饼岩”景观图,图2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图3为新西兰位置示意图,据北完成下面小题。
26.新西兰东侧板块边界附近的海底地貌最有可能为( )
A.海岭 B.海沟 C.裂谷 D.峡谷
27.从岩石成因看,“薄饼岩”所属岩石类型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8.推测“薄饼岩”地貌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板块张裂一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海水侵蚀
B.浅海沉积一固结成岩一地壳抬升一海水侵蚀
C.岩浆喷出一冷却凝固一地壳抬升一变质作用
D.板块碰撞一地壳抬升一海水沉积一固结成岩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数字序号代表不同岩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9.下列不正确的是( )
A.断层①形成时间晚于岩层②的
B.形成③④的内力作用不相同
C.在所有数字中⑤形成最晚
D.岩层⑥形成时间早于断层①
30.下列有关图中地质构造对生产实践的意义,正确的是( )
A.a地地质构造具有良好的储水条件 B.b地的花岗岩可用作优质石材
C.c地适宜建坝蓄水,开发河流水能 D.d地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供开发
综合题(共40分)
31.读某节气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共20分,每空2分)
(1)该图所示节气是 ,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晨线是 ,极夜的范围是 。
(3)此时北京时间为 点。
(4)图中ADE三点的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为 ,乙地昼长 小时。
(5)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 ,C点的太阳高度角是 。
(6)此时全球和E点属于同一天的范围所占面积为 。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共20分)
美国“魔鬼塔”耸立在怀俄明州的平原上,高度有264米,塔身几乎直立,塔基部坡度较缓。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而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研究表明,5000万年前,怀俄明州还位于海平面下,岩浆活动形成火山颈,岩浆冷却结晶过程中收缩、断裂,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过一系列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如今的模样。下面左图为美国“魔鬼塔”的形成示意图,右图为“魔鬼塔”实景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图文信息,说明“魔鬼塔”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6分)
分析“魔鬼塔”身部陡峭,塔基坡度和缓的原因。(6分)
“魔鬼塔”塔身及顶部少有植被生长,塔基及周边地区草木繁茂。推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4分)
有人认为“魔鬼塔”最终会消失,也有人认为“魔鬼塔”会慢慢长高。请对这两种观点做出合理解释。(4分)
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期10月月考试题
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D C D C C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B D D B A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D A C D B A B C D
31.(1) 冬至 (23°26′S,90°W)
(2) 弧AB 北极圈及其以北
(3)2
(4) EDA 18
(5) DAE 0°
(6)四分之三
32.(1)5000万年前由于岩浆活动侵入海底岩层形成火山颈;后经过地壳运动抬升,海洋变为陆地;后经外力不断的风化、侵蚀,火山颈周边沉积岩被侵蚀,而较为坚硬的火山颈岩浆岩存留下来,形成如今的“魔鬼塔”。(言之有理即可)
(2)火山颈形成过程中产生大量垂直裂隙(垂直节理),形成多边形小柱体;后经外力不断风化、侵蚀,外围小柱体破碎,在重力作用下崩塌脱落,魔鬼塔形成陡峭塔身;风化崩塌碎屑物在塔底部堆积,形成缓坡。(言之有理即可)
(3)塔身及顶部土壤发育较差,水分条件较差,不利于植被生长发育;而塔底周围土壤发育较好,土层深厚,水分条件较好,利于植被生长。(言之有理即可)
(4)消失:“魔鬼塔”岩石虽然坚硬,但外力风化,外力侵蚀作用下会逐渐变矮直至消失。
长高:地壳不断抬升,而“魔鬼塔”岩石坚硬,不易风化侵蚀,相对高度就会变高。(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